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ive for the ‘正儿八经的’ Category

智能手机

星期三, 9月 19th, 2012

最近阿水换了部智能手机,她终于从老式手机的队伍里脱离出来,加入了年轻人的行列。她换手机那天,我说,我挺舍不得你那部老阿卡的。

我就对智能手机不感兴趣,实际上我好像对一切新奇高精尖端的东西都没什么兴趣。我之前的工作让我有机会接触到不少智能手机,除非是指定我测试,否则我碰都不会去碰。看着别人对苹果各种羡慕口水排队争抢,我表示不能理解。阿水曾经跟我说,看到苹果的产品有种电流流过的感觉,我只有看到暗恋的男人才有这种感觉。要是碰到有人拿着高级货在我面前演示,明显就是想从我这里得到两句称赞时,我就特别尴尬,我想我到底是表示表示好呢?还是表示表示好呢?——没有真感情的时候我的演技真的很烂。我也不是装,可能是天生的,也可能潜意识里觉得这些玩意并不会给我带来更美好的生活,或者没有它们我一样也可以活得很好。所以说这就是我的悲催之处了——我毕业后一直在从事着我不信服的事业,之前是3G通信,后来是手机支付。但智能手机本身并没什么罪,很符合让机器更智能人脑更简单这一时代潮流,我估计给我一支我也能用得HIGH,比如现在这支,也会经常使用到一些程序,比如失眠的夜晚趟床上用手机看小说,换乘公车的时候用软件查一下公交站名信息,出差没网的时候上网查下留言和邮件,但主要还是短信和电话。

我自己的手机也是智能的,只是OS是快要退出舞台的塞班,以及还有密密麻麻的半屏按键。我不知道现在市面上除了低端的一些产品外,还有没有带键盘智能手机的份额?就我所见,好像都是触摸屏了。我只是对智能手机不感兴趣,但我对触摸屏就是厌恶加反感了。去年我生日的时候爸妈送了一台触摸屏智能手机,说看现在年轻人都喜欢用手在手机上摸摸划划的,就给我弄了个。我拆都没拆,甩给我爸用去了。过了段时间,他说太不好用了,来个电话半天不知道怎么接。他老人家手抖,我早就预料到这种后果,但我本人也是触摸屏无能者,半天找不到我想要找的东西,或者刚找到了不小心一触摸就不见了,显得我很蠢。还是用键盘爽,定位精准。而且高手都是用键盘的,你看人家黑客都是在指令界面下用键盘敲得飞起,谁在图形界面用鼠标点来点去啊?哼!

当然还有一点私心我不会告诉你。如果你看过,柯南,警视厅1200万人质那集。拆弹专家松田的好友在一次爆炸案中殉职,他为了找到当年事件的凶手而申请调到重案组,和美女警官佐藤搭档。他平时就戴着墨镜一副吊儿郎当令人嫌恶的样子,别人都不喜欢他,佐藤只好不停的教育他,他也不理,只飞快的按动手机键盘。佐藤说你发短信速度还蛮快的嘛,松田说,是的,我的手指比一般人要灵活(我猜可能是因为职业原因)。终于,离上次大案三年后,凶手又发出了炸弹预告,松田解出是在游乐场摩天轮第72号舱位,不顾众人阻止独自进入了舱内。在凶手的遥控下摩天轮停止了运行,72号舱停在最顶峰。松田边开始拆弹边跟地面上的佐藤通电话说这种小CASE三分钟不到就……突然炸弹液晶屏上显示一排字,说,还有另一处更大的炸弹会在爆炸前三秒钟内给出地点提示,如果现在拆弹你们永远不会知道那一处炸弹在何处。松田挂了电话,摘下了墨镜,望着舱内禁止吸烟的标识牌,笑了一下,抽起一根烟,在最后的三秒钟开始飞速的按着手机键盘。3,2,1,崩的一声,摩天轮灰飞烟灭。几秒钟后,佐藤的手机响了,她接到了松田的短信:米花中央医院。追加,其实我蛮喜欢你的。

这样的浪漫,在智能手机时代,恐怕不会再有。

自己给自己励志

星期三, 9月 5th, 2012

最近一位之前工作的前辈姐姐跟我说,这些天在看《中国好声音》,其中有些人对她很有触动,大意是有些农村的孩子,家庭条件所限,家里也反对,但本人还是凭着爱好,坚持十几年如一日的练习,才有今天舞台上的惊艳,这些人让她觉得很是执着,令人感动。因为这位姐姐一直很喜欢通过名人传记之类的东西来吸取正面能量,所以当时我也没好意思泼冷水。可是,这是个节目秀阿,秀就是要通过冲突矛盾来抓人眼球提高收视率的,平民草根励志类的故事绝对是大众乐意看到的点之一。当然我这里可没说是主办方炒作宣传什么的。最近也看到个真实性可靠的事情:一个村的一流氓地痞,家境在当地算是不错,小学毕业后就在村里当混混,性格直接,做事凶狠,因村子在国道边上,他喜欢为本地人出头,欺负或敲诈外地车辆,他老爸为他这个本领让他当上了一名“警察”,专在国道边上敲外地车的过路费。大概半年前,他开车路过一个交通路口,看到一个老人倒在血泊奄奄一息,见人群涌动却没人行动,他便二话不说的抱起人上车送到了几公里外的医院,然后就回家了也没放心上。后来那个被救的人寻上单位,送了锦旗,他一下子成了救死扶伤、活雷锋的典范,花一千块叫人写了个稿子,背熟,到处接受采访。咋样?有点耐人寻味吧?当然同样我也没肯定说是人家农民歌手有什么问题。

不过她一提到出身农民的选手,我脑海里倒是马上浮现出90年代后半段很有名的一位农民歌手,满文军。当年他的故事何尝不是感动了一批人,出身贫苦,每天晚上要跑几个歌舞厅去驻场,就提着一台录音机,骑着破自行车,风里来雨里去的,唱功就这么不断的磨练出来了,这位老实朴质的歌手赢得了大家的喜爱和传诵。后来呢,作为禁毒大使,满文军因为吸毒被抓了。相比之下与农村的前妻离婚和富婆扎根北京这就很稀松平常了,但看到他农村的女儿说跟他不熟拒不回答任何关于他的事,还是叫我蛮唏嘘的。

农民的事就说到这儿。有人说你咋这么阴暗啊又不是每个人都这样。这里又得套用老罗的一句话了,人,就那么回事。这事摆到你我身上估计也不比人家好到哪里去。其实人性还是蛮复杂的,并不是我们小时候认为的非黑即白,许多都处于灰色地带,所以很多事情也不是非真即假,很大可能人家说的都是真的,但是故意强化了你想听到的那一部分,而弱化或者干脆不提你并不感兴趣的那些。如果在炒作上使用此方式,恐怕还算是挺有良心的呢。

最近还看到一些有意思的所谓成功学和心灵鸡汤类的谣言粉碎,比如这篇比尔盖茨给小费比他儿子小气,想告诉大家一个道理,就是那些真正的富人,尽管发了财却依然保持着节俭的习惯,一生保持简单,并且居安思危。可惜这个故事是假的。而又从该文引出了盖茨的另外一个传闻:其实人家爹娘在政治和经济领域有较大影响力,促成了刚成立的微软与IBM的合作,继而使微软取得了商业成功。而我敢打赌我们从小听到的版本只是盖茨尽管从哈佛辍学,也凭着自己的本事创立了微软成了世界首富,当年不知道有多少小孩曾经说过长大要像比尔盖茨一样当世界首富的梦想呢。相关传闻还有“巴菲特的书只会告诉你他8岁就知道去参观纽交所,但不会告诉你他国会议员的父亲带他去的,是高盛的董事接待的”,其实也未最后证实,考据狂可以去考据一下。有人说你管那么多呢,只要吸收人家好的一面不就行了,如果自己没有本事,家里再多人帮忙也没用啊。这么说表面上是对的,但是我觉得,全面客观的了解一个人或者一件事情难道不是做评论发感想最基本的前提么?了解人和事情成败的全部因素,才能让自己的价值观的走向不至于偏颇,不容易走极端,也不会被洗脑。

所以幸而我不看励志类连带的什么成功学方法论的东西很多年了,他们多半都经过精致的包装,就像我之前说的,能不无中生有只进行某些部分的强化某些部分的弱化就很对得起观众了。关于励志我是这么看的,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多,有些道理你会逐渐深刻的认同那就是真理——其实我觉得世上的真理并没有太多啊,那些励志的成功学的不就是翻来覆去的例证这些玩意吗?当你觉得那就是真理时,它就成为你的价值观的一部分,你就很自然的会这么想问题做事情,就不用经常需要什么励志的东西来刺激一下。比如我,现在很认定的真理有,要做成一件事是没有捷径可走的,就是不断的坚持和积累,甚至你都不用通过什么“正确有效”的方法,像阿甘那种傻子也能把一些事情做得很成功。另外就是成事还是真的需要一些机遇和运气的,所以有时候对于结果也不必太纠结,但需要对得起自己的心。

嗯,我最爱的九月到了,我又要老一岁了,但老一岁不能白老,总得在心智上有所成长。之前也和阿水说过关于年纪的话题,都很赞同一个观点,年轻时候对于自己能力和前途的迷茫,到这个年纪却有前所未有的自信和沉得住气。写此文的目的,是想自勉一下,也欢迎共勉。

_(:з」∠)_

星期六, 9月 1st, 2012

昨天那件事真是令我恶心,伤心,虽然我承认大错在我,尽管我可以扯出各种理由,什么完全没想到他们会这么侃价,什么以前从来没有遇到过,什么在家窝了两月说话都说不清更别说想东西了,但是归根结底就是我年纪一把,还不懂得怎么谈生意,总是一开始就以真心示人,最后吃死亏。

老杨要我去他那里上班。他在的Q公司是我上一个公司的子公司,他被调去作为市场方面的高管。我还没辞职时,就看着这家公司成立,然后老杨离开我们部门,其实我管的产品跟Q公司有很紧密的联系,我和Q公司几个元老比如管技术的吴姐,行政的阿芳关系都不错。老杨这么一开口,我其实蛮高兴的,一来被前领导推荐毕竟表示我能力和人品还不错,二来这个职位是我觉得很适合自己并且有很好的发展前景的,现在关键问题就是钱。老杨问我预期,我说你能给我多少,我不先说价钱免得你们忽悠我;老杨说我先说个价钱他去争取,我没理他,一是因为我在休假中还没想上班,二是我也没想好我该出多少钱。这事就不了了之,我也知道老杨就这德性,或者说人家也很聪明的。再后来他又打了两个电话让我过去谈谈,并且他还跟原来办公室的那一堆人说我9月就要回来了,我连忙在群里澄清说,我们连最重要的钱的问题都没谈呢,别信那个猪猡的话!

昨天就应他要求去了趟Q公司。约的电话也搞笑,他让我去一趟,我问什么时间,他说随便,我说到了是不是找你,他说他不一定在,找老总,我心想又不是招高管还要跟老总谈话啊,但嘴上说我不知道老总电话,他说让我先去了再说。我就这么不知道时间不知道联系人的情况下就去了。还好他在公司,他把我领到老总办公室让老总跟我谈。老总我也认识,我们原来都叫他周老师,是个博士。他跟我谈了下准备给我的岗位的职责,他滔滔不绝的说我只嗯嗯嗯的微笑点头,我没有什么问题好问因为我完全了解这个岗位。他说完了问我有什么问题,我准备开口问待遇如何,但突然觉得老总激昂蓝图了这么半天我一路嗯的没说话这时一开口就谈钱似乎不是太好,所以在发声的第一个字的时候改口了,表示对这个职位很有兴趣并且也很有信心做好——其实这也是我的真心话了。他满意的又接着我的话讲下去,然后不留空隙的说给我介绍一下我的同事,就领着我到外面的办公室,介绍一个同事,然后安排我一个座位,让他们拷点资料给我看,然后老总就飘走了……

接下来的时间里我很茫然,想这是神马情况呢?这算是在上班了?可是钱都没谈啊?幸好我认识点人,找到阿芳,她不是专门人事的,但因为是非研发市场的元老,所以人事行政的情况她都很清楚,她看到我很惊讶,说老杨竟然也不跟她们说一声。后来阿芳跟老杨一碰头商量一下,接下来的事由阿芳去帮忙处理。阿芳问了下我的预期,我说了个数字,我估计他们不会批,所以留有被侃价的余地,但不会侃到我的心理底线以下。然后我就回家了。

吃晚饭的点,人事专员打电话来了。她说因为我对公司情况和一些领导都很熟了,所以也不废话,开门见山的说了给我的薪资。这个数字冲破了我的底线,以至于我都没反应过来她跟我说的是工资,我还在等她宣布,等了几秒空白突然想到刚才那个数字好像就是,我就震惊了。接下来的时间里,我整个人心情都很糟糕,做错了N件大事——这还是后来跟阿珍小姑娘打电话的时候她给我总结的。其中有一件错事是,我亮了自己的真实底线,人事专员说那就去帮我争取这个底线,我说你就不能加500么,她表示达到这个底线就很难了,我很真诚的表示如果我进贵司那么以后我们就是一体的方向是一致的,所以不想搞得跟讨价还价似的,我想知道你们能给我的最高是多少,她很惊讶的叫着怎么可能告诉我最高价钱呢??最后她问如果帮我争取到了这个底线数字,我是否周一就可以到岗,我扭捏了一下说差不多把,你先去争取吧。

挂了电话,跟吴姐QQ,她说人事在放屁,根本不用争取,就装模作样说去争取,其实领导都同意的,压价就是那人事的作风,已经压走了他们好些看上的人了。我觉得自己是傻逼。后来人事打电话过来说争取到了,然后告诉我一些入职的事项,还跟我说心里不要有想法,如果表现出色会调整薪资的。

挂了电话后,我心情一直很抑郁。第一,我这么折腾了一番只拿到了我的心理底线工资。心理底线的意思就仿佛一件衣服的成本,100块,你要开100块以下的价钱,任你挑我的衣服多么丑多么旧,我都无须跟你解释一句话,我就是不卖你——我竟然还听那破人事说了那些理由;而100块,如果是清仓我是可以卖;可我不是清仓不是做一笔买卖就跑啊,我跟公司是长期合作啊;第二,从实际来说,在前几个月试用期,我的所得和我所付出的算下来,我和上个公司的所得在一个水平上;第三,她竟然说侧面了解了我之前在总部的工资情况,所以不能给我加太多,我气愤的是我竟然还没有反驳她,我又不是调职调整!!我是跳槽!!

我想让自己平静下来,想要不就先去上个班,然后把简历挂起来一遇到更好的公司马上走?但是这个想法就让我很难受。还没进去就想着溜,这不是个好路子。我想起了我在上一个公司的最后几个月,我一郁闷就想他妈的就给劳资这么点钱还让我做这么多事,这种情况我不想再经历,尽管在物质上我也算有钱进账了,但是我心情不会舒畅,我不想要以这样的心情去工作。

我打了个电话给阿珍,被这个88年的小姑娘骂了一顿,骂得狗血喷头,说见过蠢的,没见过蠢成我这样的,竟然早早的把自己底牌给泄了。我觉得我是挺蠢的,被她骂得还挺受用。我说我虽然答应人家了,但我现在已经不太想去了。她说不想去的话,就别去了;她说“我是这么想事情的。我从上一个公司辞职也是为了钱,最后说要走领导就说给加钱,可是我拿了以后是不是一定要做得比现在好才行如果表现跟现在一样领导还会亏我?既然你给得不爽我拿得不爽又何必呢?已经到真想走的地步那就是真的要走了。带着怨气的心情去工作对双方都不好。”小姑娘虽小,但这些东西都想得挺清楚的。她告诉我要怎么说,还命令我拿出纸笔来把她说的三条都给记下来,这样一来她也有可能再提高筹码跟我谈判,就算真不行了以后见面还是和气的好同事。

然后,我找阿芳要了人事的电话,打过去拒了OFFER,主要理由就是我没法接受这个工资,如果我带着怨气去上班,对公司和我自己都不好。人事说工资都通知了杨总他也同意的,也发邮件给领导们说我周一来报道的。我心想老杨知道这工资阿,这就是他特邀我而出的价钱啊?不过我从来也不知道老杨到底是怎么个想法。

这件事就这么结束了。但我一晚上都很难过。这个难过是来自多方面的。阿水劝我说吃一堑长一智,我倒是觉得我长不了这一智,以前又不是没有吃过亏,从没有长过这一智的,这就是我啊。放电视剧里,这叫真善美,放现实生活里,这是我滴悲催 T_T

房子

星期日, 4月 15th, 2012

搬进新房子大概两周了。买的房子,一人独居的小户型。三环以外,偏得要死,办宽带的时候一万号说我已经不属于城区了只能去营业厅办理。房子从买到购置家具家电到搬进来,不过一个月的时间。主要都是我爸妈在弄。我处于工作上最忙且最烦的时期,现在搬进来了,别说喜悦感,连感觉都没有什么。

房子还没收拾好,零碎的东西散布在地上,桌上,沙发上。刚进来那天,清出来一张床,就睡了。我比过去真是马虎太多了,之前哪怕清个通宵,也不允许自己躺在  杂货堆里。现在真是due to the fucking job.

烦躁和恐慌

星期二, 3月 6th, 2012

其实打字的时候,已经过了恐慌高峰期两天,或者说是下一次烦躁高峰的前期。我只知道从最初的关机,到后来的调飞行模式,到上两个星期,在我崩溃之前,我下决心在手机里安了有黑名单功能的软件,首先把某个客户的几个联系人的各种座机分机手机全部屏蔽,通过另外的途径告诉他们我的手机坏了,请用座机或者QQ联系我。虽然还是联系得到我,但不会“随时”联系得到我,神经立即放松了许多。真的写出来,也没多大的事,就是客户为了某几件事每天早中晚打电话催我。如今的客户都不是什么“我马上帮你查”“我会尽快给你答复”这样模糊的话可以忽悠的了,都让你明确哪一天能给答复,下班前能不能回复。可我给不出来,我很珍惜的使用“您要不电话一下我的领导”这句话,因为我用得太多,那我领导要我这个接口人干吗?

我是接口人,我是产品经理,我的工作是沟通和协调,推动项目和产品进展,在这样一个校办工厂里,实际就是到处陪笑脸求人办事。为啥?因为我没有决定权,人家完全可以不鸟我,把我踢来踢去。贵公司只有领导有决定权,哪个项目优先就看哪个领导大。那你说我能做的我做完,做不了的报告给领导,也没我啥责任。理论上是没有错,但这里又有个工作成就感的问题,费神受气的忙活了好一阵,完全没有成果,这比最累的时候还多了丧气。

波波也是跟我一样的职位,只是负责不同的产品。他是老吉从研发一起带过来的。他之前很是一副项目经理的样子教育我们,要他们研发去做,不做就抄送领导,再不做再往上抄,这本来就是他们的事!听得我和小圆一副很崇拜的眼神看着他。可是这两个星期,他完全没有了当初气焰,每天都一副受了打击的样子。他说,现在是人走茶凉,以前研发那么多好哥们,现在一知道他转市场,马上站到对立面,想要个资料都不给了。这个时候我和小圆终于可以以一种过来人的眼光拍拍他的肩头说,你行了吧,你好歹还有些老关系,我们可是从一开始就遭受白眼的。然后开始互诉各自的辛酸史。的确研发有些部门有些领导,一听我们是市场的就非常敌视,仿佛我们是竞争对手,或者我们一得到什么机密消息就马上套个喇叭广播给客户了。我就不明白了,公司设立了这个岗位,就应该有这个岗位应有的权限。可是贵司在没有规范岗位权限和工作流程之前,先忙着制定了岗位考核标准,不达到这一点扣几分,不达到那一点扣几分,详细得很。尼玛的,扣就扣呗,反正也没几毛钱!

我隐约觉得我应该停下来花点时间想清楚下一阶段我该持有的工作心态问题。可是我太累了,我没精力想。

故事的结局是说拜拜

星期日, 12月 11th, 2011

终于,终于看完了老友记。这么多年,每一次下定决心看,都被第一二集那些莫名其妙的笑点给搞得放弃了。这一次,我给阿水力荐欲望都市,作为交换——她倒没有把这个作为交换的条件,是我擅自给自己施加的——我决定无论如何也要冲破一二集的魔咒,至少也要看到一二季。这部戏差不多三四季的时候我才觉得好笑了,有些还真的很好笑,但是在我心中经典程度还是超不过成长的烦恼,后者我看了又看看了又看。

只是即使是喜剧,故事的结局都是要说拜拜。莫妮卡和钱德搬去了郊外的新家,米兰达搬去了布鲁克林,SEAVER一家搬到了华盛顿。

。。。。。。。。。。。。。。。。。。。。。。。

杨领导就要调走了。

第一次听到这个消息,是周三从重庆出差回来,小圆跟我说的。小圆说杨领导说还没有最后定,让他不要到处说。我无法形容听到这个消息后我有多么SHOCK,尽管我表现得很平静,并立刻预测出他即将去的地方,当时我想可能还得些日子。周四中午照例和一群女的准备去吃饭,杨领导经过,随意问了句你们怎么还不去,已婚已育女也随意回了句等领导请客,杨领导便说好阿;我吃了一惊,就在那群女的极尽恭维的说杨领导如何好想到他手下来时,我心情很低沉,他不是会随意请客的人,所以这意味着他在任的时间不多了。然后星期五全部领导和区域总监集结,这个消息就被公开了。

只是老杨始终没有亲口跟我说这件事情。于是即使在消息公开,我也绝口没问他一个问题,若无其事的该干嘛干嘛。我倒不觉得是被老杨无视了,我反倒觉得他很重视,所以他得找个合适的时机开口,就像我要找他谈话憋了以月计的时间才能说出口一样。我就是有这个感觉,别问我为什么。

我很难过。没有到但是几近天旋地转的感觉了。这里面的感情非常复杂。老杨所有的不靠谱,不会因为他要走而在我心里抹去,它们一直存在,一直会被我诟病。除此之外,他是把我带进来的人,来来去去的人有一些但只有我是一直跟着他干活的人,他是并且只有他是全公司最清楚我的背景,知道我做的事情,知道我能胜任哪些工作,知道我还缺乏哪些能力的人;我当面骂过他,亦跟他好好谈过,他知道我想法,我也不怵他;我毫不怀疑我已经是他值得信任的助手,但我还未被其他人认可,我正在朝这个方向努力而他可以推我几把;我们互相适应,协作又对立,磕磕碰碰的走到今天,现在突然一切又要从头开始,我要适应新的领导,取得新领导的信任,想想就觉得泄气,前半年用力太猛,现在整个心没有余力也不能足。

于是周末晚上回家的三个半小时里,坐在车上断断续续的哭了一路,极为讽刺的是,在我因为不舍而哭泣的时候,脑海里还时不时浮现出我刚入职去成都出差被老杨气死,跟美女邓讲电话边大骂边大哭的场景。问阿水能不能给老杨发个短信,说对于他的调职我表示难过,阿水说要说清楚为何难过,否则容易引起误会。我想想也是不妥,但我才不可能跟写博客似的打一大段文字给他,尽管真的有很多话需要说,但最后,我只问:几时正式调职?

老杨:应该是下个月
我:又要适应新领导……
老杨:新领导比我强
老杨:抽时间一起吃个饭给我送行
我:哎哟我会哭的提前给您提个醒儿

two points in REWORK

星期日, 5月 15th, 2011

拖了几个月时间,终于看完了这本REWORK。原本可以作为我读完的第一本英文书籍(那些因为工作原因而被迫看的技术文档不算),结果被另一个时尚书The One Hundred超前了。Rework是一本鼓励中小创业者的书,但里面的几乎所有观点对其他工作以及处事都是很有益的。其实说的都是些提一下大家都懂的道理,但常常因为“别人好像都不这样做呢”的原因而害怕承认它的合理性——其实哎,只要有逻辑说得通然后坚持贯彻,都会有成效的。

书中有两点让我感受最深,纯摘抄一下,以后有空再谈谈:

You have to believe in something.

When you don’t know what you believe, everything becomes an argument. Everything is debatable. But when you stand for something, decisions are obvious.

Standing for something isn’t just about writing it down. It’s about believing it and living it.

Another thing you hear a lot:” What’s your exit strategy? “

Would you go into a relationship planning the breakup? Would you write the prenup on a first date? Would you meet with a divorce lawyer the morning of  your wedding?

You need a commitment strategy, not an exit strategy. You should be thinking about how to make your project grow and succeed, not how you’re going to jump ship. If your whole strategy is based on leaving, chances are you won’t get far in the first place.

世界自闭症日

星期六, 4月 2nd, 2011

日本与利比亚

星期三, 3月 23rd, 2011

三四天的阴霾之后,天空放晴。

去沃尔玛买了点洗涤用品,以及两排干燥盒。

回来给几个宝物箱换干燥盒。宝物箱里塞满了日本弟弟们和SD的原版专辑影像写真,看到他们快乐而又帅气的脸,只需几眼,然后想到日本现在发生的一切,好恍惚阿。

而比起日本,其实这么段时间以来,每每从背后电视中传来另外一个国家的消息时,更加令我关切,那就是利比亚。在深圳公司的时候,利比亚是我们最早最重要时间最长的客户——当然这不算标准的评价,但至少很长时间内给我的感觉是这样,也有知道的一些同事或者同事的老婆老公常驻那里。当新闻中播出留在那里的主要是技术工作人员,已经全部撤回国的时候,我想里面应该有不少Z公司的工程师吧。之前跟美女邓聊起,她也有同样的感受,她说,估计还有几块她修的单板留在那里吧。

这两天那边局势又紧张起来。anyway,祝好。

可叹是无知

星期四, 3月 17th, 2011

中午去楼下超市买火腿片,目睹上百大妈大婶哄抢食盐现象,最后搞到每人只能限购一包。因为人太多我排了好久队才结到账。

昨晚阿水就转述了浙江超市食盐哄抢一空的消息,让我找杭州的朋友证实。今日亲见,觉得非常荒谬,不知道抢盐是为何?如果是为了碘盐中的碘,那点含量不仅对防辐射没有作用,而且没事用多了还有害;如果是为了怕海这个源头被污染,但现在我们吃的有多少食盐是海盐阿??是矿盐井盐吧。更何况专家说现在无论从大气还是洋流来看,核辐射都不会影响到中国。

也难怪,在目前的社会状况下,政府和专家的信任度严重缺失,现在自食其果了吧。但是这次的情况明显不同阿。以前无论是sars或是毒奶粉或是什么别的,源头是咱自己国家,官商利益相扣狼狈为奸,揭发出来除了对老百姓外对谁都没好处。这次的源头在日本呢,发布真消息也不损政府什么形象。别忘了咱们国家不仅擅于办奥运世博这种面子工程,也擅于利用国际矛盾来化解国内矛盾。这次危机显然就是可以被利用来树立政府及时公开的公关形象的好机会。总之我这次是挺相信咱们政府的,相信正规渠道发布的消息。

再说了,我手上拿着两包双汇的火腿片我还没担心呢,怎么这伙人对一个还没挨到中国边边的辐射这么紧张兮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