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ive for 3月 17th, 2018

很忙的一周

星期六, 3月 17th, 2018

(一)

这周很忙。我对忙不忙有个很直观的判断标准,就是我上班有没有时间刷几下微博看一下目前世界上发生了些什么事情。我有好几天下班,才得空刷一下微博,发现大家都在讨论红蓝CP翻白眼,我恍惚觉得跟丢了这世界;又有一天坐在车上刷微博得知妈呀霍金居然去世了??

就是这种赶脚。

忙是因为我们的产品在首都PK在,我们作为后方人员随时的立即的响应。但是忙来忙去有一大半时间浪费在无效沟通上。我们有个脑子很糊的章主任在前线说不清楚需求,我们还有个压力当前乱了阵脚却担当着重要枢纽作用的二领导。对照着他,我反省我自己,我希望我在跟我的美工们说,“现在有个紧急任务,今天上午就要完成的时候”,我只是表达时间紧急,但我没有表露出我很急很烦压力很大你们如果不完成任务我们就完蛋了的感觉。我参加过二领导给研发开的类似的通气会,他会说,如果搞不定我们的产品就失去了市场,没有份额了,我们没工作了,都散伙了,所以大家一定要抓紧起来。这是一个典型的消极主义者把他的消极情绪当做是正常的压力传达给身边的人的做法。我这周也给我的美工们开了会,我讲了下目前产品在北京的情况,所以我们这段时间都会处于打仗的状况,突发情况会很多,也可能会加班,就OK了嘛。

然而沟通真的好费劲。政府机构的工作流程是很复杂冗长的,所以要理解一个需求,最好的方式,就是规规矩矩画跨部门流程图。可是我们在前方的章主任,不管我用什么方式——我说你先处理汇报的事情完了再画图,我说你可以用任何工具画哪怕画在纸上拍个照给我——他执意用一段文字,或者简单的示意图表达。这种东西只能看看了解大致功能,真到实打实的开始做了,是根本不够用的。

所以现在三四个人,发了很多邮件,做了很多文档,打了很多电话,写了很多字,热热闹闹红红火火迅速响应立即行动,两天过去了实际进展屁都没有,都浪费到沟通了(然而目前需求依然未明朗)。

这就是程序员的短视,他觉得时间这么紧,画图好麻烦啊,要我画我也只能跟完成任务似的凑数了。结果呢,事倍功半。

(二)

因为很忙,中午也基本没休息。然后我就发现了一个吃午饭的好去吃,罗森便利店。

妈呀我怎么以前没发现啊,罗森居然这么好,有各种餐食,价格还不贵。我的胃这周依然还在恢复阶段,很多东西吃不了。我拿了盒鸡汤泡饭,真的好好吃,除了分量少点,但也正合我现在一次吃不了太多的阶段。第二天我又拿了盒鸡汤泡饭,外加红豆糯米双皮奶,好吃到感动。第三天again……我突然意识到我们小区离我不到100米的地方也有一个罗森!赶快去下了个罗森的APP,准备以后长期浸淫。这才是靠好产品真正吸引我去他们家消费以及用他们家APP阿。

(三)

当然也是有艺术的。

上个星期不是正说肖邦吗。去上课的时候,正好在门外,听到老师给小朋友弹肖邦的《降E大调夜曲》。我很惊讶的问,这么小的小朋友都可以弹肖邦了?老师说是因为小朋友学习进入第二阶段后,觉得学琴简单了,开始消极怠工,所以要教育教育她。

=。=随后我也表达了其实我也会消极怠工,当我在弹中国曲子的时候。

然后我要求弹肖邦的这首曲子。老师说你倒是挺有想法,不过这个很难,光识谱就很难,更难的是它对手指力度控制的要求非常高,全曲里没有一处是重音,但是每一个音符都要有轻重变化。我就焉了。估计为了安慰我,她先拿了首石进的夜的钢琴曲让我练手,还给我弹了好多夜曲和舒缓的曲子。我觉得都很好听,非常动听,但是和肖邦比起来——其实根本不能这样比吧——完全是两个境界的事。

那些好听的曲子,真的仅仅就是好听,每一曲都很好听,相似度很高,因为都是有规律可循的,从乐理上讲,就是把最和谐的和声们排列组合一番。而肖邦的夜曲,什么叫大师级,隽永流传,屏住呼吸,令人心醉。

我几乎又听了整整一周的《降E大调夜曲》,老师估计听到了我的执念,今天上课的时候,说这个谱子我给你印出来了。渺小的我光是看到和触碰他的曲谱就激动不已。然而考验并未结束,老师说你先来试试左手。我仿佛一个蹒跚学步的婴儿一样,仔细辨认着每一个音,再把几个音组成一个和旋按出来,三个降调的音而且跨度很大,真的很难认。我摸索着按完一行半后,老师说行了,你现在还想练这个曲子吗?我真的是一点儿也没有畏惧阿,我说我想啊,慢慢练吧。终于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老师就帮我大略的分析了一页谱子的结构。末了,还是给我了另一首比较简单的抒情曲谱子,我觉着她随时准备着我放弃。。。

我的第一本谱夹已经满了,换了第二本,我把这首《降E大调夜曲》放在第一首的位置,抱着欢欣雀跃的回家了。一路上我都非常激动。其实很长时间里,我对演奏(家)这件事获得的成就感,多半都是从“别人”的角度认为的:比如在某某聚会上,如果轻松的弹奏一曲,(因为别人会对你刮目相看所以)多么牛逼阿!就好像我也常说,当我50岁的时候作为一名大妈出场,弹着一手流畅的钢琴,想想都很酷——亦是因为我在别人面前出了风头。而这次我深深的体会到,一种源于内心的,对于神作的想接近,想诠释,不畏艰难险阻不怕别人笑话,发自内心的渴望。

所以,再次想到很多演奏家弹奏的时候摇头晃脑,一方面从技术上讲,有时候的确需要利用身体的推力来协助手指诠释一个音符,本身就会导致身体摆动,另一方面,也真的是演奏家内心真实情感的表露吧。

(四)

迅速的,手脚麻利的,订了下周末和我妹去香港的行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