Archive for the ‘有关烹饪的’ Category

第一张饼

星期一, 2月 4th, 2013

和面烙饼这回事,差点忘记写了。

天时地利人和之时(其实也就是各种料都齐全了),就决定自己做一次葱油饼。此前做了一段时间的功课,几乎所有美食博客都说烙葱油饼无比方便和简单,就我实际操作而言,这种简单只是对于已经会的人来说的。像我这种连和面都完全没有概念的人,除非亲眼见过一次别人完整的操作,否则仅凭看文字描述来做,第一次就成功非常难!

这次的参考食谱:点我

和面花的时间简直出乎我意料之外。因为没有概念,所以看到面糊糊揉了好久不能成面团,一直在疑惑到底是面粉加少了还是揉的时间不够长,中途又添加了多次面粉,记忆里好像外面卖饼的摊板上都撒着面粉,于是在蒸板上也撒了面粉,才不至于面团黏上蒸板。

最后一共烙了五张小饼,基本是擀好一张煎一张,尝味道然后再做下一张,以期望每次都有所改进。用平底锅煎东西也一直是我的软肋,每次我都开到最小火,也注意频繁移动位置和翻面,但依然很容易煎得某些部分糊了某些部分不熟,不知道是炉火不均匀还是锅太薄的缘故。饼算尚且能吃,但口感很实,不酥脆。

犹豫要不要进行二次尝试…因为和面耗尽了我大半热情,而且最后洗碗也相当痛苦吖!

番茄烧茄子与木须肉

星期五, 2月 1st, 2013

说下近两天的两道家常下饭菜。

番茄烧茄子

作为一个茄子控,从来没听说过这两样东西可以放在一起烧的。而在最近一段时间内却看到两个美食名博上都有写这道菜,都是冠以“不好看但非常好吃”的名号推荐,令我一下子又陷入大概是孤陋寡闻的深渊中 =_=

参考菜谱1 (点我) 参考菜谱2(点我

在这两份菜谱里,都为了解决茄子过于吸油的问题而对茄子做了一些特别处理。对我个人来说,这些比较难掌握,我依然遵循我对家常烧茄子的一贯预处理方法:切块后隔水蒸软,这样再炒的话放的油就是一般炒菜用油量了。

~~~~~~~~~我是低碳的分割线~~~~~~~~~

不知道各位对于蒸这个过程是否有用专用蒸锅,我就是用炒菜的普通炒锅,里面加水,放上架子,架子上放菜,盖锅盖蒸。而对于那一锅用来蒸的水,我会在健康的基础上加以循环利用,它们可能经历下面四个用途后才被倒掉:

1)起床后早餐是热干面,烧一锅水下面,最后只捞面条上来吃,剩下水;

2)用这一锅水焯当天要做的青菜,青菜炒之前先用沸水焯一下会大量减少吸油量。这一步可以和煮面互换,谁先都无所谓;

3)焯过青菜的沸水,如果当天有肉需要飞水的,就拿来飞水。当然有些肉要求冷水入锅,但有时候我不是很计较,再比如像肉末之类去杂质这么处理也没问题;

4)过了肉的水就脏了,于是在上面放上架子,开始隔水蒸的步骤,可以处理像茄子啊,或者蒸玉米红薯什么的,反正我们取的是水蒸气而不是水,脏不脏无所谓;

经历了这么几步后,这锅水才算是完成使命可以倒掉了。这样做不仅可以节约水,也可以节约电或者燃气(一直用第一锅煮沸的水一趟完成,不需要每一次都把水从冷加热到沸腾)。也许有人说,不可能每天都那么巧要做的菜都可以让水能重复利用?NO~~我之前说考虑每日三餐吃啥就要耗费我很多脑力了,其中有一项固定需要思考的,就是如何把菜排列组合也要能符合充分利用水电这一要求。其实现在已经成习惯了,对我来说一锅沸水只用一次是不可能的,两到三次比较普遍。  

~~~~~~~~~我是低碳的分割线~~~~~~~~~

第一次烧味道很一般。这道菜没有特殊的调料,我理解最后的成品味道跟选择的食材品质有很大关系。比如说番茄就要又红又多汁的那种,蒜泥和番茄混在一起的那个味道也是很重要的,至于茄子么也许下次尝试换个处理方法?

木须肉

第一次接触到木须肉这个词,还是在02年北京新东方的时候(搜了下木须肉果然是北京菜东北菜)。每天中午去宿舍食堂买饭,每次都听到有人点木须肉盖饭。我始终没有尝试,因为怕吃不惯。很长时间里我都以为木须肉是跟猪肉牛肉鸡肉一样的一种肉的种类,但又不知道木须是个什么玩意儿。今次做木须肉,特地摆渡了一下菜名来由,终于真相大白啊:

木须肉真名应为木樨(犀,两写)肉,“木樨(犀)”意为(1)桂花、(2)打碎的蛋花,形色似桂花而得名。木樨(犀)肉即指鸡蛋和肉。而由于方言音变,mu xi变成了mu xu,加之以人们讹传臆造,“木须肉”便诞生了。 

木须肉(菜谱点我)是道好菜,食材简单可得,营养丰富多样,也很下饭,作为家常菜强烈推荐!我做的里面没有黄花菜拉~~

奶油浓汤心得

星期二, 1月 29th, 2013

西餐中做过意面,煎过牛排,就差一道汤了。这次尝试了奶油浓汤。看了几个食谱,总结下来,西式的浓汤,大致就是黄油融化后往里面不断加面粉炒成糊糊(算是浓汤中“浓”的基底吧),然后加牛奶和淡奶油变成汤。但是真的要熬好,还是得多做几次,掌握火候和黄油面粉的比例。比如我这次做的过程中,一开始觉得黄油多了就猛往里面加面粉,最后炒成糊糊怕被烧干烧糊又猛往里面倒牛奶和奶油,最后成品因为面粉过多而不能算是汤了,而因为实在倒了太多奶油牛奶腻得导致我一段时间内再不想搞这玩意儿了。典型看食谱是一回事,自己做又是另一回事!

鸡茸奶油蘑菇汤(糊糊)……好歹味道犹在,参考食谱1(点我)2(点我)3(点我

(更多…)

烹饪,还没爱上YOU

星期一, 1月 28th, 2013

早上把几盆草浇了下水。有一盆鸡毛菜——现在这盆已经不是夏天种的拍过照发过博客的那批了,因为我疏于管理(其实是根本没有管理- -),那批草早就荒废了。而我对养植物的耐性也终于到了极限,但我还剩大半包鸡毛菜种子。放着也是等过期,所以某一天就把盆土清理了一下,撒下去大把种子。冬天温度的确不比夏天差不多下土第三天就冒芽儿了,这一批可能过了两个星期才有动静,中间我一度以为种子都被冻死了。最后它们还是顽强的长出来了,整个入冬两三个月,我印象里也就浇过两三次水。

因为种子太多盆子空间太小,叶子都簇拥在一起生长,这当然不好。今天本来说看是不是移个株什么的,但因为实在长得太密集找不到空间下手,那就算了吧,反正也不指望能长成什么样子。然后把长得最快且高且大的叶子小心的摘了,让被其挡住的小叶子也能晒点太阳。早上出去买菜的时候顺便拿了一根小葱,回来后也种了下去。别看就这一根,好好培养的话,以后做菜根本不需要再去买葱了。

摘下来的十几片鸡毛菜叶子,洗干净了准备和买来的娃娃菜混一起做菜。在网上找了个上汤娃娃菜的菜谱,一看配菜太多,如果不是请客或者拍照炫耀,完全没必要搞这么复杂。我就只用蒜泥在油里爆香,下菜炒一下,然后下汤煮软。汤用的是鲍鱼汁,已经瓶底了,倒进瓶里一些温水,摇晃下再倒出来,汤水有小半碗的样子。最后娃娃菜煮好了撒了点白胡椒就起锅。哎呀妈哟……太好吃了…………搞得我吃完了汤汁都舍不得倒掉,倒碗里晾冷了用保鲜膜封起来,明天还有娃娃菜呢,直接用这个汁就行了。还有鲍鱼汁,之前两次去超市都没舍得买,觉得一般耗油就够了,但看来还是要买啊!

现在每天写日记,恐怕没法不谈吃的啊!此前嘎嘎说,看我对做菜这么有兴趣,何不去研究私房菜?噗……我说就我还做私房菜呢(LUCY姐姐可以去尝试下),做了这么一两年饭,其实水平很不稳定,一不留神就做出只能自己偷偷吃掉的菜品。不过这不是关键,关键是我对做菜一点儿兴趣都没有!直到现在我依然是不喜欢做菜,如果有人给我提供健康可口多变的饭食,我乐得去洗碗。不过做好了拍个漂漂的照片发到微薄上去显摆一下的乐趣,那是另外一回事。

虽然不喜欢做饭,也一个人默默的坚持了这么久一日三餐亲自下厨。这纯属是为了养生。你们不觉得我很养生么?包括我跳操,可不是为了减肥啊,是因为我知道自己家里蹲后大部分时间宅在家里会极度缺乏运动,我比较喜欢的游泳太远又太贵,羽毛球要常约伴,只有跳操是免费且完全自己控制的,就坚持了下来,变瘦其实是副作用,我自己都没想到。回到做饭,如果说坚持每天做饭是为了养生,那么现在开始变得讲究菜色配料,研究和购买各种调料食材,喜欢浏览各大美食博客和收集菜谱,到了让人以为我正热爱厨房钻研厨艺的程度,这是为什么——自嘎嘎跟我聊了那次之后,我还真的仔细想了一下。

作为一个常常能自嗨的人,这么多年,唯有在外吃饭这一项,我不喜欢一个人。就别说去馆子点两三个菜慢悠悠的享用,就算是像快餐店和食堂这种自己买份饭自己吃的地方,若是我一个人去也是别扭的。不是不能,是不喜欢,感受不好,坐在那里很无趣的埋头苦干囫囵吞枣,根本谈不上享受,只觉得无聊透顶,一心只想赶快吃完离开,这么多年都没有习惯过来。就这样,我错失了许多美食。说错失有点不准确,更多的应该是不能再次回味,比如某次聚餐机会吃到好吃的菜,日后想起却因为不愿自己进馆子而永远只能存在于念想之中。我不算吃货,但偶尔迸发出来的馋念是不可灭的!于是现在,自己能做这些菜,就像又拥有了一个能让自己享受的能力。虽然有些菜自己做不好或者说与餐馆味道有差距的,但也有很多菜,做法和调料并不复杂,只要把调料备齐下足,味道真的不差,同时心理也会得到极大的满足——也就那么回事啊,我会做了,任何时候想吃都可以,没什么大不了的!这就是我现在积极做的事。

寻求主食多样化

星期四, 1月 24th, 2013

连续吃了三天共11顿火锅(有机会的话我会做到每日少食多餐)。虽然火锅对别人家来说是可能是开荤的插曲,而对于我就是需要慎重考虑和准备的事,一旦开锅不吃个两三天,对那锅汤底和买的零零碎碎的菜都是极大的浪费。但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第一方便,把菜洗洗就丢锅里了,第二两天不用洗碗,最后一天洗一次。写到这里突然想到我竟然忘了下我最爱的麻花,捶胸啊!!不知道下一个三日火锅是什么时候了。。。

佐之以火锅的是绿豆汤。绿豆汤虽然是夏季消暑解毒良品,但我冬天也没少喝,稍微晚上多盖一点,早上就有鼻血,这样的体质上火也是常有的吧。现在煮绿豆汤也不是单纯的绿豆,基本是两把绿豆一小把红豆一起煮,没有太多原因,就觉得在自己可以接受的范围内(比如银耳汤我就讨厌在里面加莲子红枣,我喜欢纯的),让食材多样化是对身体有好处的。

也基于这个原因,最近也做了几次黑米粥(黑米+红豆+黑豆),只是无奈就算把米和豆子泡了18个小时左右,用高压锅煮出来的依然是内容是内容汤是汤,不能融合绵稠。在我看来粥之所以成为粥,是因为米爆开了增加黏度,但是黑米就是不爆啊~~下次加点糯米试试看。

另外现在燕麦米饭已经成为我的米饭的常规做法了,燕麦片和燕麦米都好用,其中燕麦米煮出来口感更加Q咀嚼起来很带劲,和一般大米按照1:3的比例混合去煮就行了。建议大家尝试寻找自己能接受和喜欢的杂粮糙米,让主食多样化起来。

酱爆杏鲍菇

星期一, 1月 21st, 2013

贪念了一小会儿,趟到12点多才起来,结果造成全天身体和精神说不出来的不适。哎不敢再贪睡了~谁要今天没有快递呢!

当阿水一一列出她给自己制定的减肥餐食计划时,我正在看一个美食博客,其中有一系列是10分钟快手便当下饭菜,看得我热气腾腾…阿不,是热血沸腾,然后说我都想给你做便当了。于是今天就择其中一样酱爆杏鲍菇,权当声援阿水的减肥行动(其实我真正用意是希望有一天你也能给自己做些健康简单又美味的便当!)。

这是道极其简单的菜(菜谱点我)。杏鲍菇是我很爱的一种食材,外观和口感都很符合一个爱吃肉的人的审美观。我平时会和肉丝一起炒,加的是豆瓣酱而不是该菜谱中的海鲜酱。加海鲜酱整体味道是偏甜的,而豆瓣酱就是正常的咸香味,各有千秋。

那天在看美食博客时,我跟阿水说,怎么人家的菜拍出来像艺术品,我的菜拍出来就这么像…菜呢?阿水安慰我说专业拍菜的都是要等菜凉了,有专业灯光三脚架这些东西,然后问我要不要用下美图秀秀=_=经过一段时间观察,目前学到的一个方法就是犹抱琵琶半遮面——用大光圈只拍一半碗,对于没什么道具碗又普通来说,比整盘菜傻乎乎出境要显得小清新一些。有些照片看似很简单,比如上篇燃面的最后一张是用筷子挑起几根面来拍,但对于一个人来讲,一只手挑面一只手找角度按快门还要保持不抖,其实很花功夫。近期都不想再在照片上花功夫了,冬天拍完菜都凉成黄花了 还有额的相机,估计上面多少沾着些油盐及各种酱料味道,因为每次做完饭不洗手就直接拿起相机拍了……

宜宾燃面

星期日, 1月 20th, 2013

昨天是伍先生生日,我决定做一个他家乡的特色小吃:宜宾燃面。其实食材的准备早在一个星期前就开始了。菜谱中提到要用到同样是宜宾的特产:碎米芽菜。电话过去问他芽菜是什么东西,得到的答案以我的理解就是类似雪里红腌菜梅菜这种状态的咸菜,但是芽菜里菜的种类要多得多而且更香。在几个超市寻找未果,最后用各类碎丁状的酱菜代替,不知道没有芽菜的燃面能不能叫宜宾燃面哈。肉燥和熟油辣椒都是提前一两天做好的,花生碎是从超市买来的一袋酒鬼花生,揉松了直接丢地上,穿着靴子踩碎再开袋的,哈~~

其实也不算刻意为之,之前看美食博客偶然看到这个菜谱(点我)才决定做的。这段时间很喜欢看美食博客,而且是在半夜12点以后,摔!也收藏了一些喜欢的博客——我收藏美食博客的标准是,如果博客是以烘焙为主,基本不会看,我还没有到以烘焙为主的阶段;如果是以中式菜为主,首先考察主食分类的文章,如果种类丰富深得我心,这个博客就会被我收藏,可见我有多么爱主食啊!!!

就是那一碗红烧肉

星期日, 1月 13th, 2013

照着文怡的方子(点我)做的红烧肉,没有用酱油,全部用炒白糖和冰糖上色,用料酒代替水来炖,好吃,非常好吃!

有那么一刻,突然想,如果万一有一天有一位好友在我家做客,我要做几道小菜的话,能有哪些菜可以拿得出手?番茄炒鸡蛋算一个,耗油生菜(油麦菜或者白菜秧或者莴苣叶等绿叶蔬菜都可),然后加入豆瓣酱的茄子肉丝或者鸡丝也不错,或者是洋葱牛肉,最后,也许练好了红烧肉或者回锅肉这种重口味下饭菜会很受(男生)欢迎吧(是的这才是我的目的

像模像样的圣诞晚餐

星期二, 12月 25th, 2012

这个圣诞节实现了我给自己做一顿像模像样的西餐的愿望,很满意,在此做一下总结。(背景音乐:手嶌葵 – Christmas Songs,餐后甜点:真爱至上 Love Actually)

*意面*

此前参照乐活的菜谱(点我)做了一次蟹味菇芝士意大利面,就是把橄榄油换成了黄油(一加热真TM香啊!),不要大蒜,没有青豆,奶油芝士换成了马苏里芝士(拉丝啊造成洗锅好痛苦…),最后多撒了罗勒。非常美味,教训两点:

1.马苏里芝士(就是一般焗饭或者PIZZA面上的一层可以拉丝的芝士)放锅里加热拉丝后洗锅太痛苦,应该直接切小块撒到盛好的面上;

2.料要用足。第二次做的时候考虑热量问题减少了黄油用量,做出来的汤汁就不够味了,既然是过节偶尔才做一顿,就不用考虑热量问题了^_^

平安夜晚就是做最传统的肉酱意面,看了些食谱,结合自己实际材料做了些修改,面的煮法是一样的,主要说酱汁做法:

1. 食材:牛肉馅、番茄、洋葱。番茄、洋葱都切丁,牛肉馅用煮面过的汤水直接过一道,肉色变白即可捞出,可以滤去血水和浮渣;

2. 平底锅里下黄油,倒入洋葱丁炒香,倒入番茄丁炒炒,再倒入牛肉馅,期间最好不断翻炒,加一点料酒(有红酒最好加红酒),加胡椒粉。此时我看到锅里颜色偏白,于是放了一些番茄酱,继续翻炒,关火,根据需要加盐,起锅;

3. 酱汁倒在面上,然后撒上罗勒。当时做好就这么吃了,留的一小部分到晚上,会在面上撒上小芝士块,放微波炉转的时候就会自然融化拉丝了。做多的面酱可以放冰箱里下次用。

TIPS:虽然市面上有卖现成意面酱的,但我看了一些食谱,普遍说法是那个面酱也不是直接淋到面上就好吃的,也是要进行后续加工的,功能和我的番茄酱差不多,所以还不如全部自己做,如果要买酱的话也不用买花里胡哨味道的,直接traditional的就行了。

*牛排*

对我来说,能把一块生牛排煎熟,并且不糊,不一刀下去还有血渗出来,就很了不起了,所以初尝试算是很成功的。

牛排的选择,我在超市直接买了一块牛腿牛排,但后来看文怡的博客是推荐牛里脊的(点我),酱汁是直接用李锦记的黑椒汁。

牛排洗净后,用盐和料酒腌10分钟。平底锅里下黄油,热了后就放牛排煎。食谱说每一面煎5分钟就行了,实际操作过程中哪那么理想啊,反正就是一面煎一两分钟,翻一个面继续,然后不断用西餐刀划一些口子让里面也煎到,估摸着也弄了近10分钟,看外表差不多,一刀下去也没有血水了,就起锅。

把锅里油面上的浮渣滤去,直接再用这些油煎一个蛋和几陀西兰花。另一方面,用小碗盛出适量的黑椒汁,放微波炉里加热。结果拿出来碗给爆得很脏,黑椒汁有些果冻状了……其实应该是干净的锅在小火上加热,但当时已经手忙脚乱顾不上了- –

看相差了点,其实味道还真的不错吧,配的酒是夏天买的杨梅酒:P

煮豆浆

星期五, 11月 23rd, 2012

以为自己买的那台九阳有豆浆机的功能(指直接打出来熟的热豆浆),后来才搞清楚只是调理机而已,只能打出生的豆浆。那一次打好的豆浆,放到电热水壶里面去煮熟,谁知沸腾后全扑了出来,豆浆漫厨房,害我不得不深夜打扫洗刷。

随后在淘宝上淘了一个特价处理的搪瓷奶锅,极其便宜,运费比锅要贵。只打算用来专门煮豆浆牛奶,也没有过多要求。实物很赞,各方面都满足我的需求。立即捞出泡了一整晚的黄豆打出豆浆,倒入锅中,开小火慢慢煮着,手边同时清洗打磨机。机器洗好后,豆浆也开始小滚。用勺子拂去面上的泡沫,然后缓缓的搅拌,醇厚的豆香在厨房里飘散开来。原本觉得因为机器的缘故多了一道煮豆浆的程序,而使得喝一杯豆浆成了很麻烦的事,现时却发现慢慢熬煮的过程,反倒成了一种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