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餐中做过意面,煎过牛排,就差一道汤了。这次尝试了奶油浓汤。看了几个食谱,总结下来,西式的浓汤,大致就是黄油融化后往里面不断加面粉炒成糊糊(算是浓汤中“浓”的基底吧),然后加牛奶和淡奶油变成汤。但是真的要熬好,还是得多做几次,掌握火候和黄油面粉的比例。比如我这次做的过程中,一开始觉得黄油多了就猛往里面加面粉,最后炒成糊糊怕被烧干烧糊又猛往里面倒牛奶和奶油,最后成品因为面粉过多而不能算是汤了,而因为实在倒了太多奶油牛奶腻得导致我一段时间内再不想搞这玩意儿了。典型看食谱是一回事,自己做又是另一回事!
鸡茸奶油蘑菇汤(糊糊)……好歹味道犹在,参考食谱1(点我)2(点我)3(点我)
这种奶油汤喝多了很腻,我熬的那碗糊糊没喝完,搁了一个晚上到第二天就变固体了。作为一个不浪费粮食的人,准备早上硬着头皮放微波炉里热了吃掉,突然想到可以夹在面包吐司切片中间,比洋鬼子单纯抹黄油可丰富多了。两片面包间夹了狠狠的几陀,合上压一压,绝赞~~
意面其实做了几次后,就差不多知道什么流程了,剩下的只不过是内容的不同组合:
1)面的部分:沸水中放一勺盐,意面放水中煮7分钟,捞出,可以加橄榄油以免面条粘在一起;
2)酱的部分:黄油加热融化(也可以用橄榄油),放材料进去炒(如果炒红酱可以加一些番茄酱辅助增色),差不多好了后撒黑胡椒,罗勒或者百里香;
3)面和酱混合:可以将酱浇到面上面去伴着吃,也可以把面倒炒酱汁的锅里面去一起炒一下吃,最后可以在成品上撒些马苏里芝士 。
鸡肉蘑菇意面,原食谱(点我)是炒成红酱的,但我觉得鸡肉和口菇更适合白酱:
原食谱是松子蘑菇意面(点我),我把松子换成了酒鬼花生碎,菠菜换成了豌豆尖,因为松子不好买菠菜不爱吃,只是如果叫花生蘑菇意面的话,感觉逊掉了啊X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