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ive for 5月, 2018

一半在天上,一半在地下

星期日, 5月 27th, 2018

恩,大概就是这种感觉。在工作上,在人际上。

anyway,我现在还有人际吗?前几天中午吃饭,我无意间看到美工小妹,助理小妹,和两个男程序员吃完饭慢慢的踱着步回来。他们似乎成为了一个吃饭小团体了,虽然是那么的不起眼。其他同事也是三两成群的约去吃饭。而我几乎是等到一半的人吃完回来的点,才揣着手机,戴上耳机,一个人下楼走去罗森。

并不是第一次意识到了,我在这里一个小团体都没有。我以前在任何集体里,不管是学校还是公司,总有那么几个玩得好的,在犯懒摸鱼的时候可以聊个天,平时可以约出来吃个饭逛个街,并不一定频繁,但是有。现在一个都没有,我一个人就是一个团体。心烦的时候抬起头环顾办公室,找不到一个“你能get到我的意思”的人都没有。

并没有觉得这样不好,我只是陈述这个现状。

上个月我写,我现在算是得罪了一圈人,害得我每次离开座位,都要带上手机,装作盯着看,以免和人相遇尴尬。终于某天和某经理狭路相逢,他以迅雷不及我礼貌性微笑势把头转向了另一边。他么,都不是我的Target,只是被我误伤的。

回到座位后,我想起他的举动,觉得有点好笑。我在乎么?DAMN NO!

本周快周末,我晚上坐在家里,愤怒的给几个组负责人们发邮件,对近期产品工作推进缓慢表示严重不满,应该说是措辞比较严厉的邮件吧。我不仅发了邮件,我还在其中一个人回了邮件表示歉意并表达决心后,我还不知道给台阶下的,继续直指中心的回了一封。我实在太厌恶这种官腔的调调了,只有口号,毫无措施,什么表示歉意,以后一定要如何如何,在XX时间之前完成——come on,你我心里都十分清楚,你一定在XX时间之前完成,除了弄虚作假偷工减料,你怎么完成?

我在乎和这些人关系继续恶化么?呵呵,整个晚上和第二天早上,我都担心并且只担心我领导找我谈话,尽管我在邮件发送之前,已经自己冷静的删了很多引起争议的句子,但是我依然很担心。就在去年这个时候,在我气炸了大怼了一次后,领导跟我谈话,说你说的都对,但是有什么用呢?你资历不够。

所以又过了一年,我的资历够了吗?不知道,反正这次我领导没找我谈话,第二天还笑嘻嘻的。

你知我怎么想?我是个大家开会时,领导宣布这个组由XX来负责,我举手说,我认为他不适合担任此职位,我才适合担任此职位的人;我是个对方说不管结果如何我们都要搞好工作时,我说我只接受我来当负责人这一个结果,不接受其他结果的人——我已经是个这样的人了,所以我在乎和谁的关系会不会恶化么?我需要提心吊胆生怕我说的什么话又让谁没面子了吗?我care跟我不喜欢的人的人际关系吗?已经有更糟的事了,我就不怕很糟的事了,罗永浩管这个叫“脱敏”。

这两周

星期日, 5月 13th, 2018

很忙。

倒也不是每天跑来跑去歇不住脚的那种忙。常规产品线的流程还没有完全运转顺畅,重大项目的设计任务也压下来了,而我新招的产品经理月底之前到不了位。当重大项目的任务下来的时候,我脑子想的是,我这次不能一头栽进去然后把常规产品撒手不管了。

在前很多年时间里,我是一个一次只能做好一件事的人。但我并不以此为耻,因为真的能一次把唯一一件事做好,就可以超越80%的人。所以很长时间里,我都处于这样一种工作形态:我蛰伏一两个月精心的设计出了几个模块的原型,获得了大家的认可,以为可以形成一种工作模式,这时候我又转去做一个非常重要的PPT,去指导售前的工作,埋头一两个月再回去产品设计,可能就是下一代产品了。于我个人来讲,其实是获益的,因为我每个阶段做的事,因为专注,所以结果都还不错,都可以得到领导和大伙的认可,但于整个部门和产品运作来讲,是很糟糕的。而现在我是产品组的负责人了,有团队了,还要负责牵头推动产品在部门各职能组的流转,所以必须得改变工作方式,尽管可能和我的天性相悖。

我很早就意识到,在整个产品从设计到研发到发版的流转过程中,我就是那个瓶颈(所以我招了一个产品经理来辅助我)。于是在一切流程和团队还没有形成的时候,我就利用空闲时间开始赶工想设计。自从上任了产品负责人后,我更是尝试了高效的时间安排。所以现在当有另一项重大任务压下来的时候,我“库存”的模块跑赢了研发有两三个,工作量跑赢了至少一个月。这让我至少再承接另一个任务的时候,并没有心慌叹气压力大,就是提醒自己,常规线也要继续follow up。

插一朵花儿,怎么样提高工作效率呢?呵呵,对我来说就是,少沟通,少开会,环境安静,专心致志。每天上午如果没有明确安排要开会或者有事,我将手机调成飞行模式,内网断网,专心处理自己的工作,下午再进行各类和外界的沟通工作。目前看来,效率是挺高的。其实一个人哪怕每天只有两个多小时,完全切断和外界联系,浸淫在自己的工作中,效率完全抵得过8小时碎片化工作。

讲回来,两条线并行,工作要兼顾。所以即使在领导说目前重大项目列为我TOP 1的工作时,我也会抽出整段时间,对常规产品线的模块,向研发和测试进行讲解,按照研发的要求进行细化,以及对我自己产品组的UI效果进行指导建议——这其实还蛮费时间的, 所以我不断提醒自己,要克制啊,别撒手跑了——感觉是又一次从学生成长为社会人的过程噢。

以上是作为一个成熟的社会人的对工作的思考,而以下是作为一个正常人开始diss别人了。

我发现人和人的脑子真是差别很大了。这是我这段时间跟三个对我来说的关键位置上的key person的沟通情况的感受,这三个人分别是,我团队的渣弟,负责研发组的章主任,和现在负责测试组以及其他各类事务的二领导。

你看现在时代的发展步伐,特别是高新科技领域,概念和技术层出,所以不管你年纪如何,你必须是一个随时能更新知识,跟得上变化的人,才能求得一席之地。我自认为在这方面还算做的及格,基本上领导指点我两句,哪怕以前完全不是这个路子,我都可以立即打转方向盘,按照他的思路去落实具体的细节。而渣弟,基本上在第一次沟通中就可以跟上我的思路,哪怕他会说以前不是这么做的,只要跟他解释一下,他很快可以接受,并转变思路。

而章主任不行。哪怕他表示,他懂了,很理解,然而从他后面几次问的问题中,你会发现他根本没理解,或者说他的思维根本还没有跟上趟,就好像我们在直行的道路上打了90度方向转弯,他才谨慎的转了15度。这让我觉得我常常在做降维沟通,这是一种很大的消耗。我可以接受跟一个普通程序员进行降维沟通,但我不大能接受跟一个研发老大降维,这根本不是“我应该耐心”“我应该多沟通”的问题,这是他应该主动升维的问题。我常常为他的手下感到悲哀,因为领导的思维只是这个层次的话,对于自己的发展非常不利的——当然我知道我这纯属吃饱了没事干替他人担忧。

而二领导又是另一种模式。他可以在思路上迅速达到同一个维度,但他常常心怀疑虑,畏首畏尾。他常常想,万一这不是客户要的呢?万一我们走错了路呢?万一……呢?他只有万一,但没有自己的方案,这就很糟糕了。因为对不起,这个世界上,比起全面而中庸,更容易成事的道路,是专注和唯一。万一的思想,只能在单个事件中被解释为细心而周到,而在大的行动上,只会让人执行任何决策都不能执行彻底——因为你总是想,先就这样(凑合)吧,万一不对呢好改。实际上也是的嘛,二领导在任何岗位执行任何决策,一帆风顺的时候大家都顺,稍微风吹草动他立即骑墙。

我以前喜欢探究他们的思维是智力问题,还是成长过程中的教育问题导致的思维局限,现在根本就懒得想了。我曾经问过领导一个问题,如果当初,不是提拔的章主任,而是渣弟,或者如果现在用渣弟去替代他们俩的位置,你想过结果么?我不知道他有没有想过,我有想过——呵呵,非常激进,甚至危险,但是结果很难预料,也许有奇效。如果是我,面对重要位置的人经过多年的验证,明知道疲软得无可救药,我很有可能出奇兵。不过说这些也没用,现在渣弟已经是我团队的人了,这段时间我对他寄予我的帮助(并不是他主动帮助,是他客观上带来的帮助)非常感激,不过其实他问题也挺多的……

这两周也是我颈椎发作的高峰期,每天睁眼就很痛苦。我眼看着形势就要往朝医院跑的方向发展了,终于摸出了去年去医院开的药,还剩下一种,医生叮嘱每天晚上吃一颗,因为会嗜睡,我一难受一下子吃了两颗,那催眠的效果杠杠的。另一种药我跑了几个药店都么有,估计只能医院开,但买了几贴发热的膏药来贴,脖子没贴好,倒是把我的腰暂时贴好了。脖子没贴好,我估计跟我一个人不好操作有关。作为一个颈椎活动不便的患者,如果能一个人把膏药准确的贴到脖子的位置,呵呵,那我还需要贴膏药吗??

过了一段很糟心的日子,好歹我现在坐在这里打字的时候,脖子可以缓慢的左右转动180度了,泪目。我并不确定有什么直接因果关系,但经过了这次事情后,我给自己买了瓶维生素,寻思着要补点维生素D,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