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ive for 4月, 2018

我也算是个有点保障的人了

星期四, 4月 26th, 2018

今天,我正式开始给自己买了保险。重疾+防癌+住院医疗+意外,交30年,每年1W多,就当贷款买了个房子,每个月1K房贷。

居然很多人第一个问题是,如果期间没病,这个钱会不会返。这很重要吗?对我来说一点都不重要。

因为20年前我妈给我家三个人买了保险。每年要交800来块吧,这在20年前是笔不菲的费用,甚至有几年我们家经济困顿,我妈一度想停掉保险,后来是硬撑下来的。这个保险,承诺人意外了赔2W,然后期间每三年返2K。20年前,还有万元户的说法,所以那时候,万元就是非常非常非常有钱的级别。然而,当年我妈省吃俭用硬撑下来的交的保险,即使在未来的日子里,这些钱会全部返给我,又有什么用呢?如果我现在六七十岁,难道等着这三年返2K给我养老么?

所以我只保我医疗,我不靠这个养老。在这笔费用上我不跟通货膨胀赛跑。

以及,我一开始就没有或者没打算在体制内干一辈子,我真该二十来岁就买商业保险阿。真的没这意识,而且保险在中国被玩坏。阿珍这么年轻就买了,我还蛮羡慕的。

==================================

虽然这两年我的确开始有想给自己买大病险的想法,真的促成这件事,是我这段时间,生了几次大气。都工作上的,我真的被气得七窍生烟脑门充血对人性绝望。我原本是想写的,但是现在事情过去了,我也没力气写了。说过去也没有过去,我这两天继续每天一气,哼。

我现在可算是得罪了一圈人,我应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不知道如何比较舒适的面对他们。每次上厕所,每次出楼道门,我都要带手机,有事没事都低头看手机。我生怕一个转角,遇到同事,在逼仄的走廊,大家眼睛也是不知道该望向哪里。当然,中午出去吃饭,我一路也几乎全程看手机,也是怕迎面遇到同事。我并不是个手机人,这么低着头颈椎也是挺难受的。

同时,我也得到我想要的位置。我现在是产品组负责人,我最重要的搭档,居然是渣弟,这人现在还在我微信黑名单里。几好笑,敌友变战友,战友变敌友。不过我也不是特别在乎了,先做工作,促成产品完成,再说。

求生意志

星期六, 4月 7th, 2018

在阿奇的强力镇压下,发炎差不多恢复了。

和自己相处了三天,安静的三天。

今天关掉所有同事的朋友圈。本来准备彻底关掉朋友圈,但是我好不容易通过被一个的有意思的博主通过验证。

我害怕会转向事物的另一面。觉得所有的事情最终都毫无意义,一个人面对残局,不知道怎么办好。

香港的完满之路(下)

星期五, 4月 6th, 2018

是的,我们还是不可免俗的去了海港城!!evertime都要去海港城!!路过一家店转头再想起来一定会迷之走不回去但也要每次都去的海港城!!(为什么一大早就要启动咆哮模式……)

毕竟海港城在我们心中,是一座海纳百川无所不能的神殿。要买苹果?海港城有(然而刚查了一下海港城里面其实没有旗舰店啦,只有丰泽百老汇这些)!想去奢侈品店摸一摸包包本包?海港城多的是!听说连卡佛很好逛?旁边就是!平价服装?各种欧美日韩高街品牌任你挑~

而我此番来海港城目标很简单,Jamie’s Italian。如果说镛记是我心心念的想再来一次的话,Jamie家就是志在必得。

我妹说Jamie是我男神,倒是不至于了,但他的三季美食片子「杰米私房菜Jamie at home」确实在我非常难熬的那段家里蹲的日子里,给了我莫大的慰藉。主题歌My World一度在我的MP3里反复播放:你值得为你自己做点更好的。除此之外,我不止一次在飞机上看过他的类似15分钟快手菜的节目,其中有一道是碳烤芦笋——恩,很典型的高级西式菜。在那嘈杂的只能看到画面却听不到声音的机舱里,我怀疑只有我一个人津津有味的欣赏,同时还得按捺住去摇旁边陌生人肩膀的冲动:“啊你看,那个人我认识的哦!”

所以这样一位大神开的餐馆,我从来没有想过会出现在我伸手就可及的地方,我是说,你总得计划着先坐飞机去到一个西方国家,然后开着小车去到某个并不知名的小镇,拿着一叠指南毕恭毕敬沿着某小路去找寻,以及至少应该提前一周甚至一个月预定吧?所以上次在香港酒足饭饱后在星巴克休息,无意间瞥见对面的Jamie’s Italian招牌,更多的以为是内地人常玩的把戏:挂名。直到接下来一个月我妹带着小侄子去了那里,我确定这是真的Jamie的馆子时,我简直要爆了!

好了,铺垫了那么多,我只是很迷惑,为什么店里装修风格如此暗黑,搞得跟哥特非主流似的,然而Jamie本人是个毫不修饰的自然派啊,他自己种了个大菜园子,食材均取于此(包括鸡蛋,也是自己养的鸡下的……),整体风格也是明亮清新的,所以我觉得餐厅应该开在开阔的菜地附近,类似于农家乐那种。

没有比这张做肉丸子的图更能诠释他本人的菜风和人生哲理了:

实际餐厅里是这样的:

我说我在曼谷也看到了Jamie’s Italian,但是外面都是黑的,我觉得应该是晚上营业结束关门了。我妹说,不一定哦,因为它本来里面就是黑的。我听了若有所思……

菜单是全英文的,没有配图,据我妹提供的信息,菜单也应该是经常换的。她叹着气说,我们会点英文又怎么样呢?还不是得研究半天菜单——是的,我们的确在烛光下瞪大眼睛研究了半天菜单。点菜也要说英文(据说也可以粤语),虽然也是可以“this,this,this,all”的,但是当他问你这道菜的肉你是要羊肉还是鸡肉还是某种鱼肉时你至少也应该听得懂。

遇上了happy hour,酒一律10块钱(诚不予我欺阿真的是10块钱!),给我妹几乎不喝酒的人点了mojito(她很满意),我自己来了杯pink lady~~

第一道菜,CLASSIC SUPER FOOD SALAD,就是一盘混合着牛油果,西蓝花和各种谷物种子的沙拉。虽然被我照得好像一盘烤糊了的壳子——那真的是拜昏暗的灯光所赐。这道菜入口就感觉很健康,并不是难吃的健康,而是满满的谷物粗纤维的饱腹感。有个小插曲是菜单上写着188块钱一盘,可选鸡肉三文鱼等,于是我们很鸡贼的想,如果不要配肉,是不是可以便宜点呢?于是我们没有要肉,但是结账的时候依然是188……但我觉得可能是沟通交流问题,应该是可以argu一下的!

必点的OUR FAMOUS PRAWN LINGUINE,一盘大虾意面,好吃,很好吃。据说秘籍在酱汁,在我看来,酱汁若有似无,已经深入意面骨髓浑然一体,如果不是我妹提点,我根本都没有注意到,之清新爽口,一点都不像传统意面酱裹挟着每一根面条,丰厚的呈现在你面前,提醒你,你付的每一分钱都有所回报哦!而且面很劲道——虽然好像很少用这个词形容意面的,但确实不少馆子的意面软踏踏的阿。

主菜,WHOLE FISH,这名字哟,几豪迈。在上这道菜之前,waiter把我那盘还没吃完的谷物沙拉撤掉了,我的心流血了(钱啊……),后来我妹说,的确要撤掉,要不然放不下这一整只鱼。鱼皮烤得极为入味,鱼肉鲜嫩,如果觉得淡了,可以配上盐,或者腌制的芦笋(那碗未入境的笋子是不是笋子还不太确定,黑漆漆的真看不清)。原本我们是想点另外一道烤羊排的,结果没有,这条鱼也真是不错。

吃很饱,也花费了此行吃的最贵的一顿。要问下次还想不想来,555想啊~~~对了海港城的诚品也好好的逛了一圈。

最后一场,澳洲牛奶公司。

从还没到香港,到到达后,我们发生过N次以下对话:
我妹:吃什么随便,我只要每天都去澳洲牛奶公司。
我:就是弥敦道上那个?
我妹:你知道的吧?就那里,每天要来两个(双皮奶)。

然而两天过去了,我们深深的感到,理想是丰盈的,现实是骨干的,中年人真的心有余而脚力不足。我妹基本是要绝望的放弃了,终于在走的那天早上,我坚定的拉她去牛奶公司吃一个早餐,完一个奶品爱好者的心愿。

真要吃的时候,发现义顺和澳洲两家牛奶公司傻傻分不清。刚刚查了一下,好像义顺牛奶公司是香港老字号,那么澳洲呢??

总之我们稀里糊涂的就去了位于佐敦的义顺牛奶公司,点了两个早餐套餐,以及每人一份热双皮奶。味道自不必说。负责给我们点餐的大妈很是热情,一直教我们如何吃厚多士,说你夹烤肠很聪明,但是一般是夹蛋的,不过你这个是煎蛋,炒蛋比较好夹,你们听得懂我说话吗?炒蛋你知道吧?喏就像那样——她顺手指着另一桌上的炒蛋。那一桌应该也是内地来的情侣,姑娘跟我们微笑示意。大概是遭遇了前几天几家港式餐厅里忙碌而冷漠的服务生脸孔,我妹对这位大妈甚满意,而我呢,反而觉得局促不安。所以你看,听过不少人讲,香港人虽然以服务好著称,脸上一直保持着笑容,但你可以感受到那笑容是一种毫无温度的职业化要求的——然而对于我这样的人来说,我只希望取其专业而已,陌生人的真诚和热情反而会令我不适。

结账的时候居然发现小小的街边食店,居然有打!卡!机!

从义顺出来,我们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又去了同样是佐敦附近的澳洲牛奶公司,门口大排长龙。而如果打包带走的话就直接到门口跟服务员说一声,很快。澳洲牛奶公司的双皮奶比义顺的大约便宜7蚊?总之最后一天,我们达到了一天两个双皮奶的完满。

香港的完满之路(中)

星期四, 4月 5th, 2018

从镛记出来——确切的说是还在镛记等那盘肉的时候,我妹已经查好去九记的路了。我还是很服气的,尽管在镛记感受并不好,但肚子是饱的,腿也走得半废掉了,她还是坚持要去,并且在九记门口排着长队的情况下,她毅然而然的拉着我去排队了……感谢她,要不然这一次我很有可能又和九记失之交臂。我觉得旅游时,人要有点儿执念,如果全程都是“随便啦”“怎样都可以”“下次再来呗”,那和报旅行团到此一游有啥区别?对吃有执念是非常深得我心的,因为我缺乏这种执念,在大部分时间里我都是独自生活,没有太多心思在吃上太讲究,毕竟太多好吃的堂食店并不适合一人食。

从中环的皇后大道,到上环的歌赋街(GOD我居然忘了我们是走过去的还是坐地铁,反正九记也不在地铁口),典型中环区域大陡坡,其实这片区域很值得悠闲的逛一逛, 一边是很local的白领在林立的大楼间抽支烟休息,以及本地小商贩的日常,一边因为老外比较多,有各种很有特色的小店和cafe。即使是晚上大半店面都关门了,踩着石阶上下依然是一种风情。

路过了莲香楼,喝早茶的。另一个比较有名的地儿,陆羽茶室。都没有去过。我还没有在香港喝过早茶。

终于到达九记牛腩。排了队进去,店面窄仄,每张小圆桌上拼两三对人,大家都点着大众点评上排名前三的面点,各自拍照,然后默默的吃面,流水线一般。因为拼桌也不好大声聊天,只能和同伴作小声而简单的交流。

我妹点的咖喱牛腩筋粗面,我点的清汤牛腩面。我觉得味道不错(肯定不可能出错的),但我妹才是热爱牛……的一切的人,她在表示肯定的基础上,说你可以去试试武广楼上的新仙,米其林推荐来着,味道不比这个差。而对我来说,应该不太会再来九记排队了,因为中年人不喜欢这么紧缩着吃饭阿,哪怕桌子摆在室外路边呢,好歹开阔呀。

而我主要瞄准的,是九记旁边的HOMELESS。一家卖创意家居的店,叫homeless,呵呵。里面有很多各种可爱的有的没的,我甚至想扛点米菲兔的灯具回去。我知道,国内也有许多卖创意商品的小店,在一秒钟的新鲜度之后,你会知道它们大抵来自义乌小商品市场,或者盗用各种卡通形象或大品牌的创意来贴牌生产。不要说我瞧不起国内的“创意”店,因为我就是……瞧不起-。-

我们进这家店逛的时候,离打烊不到20分钟。我看到一个印着大狮子脸的靠垫,标价300多还是500多,当然是贵的,然而想到在别处见不到如此眼前一亮的款式,便后悔没有入手。而我妹看上了一张同样价格不菲的动物餐垫,回头再想找也找不到了。

清场之前我们赶紧买了如下的音乐盒,铁皮盒子,只有转动上面的把手才能发出音乐,不转就没有音乐,既不是上了发条可以自动播,也没有跳芭蕾舞的姑娘在上面转动,就是因为太朴素了,所以觉得十分可爱。其实还有一个黄色的,音乐是London Bridge。晚上回去我们玩这音乐盒玩得太开心,第二天又去补了几个。

第二天去的HOMELESS,是在尖沙咀The ONE里面的。我们发现The ONE真是超好逛,整个商场是狭长型的,一路走到底再走回来整层不会漏掉,不似大商场绕晕了头。里面的服装牌子以I.T.居多,甚合我们心,又有很多吃的,家居部每家都想进,人也不多。作为去过香港十次的人,真应该多开发这样的小众店了。

在这里的HOMELESS除了补了几个音乐盒外(由于我过于欣喜,拿着音乐盒冲到了别家店里,把HOMELESS店员急得…),还买了些爱不释手的小游戏。比如这些叫耐心游戏,一个很简单的圆形小木盘里有5颗小珠子,通过调整转盘让5颗珠子都落到盘面图案的5个小坑中。我记得我小时候玩过啊,肯定不叫耐心游戏这么高大上的名字。我妹妹当场就玩了起来。

这是家居部另一家店里的伞形挂钩。如果只是普通的挂钩并不稀奇,很妙的就是,这把伞正着贴就是一般的挂钩可以挂东西,而倒过来贴,就成了可以随手放钥匙硬币小杂物的容器。

这是Timberland店门口的标志性的大黄靴,没人不想在这里合个影吧^_^

中午在TOM&TOMS咖啡店混一餐,我喝了杯甘薯拿铁,真的挺红薯的味道。

然而说café,我们前一天还去过时代广场的agnes b. café,就是那个法国品牌agnes b. 的咖啡店。现在很多名牌都会跨界开咖啡店或者餐厅,有一些品牌概念在里面,但食物本身的味道我没听说有特别过不去的,而环境绝对可以期待一下。点了一块cheese cake和70&的黑巧小熊。我妹居然嫌70%黑巧苦,我自己买排块都是85%往上走!

agnes b. café价格完全没有我意料中的贵,和国内高档一点的咖啡馆差不多。后来我们在海港城还看到Lady M,没吃上。然而说到下午茶,我的终极目标还是置地广场,割肉那是一定的,然而总觉得,一转身,很大几率可以遇到张柏芝或者林青霞。

黄沙

星期三, 4月 4th, 2018

变天。刮了一晚上的大风,风铃断断续续的叮铃桄榔,伴随着我的咳嗽声。

咳得不行了,嗓子也疼得不行,彻底哑了。阿莫西宁似乎完全没有效用,早上出门去药店补药,店员给我一盒阿奇霉素。

阿奇??“是啊,阿奇不是很伤胃吗?这盒是肠道溶解的”店员解释。然而我的脑子里出现的却是CSI最早期的IT分析员阿奇——扮演者就是周迅的老公(传闻说离了??)

不知道是我看过和听过太多奇怪的东东,还是思维特别的跳跃,总是从别人特别常规朴素的描述中,联想到一些意料之外的场景。随后的在身上听卓克老师讲细胞壁和外界物质的交换,我的脑子里同步播放着一则科普动画片——空间里分布着一些按节奏蠕动的细胞,看到路过的有用物质,细胞壁立即伸出手攫取进来;以及到了公司发现吹了一晚上风,桌上一抹全是黄沙时,脑子里立即响起周杰伦的《蝴蝶姬新编曲》(因为是demo不知道最后对到专辑中什么歌),最后有渐渐远去的驼铃声。

家里洗手台漏水,已经很长时间了,近来加重,出去玩了三四天,回家居然台上地上都是一滩水。找物业,订配件,前后花了快一周终于搞定了。

如果这事发生在汉口的家,如果我爸还在,他肯定是视而不见充耳不闻的,我妈少不了烦躁唠叨,最后请舅舅搞定,我爸看一眼,然后说和以前差不多的嘛。老人家老式想法,觉得一个家里还是应该男人做主,家里大小电器家具坏了理应是男人的事,请专业人员上门是不得已之选。偏生我爸不是个一家之主的料。

这几个月来,是有过几次难受抑郁觉得很难跨过去的槛的,不知道找谁,好像也没有办法找别人去倾诉。我有想过找他。电视电影里不都这么演的嘛,遇到人生中过不去的槛,周围的人都无法给出令人豁然开朗的答案,于是去找那位一直埋藏在心底里的从小就尊敬的人,大约是曾经亲近的长辈、故去的挚友、导师,哪怕是去TA坟上坐一坐,像对着树洞一样倾诉一番,似乎就能得到继续前行的某种勇气和力量一样(恩,说的就是This is us)。然而这件事每次刚想到开头就戛然而止,因为我爸是给不出任何意见和建议的,也给不到任何勇气和力量。

记得他出殡前一天,我回家清理衣服,想找到他写给我的任何只言片语的字迹,翻箱倒柜也没找到,全丢了,我痛哭流涕。而在一两个月前,某天脑子突然灵光一现,觉得在某电脑包(就是我前段时间月黑风高之时偷偷摸摸丢了我用了十几年的电脑的那个电脑包)理应该藏着一封十年前他写给我的信。果不其然,真的就有!

彼时我从深圳回来,在家里蹲了不到两个月,准备启程去上海的前夜,和我妈吵了一大架,走之前我爸递给我一封信,我愤愤然的看都没看,直接塞进随身的电脑包里。我已经厌烦于我和我妈起争执的时候,我爸不能勇敢的发声说点话,只敢装模作样的写几页很正式的信,好似经过深思熟虑,要将数十年人生道路上的世故和哲理悉数交与我——实际上全是粉饰太平,充满了陈腐味道。所以这封信,十年来,都躺在那个电脑包里,未曾被打开。

找到这封信我一度是欣喜的。我希望里面写着十年前我不懂但是现在历经世事会幡然醒悟醍醐灌顶的道理,我希望当初我误解了他的良苦用心从而现在要流下悔恨的泪水——也正如电视电影里演的那样。

然而和我十年前预言的一样,除了无奈和腐朽,什么都没有。“家里是你可靠的后盾”??你自己都不能养活自己拿什么盾撑着我啊??

上周六我妈叫我一起去上坟。然而我并不想去。春节刚去了的。TOO MUCH。

香港的完满之路(上)

星期一, 4月 2nd, 2018

这是我第十次去香港——真的是整十次,我对照着通行证统计了的。而在香港逛着的时候,我至少有三次情不自禁的说出口,我还是很爱香港的。

就是爱阿。香港有好逛的,好吃的,好玩的,好山,好水,好岛,好现代的,也有好古早的。香港也有落后我们的,比如大数据,比如人工智能,比如移动支付。所以我爱死香港阿。

这次是纯粹轻松的吃喝文化之旅,当然也扛了四罐奶粉两大包什么擦屁股棉(我妹的)回来。我妹对我来说真是一个特别好的旅伴,虽然我们性格各异,但是可能是小时候在一起时间很长,有相同的文化背景,所以笑点和骂点都很一致,沟通轻松。最重要的是,我们可以在一起毫无负担的说一些政治不太正确的话。比如我们说,现在国产手机功能各种强大,照相效果好得不得了,然而我们还是要买苹果啊,因为各种专为苹果打造,就很高端阿。

以及大多数时候在外面我们两还是很卵缩的,但是被触到霉头,真的会黑脸。比如在镛记的时候,吃到后来我们就黑了;再比如我们两晚上11点从酒店跑出去,因为我妹吃货病发作要吃什么肥仔小吃,大众点评上写着12点关门,结果走到发现,已经关门了。然后她在附近的什么狗仔粉摊子买了鱼蛋,走回家的途中说,现在最好没有人来惹我,要不然老娘把这杯汤倒在他头上!

啊哈哈哈哈,最烦生气骂人的时候,有人在旁边说,哎生气有什么用呢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妈蛋哦,明明没用,还连发泄都不行,难道要生生吞回去憋出乳腺增生吗?

也许你们真的不能理解,和一个有正常高自尊的人说几天话,对我有多么大的治愈作用T^T

~~~~~~~~~~~~~~~~~~先说说交通吧~~~~~~~~~~~~~~~~~~

真的,我去了十次香港,还没见过香港机场长什么样,因为从深圳过去太方便且便宜了。

去之前,我妹叮嘱我,订票可要订两张下铺的票,然后甩过来一个如何在12306上订两张下铺票的攻略。我想,都两中年人了,出来玩就真的不要坐硬卧了。于是我大手一挥说,姐姐请你坐软卧!

软卧包间里另两床是两个妈,我妹说从她们爱加陌生人微信起就知道她俩干微商了,而我显然缺乏这方面的社会经验。我被迫在窄小的包间里,听她们三大谈特谈挤奶的各种奇葩遭遇,我觉得胸很疼很疼。后来她们开始推销她们的平台,我妹就溜了,我很不幸被迫加了微信。但我从我妹那里学到了一招,就是当别人跟你推销一个声称方便快捷的服务时,就说我是强迫症,一切东西都要亲力亲为。

anyway,我先去睡了,这三女的都没有找到关灯的开关,所以几乎一夜未眠。而我,尽管睡得不错,但是醒来后依然腰很疼。所以事实证明,中年人不仅坐不了硬卧,连软卧也坐不了了,幸好我把回来的票改成高铁了。

备注:如果是坐高铁,那么从香港坐东铁回深圳时记得在落马洲站下车。

~~~~~~~~~~~~~~~~~~再说说住的吧~~~~~~~~~~~~~~~~~~

这次我们住的是位于尖沙咀的九龙酒店,尖沙咀地铁站L3出口旁边,对面是半岛。和半岛一同被印在地铁出口指示牌上,所以理论上酒店应该是很不错的。但是论千元的价位来说,它值得提的就真的只是位置方便而已。

经我和我妹研究,打尖儿住店,还是选铜锣湾好,同样热闹方便,但是总体价位便宜过尖沙咀,即使同样价位,得到的房间成色和服务也好过尖沙咀,并且周围小吃小店更多。

分享一下上次去香港在铜锣湾住的酒店:
香港逸兰精品酒店,近铜锣湾地铁站F出口,离希慎商场很近。

~~~~~~~~~~~~~~~~~~说第一波吃的~~~~~~~~~~~~~~~~~~

一个令人沮丧的事实,凡是有那么点儿名气的店子,门口都会大排长龙,我们内地人组成的龙。这是互联网时代的好处,酒香真的不怕巷子深;这也是互联网时代的坏处,莫名增加的时间成本,却并没有太多的回馈到吃饭这件事本身。

我们风尘仆仆的赶到香港入住后,准备把第一顿给兰芳园,结果被门口两列队吓退。那不仅仅是排队,而是如火车站飞机场安检分流一样,一条队伍在门口排着,那是门口能够容纳的排队人数,而另一条在后面待着,等到前面的队伍进去后,才放行。我和我妹转头去了池记,也是要排队的啦,不过只排一条队。第二天早上我们不死心的又赶去兰芳园,在它才开门10分钟的样子,门口居然还是两列队伍。我们彻底败了。

于是我们讨论,要想不排队,看来只能去吃很贵的店了,用钱来砸出时间和环境。不过此话也不一定准,毕竟来香港的人,大部分也是抱着“好不容易来一次”“以后应该不会来了”的心态,这一趟多花点钱吃也想得过去。

比如说位于中环的镛记

两个人轻松吃到七八百,已经绝对不算便宜店子了。然而饭点我们依然排了半小时的队。我是可以忍受的,但是随后的服务真是令人诟病。跑堂的大叔根本顾不过来,长时间人影都不见。一盘作为大菜的烧鹅拼叉烧,许久都上不来,我们特意留着底子的青菜和粥都凉了。后来端菜的阿姨都看不过去了,说你们去催催跑堂的呀,保准马上上来。我妹的脸顿时黑掉,我也满腔不爽的想,怎么这种高级馆子也要催的吗?

翻了下照片,关于食物,只有一张——吃完的餐盘,with最后一盘大肉——我们配着茶,硬吃掉了。

但公平的讲,食物是真的好吃的。必点的酸姜皮蛋,酸爽开胃;烧鹅是头牌,不说了;叉烧我的爱;烤乳猪,很俗的讲一句,入口即化,感动的哇哇叫;一份粥,一盘青菜——上次是上汤的做法,而这次点的南乳通菜,很嫩,调味清爽,这是第一次让我惊艳的炒青菜。据说煎豆腐也是推荐,但是两次都没吃到。

图片都是上次的:

但也真心讲,这服务真是扣太多分了,我不会再像这次一样心心念的想来吃了,只能随缘吧。我的经验是,错开饭点,比如下午3点左右,人少,食物也较为充足。

但也有的店,只在饭点营业,想错开反而踩空。比如利苑

我们这次并没有去利苑,因为同样也是香港老字号茶餐厅,放在一起说。利苑在香港开了好多家,但内行的人还是推荐尖沙咀这家(貌似总店?)

位置真心不好找,在一个破商场的地下两层。当时的情景是这样的,小伙伴走断了腰,火气大到随时爆炸,摸到了利苑,结果关门,晚市要六点才开。我们就先订了位,服务员说晚上没有流沙包,我故作轻松的说好的,心中默默流泪,不敢跟小伙伴说——因为我执意来要这里超过五成原因就是为了流沙包啊啊啊!!!

算了,其他也尚可,老牌店的烧腊不会差,冰火三层肉非常奇妙一定要尝,其他的,没有太多印象。环境很不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