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离家暴受害者

12月 16th, 2017

近期看的一部美剧《大小谎言.Big Little Lies》——提示:以下有部分剧透。这部剧由两位奥斯卡影后妮可·基德曼、瑞茜·威瑟斯彭加持,还获得了艾美奖,一共7集也不长,比较推荐。

片子里有一条主线,是妮可·基德曼的老公经常打她,打完了又求她原谅,对她好的不行,说白了就是某一类家暴男的典型模式。妮可·基德曼催眠自己说这只是他们之间爱情的方式很激烈而已——那当然,她在结婚成为家庭主妇之前,是赫赫有名的大律师,人美地位高无数追求者,这样的人怎么可能会承认自己是家暴受害者呢?后来去找心理医生也只是以婚姻咨询为目的,结果被心理医生看出真相,妮可·基德曼还狡辩说并不是只有他打她,她也会反击也会打他呀。心理医生也不跟她叽歪,直接说我们现在来商讨个解决方案,你现在要做的就是偷偷的去找一个房子,备好一段时间内的食物和生活用品,都准备好后赶快带着孩子消失掉。

妮可·基德曼虽然一边说心理医生你太不专业了,一边自己也动了心开始偷偷找房子。直到她发现她儿子也潜移默化的在学校成了欺负同学的霸凌,她才觉得事态严重了必须消失。具体过程就不多说了,反正被她老公发现了,但她逃脱了单独相处的险境,跑去跟她几个女朋友说。她老公发现那几个女朋友都保护妮可·基德曼,气疯了,把她和她朋友们往死里打。这几个女人最后一起收拾了这男的,才最终于解脱。

在这片子里,妮可·基德曼和她的朋友们是幸运的,也是少数的。在现实生活中,如果打第一次还没有跑的话,这类人极有可能是低自尊的,儒弱的,逻辑混乱的,她们会被打一辈子甚至打死(这种社会新闻也看了不少了吧)。而试图帮助她们的朋友,也会非常危险,因为男方是个极有控制欲的人格障碍者,他视女方为他的猎物,他可不会想让猎物死,但是如果有人帮助他的猎物逃跑,那他愤怒到起杀心那是分分钟的事。我们没有必要去讨论这些性格的成因,我就告诉你,这就是一个模型。

嗯,我说的其实就是江歌案。我这两天通过王局的局面把庭审过程看了一下,其实主要是对日本的庭审制度比较感兴趣,这个稍后再写一篇。从这个悲剧中,我们要学到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别说跟刘鑫这种人做朋友,根本就是要远离这种人。你去帮这种人,一般有两个走向。大多数走向是,你觉得女的真的很可怜或者真的已经下定决心要离开男的,你好心去帮,结果男的求一下女的又回心转意,你成了炮灰,搞不好还有生命危险。刘鑫就是这样的,你以为她为什么案发后第一时间没有告诉警方是陈?不是她害怕,是她对陈还有念想OK?(看了庭审的一些记录说刘鑫不仅没有告诉警方,而且还自己处理了现场的血迹!我还没有核实是不是真的)不用去骂这人怎么满嘴谎言什么的,这就是这种人的模式。另一种结果呢,就是女的真的真的真的下决心要离开,请你帮忙,这种情况下,你要记住你是没有能力去帮这个忙的,反而还会搭上自己的安全,只有一个方法,就是报警。

其实生活里朋友之间多多少少都会抱怨伴侣的种种厌恶之处,我相信还是可以嗅得出,抱怨的事情是不是含着暴力,是不是透露出极强的控制欲。遇到这种的,赶紧闪开。

PS,之前江歌母亲发起的请求判决陈死刑的签名活动,我在网上签了名,但那时其实对整个案件都不是特别明晰,只觉得这是个悲剧,也不敢去看相关报道。但是通过看这几天的庭审报告,发现陈真是满嘴谎言,虚情假意,毫无悔恨的人,死,真该死。

蝴蝶

12月 14th, 2017

晚上有钢琴课,被招呼去早点上课,大概排在我前面的小朋友请假了。去了发现老师正在作曲,是她一个朋友写了一段词,让她帮忙谱曲,她写了一段,然后打电话给朋友让她听。老师一边歪着脑袋夹着手机,一边就弹起来了…………

乐理里的和声,是音乐中的科学,它研究了哪些音放在一起,无论怎么组合,就是和谐悦耳。我老师曾给我演示,右手只按一个do,或者re,或者mi,左手弹配套的和声,总共就三四个音的组合,无论怎么弹都很好听,都好像在咖啡馆酒吧里听到的那些钢琴演奏!看得我真是目瞪口呆。实际上那些即兴演奏的人,也就是摸熟了这一套东西,随时都可以弹出优美的旋律。这就是之前我说的音乐中的套路,说莫扎特的时候说过。

其实一边在学钢琴,一边在听西方艺术史的专栏讲到音乐的这部分,发现就好像一个是理论一个是实践一样,很多都可以对上来。

比如在讲到莫扎特时,说他的音乐非常典雅优美,几乎很少有大起大落,那么反映到演奏上,就是不会到处跳,去找音,都是连贯的爬音阶,对外行来说应该是简单的。然而正是因为谱面上的简单干净,让弹奏毫无技巧去掩饰,完全倚靠基本功,靠时间扎扎实实累计起来的基本功,这是非常难的。这一点我有非常大的体会,爬音阶一直到现在都是我认为最难攻克的难点,这不是说你练得熟不熟可以解决的,那种手指的灵活性,对力度的随意掌控,纯属是对身体肌肉物理性的开发。

比如还讲到有些乐器比如钢琴、小提琴,最好从小孩开始就学,倒不是因为小孩脑子灵活,而是这些乐器需要肌肉记忆。对于钢琴来说,肌肉记忆的意思差不多就是闭着眼睛盲弹都知道每个音在哪里。我现在很多曲子也可以大部分时间看着谱而不看琴键弹,但那只限于离得很近的几个键。比如mi到so,中间隔了一个琴键,我不用眼睛看,手指也能算到距离准确按下,其实这也是肌肉记忆,就是比较简单。大量的音程距离较远,甚至跨八度跨两个八度的快速弹奏,是没办法靠眼睛找音的,都要靠手的肌肉记得,就是大概移动那么远。这种肌肉记忆的训练,当然是从小孩练起最好了,道理大概等同于练体操。对于成人来说,就挺难了,具体对于我来说, 最为明显的,就是很多曲子结尾处弹完一串旋律后,最后一个音常常是八度开外的一组和旋,要重弹,以告诉别人这首曲子完了。我基本每次都要找半天位置,十分搞笑。

还有比如,讲到小提琴属于弦乐,通过揉弦这种技术,可以让乐曲连贯有歌唱性,而钢琴是一种打击乐器,音和音之间是断开的,本质上是无法连贯的(通过踩踏板和技巧可以改善这个问题)。但是很多演奏家在弹钢琴时,也会做出好像揉弦的那种动作,在琴键上揉一揉,实质是不会产生连音效果的,但是在演奏家的念想里就好像增加了连贯性一样。我心想不是吧?!因为不久前我在弹默克尔的《蝴蝶》,大量的跨八度的和旋,我说我的手不够大没法弹得连贯起来怎么办呢?老师说,用意念去连!我喷了想她在开玩笑吧,结果居然她是认真的。用意念去连,我想也就是一方面是通过强弱的变化,另一方面通过手指的一些微妙的小动作,让虽然明明是断奏着弹的旋律,听起来也是一整个句子的感觉。(还需要更多领悟)

我觉得这些都挺有意思的。艺术课中还有一大部分是绘画,我琢磨着是不是应该也去学学画画,就能感受到老师说的那些伟大画作的精妙之处了。(但是本人画画实在太烂烂到令我没有兴趣了……)

扯回来。上课上得好好的,突然她非要在我手上印一只蝴蝶,夏天的时候有一次被她在大腿上印了只小熊。因为这边主要是小朋友,所以她买了很多贴纸小饰物玩偶玩具。不过这只蝴蝶真的蛮漂亮,回家后越看越喜欢,干脆把指甲油也涂上了。寒冷的冬天这些小物令人心情很好。

很累很冷很想吐

12月 13th, 2017

如题。

一段时间超过负荷(主要是脑负荷)的做一个工作,真的很想吐。所以每次做同一件工作就想尝试点新鲜的好玩的有趣的东西,哪怕处在一个很严肃的行业,哪怕那点小花样都不为人所肯定或者察觉。

抬头扫一眼办公室,连一个想说话的人都没有。公司也从来没有这样的场所让人喘一口气,到处都一览无余。

领导交代我一件事的同时,还让别的人做。不相信我么。结果这个人跑来找我,说他文字功底不好,要我帮他写写,反正也不会耽误多少时间。我呸。

曾经看了篇文章,说怎样get through tough,挺过艰难的时候,建议就是去学点硬知识。所以我关机去听科学去了。

车的事

12月 12th, 2017

今天我把车停在了左右两边都很难出来的两车之间的位置。我想从驾驶位出来,但出不来,我爬到副驾驶想从另一边出来,这边门大概能多开出5厘米的位置,我硬挤出来,结果胯部被卡住了,调整了半天,就心疼大衣到处蹭车上的灰。然后缩进去把大衣脱了,再硬挤出来了。黑灯瞎火的也不知道我的门或者别人的门有没有掉点漆。

虽然有点担心明天早上怎么爬进去的问题,但是想想,我居然在黑漆漆的环境里,后面有两辆车等着的情况下,淡定的把车倒进了这个缝里,也是可以拍着自己的肩膀说,你还不错呀。

对于倒车入库,我还是信心十足的,这源于刚开车的时候,渣弟(就是我开车前一年多每天拉的同事小弟弟,现在他人设已渣被我拉黑了-_-)跟我说的一句话:只要把屁股倒过来对准了就好办了。这句话看上去好像是一句废话(倒车么,不就是先屁股进嘛……),但是对于一个从驾校里毕业只会找杆子找点现在一下子被抛到真实环境没有杆子的情况下的我来说,就好像抱住了定海神针一样,从此我关注的点就从无形的杆子,到了有形的车屁股。不管我第一把倒成什么鸟样,但是心中目标坚定,知道调整的方向,不会慌乱。

我觉得停车真的不在乎是不是能一两把快速的停好,我觉得最重要的是永远知道调整的方法,才不会慌乱。“不慌乱”太重要了!所以那些没有耐心,嘲讽女司机的人,真的很无聊,对自己没有任何好处,只会造成她们慌乱,更加头脑发懵畏首畏尾。

侧方停车依然很菜,基本就是一头栽进去然后调整。至今没找到侧方停车的那根定海神针。

再说一件车车的事。

周末去加油。上一次去这个加油站,一般来说加油工开始加油,司机就去店里面交钱,结果这个加油工小哥说等加完了我再去加油,然后开始说我这油管如何如何blabla。他一口外地口音说的什么我几乎都没听懂,但大意就是他明显感到油压太高了他就加不进去油了,对发动机不好,要我加一壶堆在旁边的某不知道什么的东西就好了,直接倒进去就行了。他一边说一边一副很忧心忡忡的表情,好像不加他的东西我的车就快要嗝屁了,我也就有点着急了,问那壶东西多少钱,他说50,我心想去他妈的要50块还是让我的车嗝屁吧。我就说我车下周就去保养,他说保养又不保养汽油口,然后又忧心忡忡的说了一通,我还是计较50块太贵,没有买,加完油就走了。但那一周我有种随时开着开着车就要废掉的感觉。

隔了一周车就拿去保养,专门做了油路清洗。

又隔了一周也就是上周末我又去加油,本来我那个泵是个女工人在加油,等轮到我的时候,换上一个男的,他刚开始加,就露出一副忧心忡忡的样子开始说,我真怀疑这表情是他们统一培训的,他说你这要加……没等他说完,我说不加!就跑店里去交钱了。交完钱出来,又换成了那个女工人。

回来后我想了下,觉得是专门针对女司机不懂车,容易慌乱这个特点,进行的推销。因为我每次加油都要排队,我都仔细观察了的,其他司机(都是男的)根本没有这种事,没人跟他们瞎BB,到我这里就不一样。上网查了下,果然是有这种套路甚至是骗局。我觉得推销产品无可厚非,但是利用女司机的弱点来欺负她们就令人不爽了。这世界真是对女的太不友好了==

然后,我扣了11分的驾照坚强的挺到了还有四天就清分的日子。应该可以安全度过了!(千万别乌鸦嘴啊~~)

没事别刷脸

12月 11th, 2017

刚煮了锅米酒+蛋喝了。身子暖活活的。上来写几句然后滚下去做PPT。

每天放着直播啊直播,完全没有意识这是为店主们为双十二上新的直播,更没意识到双十二就到了= =没有特别要买的东西,购物车的几件,咖啡啦酸奶啦脐橙啦,都是因为看到双十二有店铺5元券才留着当天买的。

说一件很搞的事。我们公司的打卡机是按指纹的,但是有一个摄像头,应该是按指纹同时如果把脸全部放在摄像头下,这两个数据就关联起来了,以后刷脸也可以打卡了。虽然有刷脸这个功能,但是我们依然还是用指纹,我还会特意避开摄像头,因为谁要在公司系统里录入我的脸啊?!

然而,一个男同事,居然每天刷脸打卡。刷脸无可厚非,问题是他长得太丑了(不是贬义啊是如实描述,丑且带凶像),而那个打卡机不知道是有BUG还是设计就是如此,一个人刷完脸后,他的脸会一直显示在打卡机液晶屏上,不知道什么时候才消失!!我上次接在他后面打卡,突然瞅见屏幕上他的脸,我整个人惊悚了半天,然后掏出手机拍下来,给那个同事看。我说你看,你打完卡但是你的脸会一直留在那里供我们参观阿。我以为这么说,还给他看了照片,他应该就不会去刷脸了。

结果今天下班回家路上,收到凤娇的消息,她说,你知道公司的打卡机有摄像头可以拍照吗??今天中午和晚上都被他的脸吓死,现在还惊魂未定!!我淡定的说,那是人家在刷脸呢。

真的,怎么想的啊?

没开车回家

12月 10th, 2017

回了趟家。没有开车。公车+地铁,两个多小时。一路都很困,一路都在睡,坐着睡站着睡。今天一天都很困,不停打哈欠。内耗太严重后的心累,啥都不想想。

回去跟我妈商量,今年春节出去玩,去泰国吧,曼谷+苏梅,纯休闲。

这次是爹爹,我爸,和堂弟去世后的新年,初一得去坟上。我妈耿耿于怀于我爸那边的亲戚,严重的区别对待,准备全部隆重的跑去祭祀堂弟,敷衍我爸。我觉得特别正常阿,如果非要比出一个轻重,年轻有为诞下两个未满周岁的儿子就撒手人寰的我弟,就是重一些阿,我爸就是轻一些阿。老一辈还是讲究场面不能冷清,希望人多。我自己要是结婚或者死了,越安静越好,希望来的人都是真的想祝福我或者悼念我的,而不是“应该去一下”的人。

晚上去我妹家看小侄子。我每次都能全程不说话盯着他微笑,看着特别解压。怎么这么可爱呢?他自称自己叫宝宝,我可能最近淘宝直播看多了,里面店主都称大家是宝宝,特别出戏- –

晚上叫了个车回家,100多块钱,就为了提两大袋我妈包的春卷和思念的三鲜水饺回来。

憋屈的情绪

12月 9th, 2017

一些很憋屈的情绪一直忍着不想说,等缓过劲了再说。

工作中的人际关系的事吧。要认真说就说来很长,不想说很长。

由于常被人说爱吵架,说话不留情不给面子,我渐渐就不说话了,不交流了,一个人闷着头在角落里工作。结果现在又被人说不理人。我被一新进委以重任的项目经理在这两周内密集的说我不理他、不理他手下、以及由别人转述的我不理他,我简直惊悚,只能自我解释为我平时喜欢戴耳机真的没听见他叫我。今天早上,我在园区吃完早点,没有带耳机,没有想事情,环境空旷且安静,我走进公司大楼等电梯,不久他也进来,说在后面喊我我不理他。这次我心想,你丫的这句话不会是你口头禅吧?我耳朵不会差到这种地步吧?

当然还有其他人,我常常被说鄙视人,瞧不起人,不给人面子,现在还加了个不理人。我想虽然我不善交际,但基本的礼貌还是有的,怎么在这些人这里我就变成了个鼻子朝天的可恶的家伙呢?这些人里也包括我领导。总说我要给他面子,就好像他给过我面子一样,none,一次都没有,除了两次我永远记得的在新人面前给我难堪外,就是每次和同事争论问题他必然说我不对,我必须得fight for myself。前两天他说要批一位同志,但是没有在大办公室批,而是把他拉到小办公室,给他面子,我心想那你怎么屡次在大办公室说我呢。

我已经大半年不在部门群里说话了,朋友圈现在几乎不发了,这也是我现在重新转战这里的原因之一。但是说话也不行,不说话也不行,内耗得很累,也会常常很不开心的自我怀疑。

今天晚上约了妇女和小新吃饭,我从公司叫了个顺风车。一般我是和司机互不说话的,但是这位女司机很健谈,从开车的经历,谈到爱情,谈到婚姻家庭,谈到工作,她虽然是一个陌生人,但是少有的让我感到很亲切,谈这些私人的话题一点也不令我尴尬,一路欢声笑语。她问我多大,我说88年的(现在都以这个年份混江湖- -),她说她81的(我想早知道我也如实汇报啊),于是我一路就好像小妹妹被大姐姐关照一样。她说现在很少接顺风车,因为挑人,不想遇到奇葩的乘客,查了我的评价很好,所以才接我的。我听了心里就很安慰。

这一趟车一扫我阴霾的情绪,觉得自己还是个挺正常的人。

迷直播

12月 4th, 2017

最近呢,在迷直播,当然不是我直播,是我看别人直播。原因嘛,应该就是空虚寂寞冷了……噗……家里需要一些背景音,以前我会放片子,比如老友记,生活大爆炸,我爱我家之类轻松愉快的喜剧,也放过纯音频专栏,歌曲音乐倒真的多年没有当背景音了。最近因为学习很刻苦(脸红…)所以需要一些更加无聊休闲的背景音。一回家基本就会在微博上随机点击直播放着。

看的最多的是淘宝店上新的预览直播。其实那些店都是随机点进去的,并不是我买衣服的店,而且也没打算去买,就是非要有个主题的话,我会去看这个。这几天看了网红店大喜自制的双十二上新预告。我以为像这样粉丝上百万,一直播就有十万人在线的店,不卖力营销也不愁卖,结果人家直播可用力了,每天从下午一两点开始,到晚上十二点!虽然有两三个姑娘轮流,但是并不是严格的轮班制,就算镜头前只有一个姑娘,背景音里也有其他姑娘,因为要协助着一起看大家的回复,要不停的回答问题,和宝宝们吹水,表达感谢,宝宝们想看什么款,她们马上要想出一整套搭配去换上展示,一天十几个小时就是要不停的说话不停的换衣服,真的很辛苦。关键是她们已经连着直播了4天!应该到双十二之前每天都是这样直播!难怪别人成为网红赚大钱呢。

淘宝店主的颜值和声音真的很决定观众的去留,比如像大喜张大奕这些姑娘真的长得可爱又漂亮,我就愿意一直看阿,哪怕知道她们披块抹布都是美的,她们的衣服很有可能照片是天使实物是垃圾,但我就是喜欢看阿。但对于长相不合的店主(不是不好看,还是好看的,但不是那种一眼就吸引住我的),立即就没兴趣了。

也会看一些明星的直播,主要看的是康熙小明星的直播,比如王思佳,宋新妮,吴文轩这些,昨天居然还让我碰到了蔡康永直播。

实在没有想看的直播,就只能随机点进去了。唱歌主题我是不会看的,除了明星或者我认识的人唱歌弹琴外,其他人我没必要通过网络媒介去看阿。直播化妆偶尔会看,关键也是主播长相和声音合我。目前看过的最奇葩的直播,封面是一位农村大妈模样的大妈,不是贬义就是真的是穿着一件乡村羽绒服的农村大妈,我以为是噱头,点进去居然真的是这位大妈,内容就是跟每个(应该跟我一样好奇而)进直播间的人,她都说一句XXX欢迎你。

也有我关注的博主直播的,非常少。有一次我关注的一位高冷博主,晚上快12点直播点外卖宵夜,我就躺在床上看。她点了潮汕豆浆,加了腐竹、姜薯,配套的小油条。我完全不知道这是啥玩意,但信赖她的品味。在等外卖跑腿的间隙,她直播了她的N双MIUMIU鞋。终于等到外卖来了,她边吃边解说潮汕豆浆有何不同,短短的小油条咬起来嘎嘣脆,浓郁的豆浆里泡着各种丰富的内容,看不太清,只听到她边解说边发自内心销魂的喊妈呀太好吃了。注意,她平时可是个高冷博主!已经晚上一点多,我眼睛皮直打战,真的不知道在受什么罪,反正我现在一想起来,就好想吃潮汕豆浆T^T(我搜了并没有)

over!这是一篇很没有内涵的博文。

兰芳园的记忆

12月 2nd, 2017

之前说到双11和阿珍出去诳街去到罗森,小哥突然送给我们两个奶茶的小样。就是下图的兰芳园的奶茶。迷你的一盒,真是太可爱了,虽然小,盖子里还是藏着一支迷你吸管,插吸管时并不需要用力,就对着那个孔按进去就行了。整个设计就是又可爱又贴心,令人惊喜。

迷你装就是一口的分量,真的只有一口,但就是这一口浓浓的港式奶茶味道,勾起了我的念想。反正对香港真是爱不完。兰芳园我只去过一次,是带我爸妈去香港的那次,貌似是第一顿,去兰芳园是据说那里的猪肉汉堡很有名(应该不是这个名字- -)。我们去的那家店在一个商场的底层,其实挺破旧的。香港有不少有名的老店都在破旧的街道或者商场底层,没有豪华的店面,只有几十年如一日味道。服务员是很凶的老头,讲着粤语,我们三听不懂,面面相觑也不知他说的啥,好歹顺利点餐。汉堡好不好吃?我忘了,但我记得给吃着汉堡的我爸拍了两张照片,然而现在并不想翻出来。

这就是我关于兰芳园的一丁点儿回忆。

几天后逛淘宝,首页大广告看到我家小谢推荐的香港美食,连忙点进去,其他的没兴趣,就看到兰芳园的奶茶,立即下单买了一提。

其实还没喝,因为天太冷了哈。

最近好几次吃东西都遇到关于我爸的回忆,而这些关于我爸的回忆却是通过我妈的声音在我脑子里呈现的。比如一次吃饭,点了红烧肉,居然是甜的,然后脑子里出现了我妈的声音:这是你们FU家的红烧肉,是甜的!(我爸则在旁边默默的吃红烧肉);还有一次我点了一盘红糖糍粑,脑海里又出现了我妈的声音:你爸就最喜欢吃糍粑,早晨给他搞块糍粑过早(我爸则在旁边看着泡在水里的糍粑)。

于是想起来我爸去世,我妈给二舅还是小舅打的第一个电话说的是,FU走了,只剩我一个人了。

(好了,此处并没有想要煽情的意思,我也没有被触动什么)

PS,双十一最后一单——5斤橙子终于到我手上了。因为半个月前已经没有物流信息了,我已经怒而退款了。而这箱橙子,只是用个破纸盒子装着,没有任何防护包装,在外面漂流了那么多天,居然全部完好无损的出现在我面前。如此的顽强,我一定要好好的吃掉它们!

用砸琴的力量弹琴

11月 28th, 2017

无论白天有什么愤怒郁闷不开心的事,晚上还好有钢琴排解(前提是已经弹成旋律)

最近在练献给爱丽丝,就是很多地方电梯里放的这歌,反正我们公司电梯就是。我想绝大多数人应该只听过主旋律,最多听过第二段小快板,应该没几个人听过第三段快板,那真是犹如疾风骤雨突然而至,右手全是三和旋,左右轮指,不仅速度快,而且要用砸琴的力量去砸着弹,就算是非休息时间,我都会降下音量来弹,要不然感觉房子都在振动。之前说怀疑这首曲子到底是不是贝多芬的作品,因为太简单了,我看唯有这第三段有点贝多芬的风格。

很爽。就是怕把琴砸坏。

最近心情不好。

边弹旁边手机直播里在放,说以后人工智能会替代搞艺术的人,现在已经有AI做的诗集了嘛。搞笑。艺术,当然是有套路可循的,然而如果只有套路,那叫优秀作品而已。艺术家,通过自己的体验而创造出的艺术品给别人的体验,是无可替代的。就像我在公司电梯里听到的献给爱丽丝,有最精准的音和速度,不会出错,只是平淡无奇到我根本没听出是只名曲,而当我的老师在我面前演奏时,我深深的被她吸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