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ive for 3月, 2019

剪了头发

星期日, 3月 17th, 2019

武汉应该入春了吧,我现在光着腿穿着睡裙,但是脖子上贴着一片暖宝宝;现在洗完澡已经可以穿着人字拖到处晃了,但是睡觉还要开电热毯。这就是一个颈椎患者发病期的常态。

昨天去把头发剪短了烫了,所以现在脖子凉嗖嗖的。店里的男孩纸真是出奇的多,好多都夹着卷卷烫头发,部分搞成韩式厚刘海。男孩纸开始喜欢捣饬自己是好事,不过我个人就还是喜欢平头短发,主要是保持干净没有味道就行。

我妈说要同事小孩帮忙买了件打底,我心想应该是黑色针织衫吧,结果她拿出来我一看,居然是卫衣,就是胸前有一片彩色图案的年轻人穿的卫衣;接着她又拿出一条灰色纱裙说是从我妹那里拿来的,我心想我妹就算清理不要的衣服送人但是丢掉纱裙给我妈也太扯了吧,结果我妈说是她自己要来的,她说看到街上的人都在穿纱裙,她想看下能不能穿……她今年一月份去了清迈,三月刚从柬埔寨回来不久,下周去土耳其……

现在下载美剧都环境非常不好,自从前不久胖鸟站长判刑后,人人自危。据说跟正在上映的绿皮书有关,提供下载正挨上侵权。但是这部片并不是全球同步,是早就有源了,谁特么知道国内院线会引进呢?联想到之前几部很火的印度片子,其实网上也早就有源了,并不影响进电影院的事,我决定这次这件事很可能和贸易战协商的规定有关。

其实我并不是不愿意为正版贡献力量,我只是不愿意看阉割版,哪怕就只是割了几分钟,我也不想被当成个傻子似的,上头想让我看什么我就看什么,不想让我看什么我就不看什么。

我现在下美剧都要追着连载下,哪怕先不看囤起来,因为隔个一周,源头很大概率就被删了。我今天在下This is us,某个字幕组的网盘链接已经被和谐了,另一个字幕组把文件名改成“摆脱贫困第十五章”,打了个包。我乍一看,心想what the F?然后马上明白这么做的用意。

之前看了个博主说,做多媒体或者TB或者和潮流一点关系的公司,招人第一考虑追星女孩,能打榜,能安利,能吹彩虹屁,能剪视频能处理图片能总结时间线,文案一流,文字逻辑能力爆表,图片排版完美。我看了笑死,心里无限认同。其实我一直都想要招个只看美剧的人,三观正常,审美正常,了解真实世界,对我们行业业务熟悉快,有想象力,有趣,现在还加了一条,搜寻信息的渠道多,能力和毅力强。这个很重要,不要以为搜索很简单,搜索很难的。

来点儿文艺

星期日, 3月 10th, 2019

我去年双十一买了三本老罗推荐的二十世纪工业设计系列书:深泽直人,索尼设计塑造现代,和博朗设计。三本我觉得有十斤重的大书,加起来也四五百块了,我打算看完后搬到公司去,当作共享资源,给几个美工看看,提高下审美。

年后一次跟阿珍约吃饭,我先到了就在MUJI逛。我逛过无数次MUJI,但是第一次认真的看它店里的商品介绍。怎么说呢,职业使然吧,我工作职责中有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制作产品宣讲PPT,设计演讲思路,这让我在看别的产品介绍,或者听别人在介绍他们的产品时,注重的不仅是产品本身,更是他们宣传的方式。MUJI的几张图让我受益很多,比如说适合左手使用的剪刀;卷尺上面直接可以用铅笔标注测量长度;晾衣架考虑到了在太阳下直射的高温影响,所以采用了飞机材质;不仅设计垃圾桶本身,还考虑垃圾桶盖子打开后占用的空间情况。这不仅是场景式的设计,而且是十分十分细微的场景,完全凸显了MUJI的文化,你用那些东西,也是对自己温柔的敏感的细致的人性化的照顾。

所以我准备先看深泽直人这本书,他是MUJI的灵魂人物,设计了非常经典的挂壁式CD机。另外说一句,北京和深圳有MUJI的酒店,我看了下价格,不贵。我的理解,它不是以盈利为目的,就是一个体验中心。苹果,小米这些都有体验店,用户可以去店里体验各种产品。但是MUJI的酒店,才真正算作一个沉浸式的体验中心吧,你去住一晚,以最居家的状态,手边用的看的坐的躺的都是MUJI,不匆不忙,没有人打扰,连续一天,体验它的产品带来的感受。我觉得太genius了,我一定要去试一试。

好了今天在家翻了一章,天知道看这种大书对我肩颈是多大的负担啊= =看完感受就是,我可不要拿去共享了,他们看不懂。其实这书里讲的东西并不玄乎,但是需要你平时细心观察,然后又各种联想,才能感同身受。是的,这位大师他主要是工业产品设计,我是做web系统设计的,差别很大么?思维上来说都是融会贯通的。比如他设计一款打印机,一个电饭煲,思考的维度不仅仅是这台机器本身的外形,更要考虑人在用这台设备的时候,有什么前续的想法,有什么后续的操作,以此在设计细节部分的位置。这跟我也是一样的,当我思考在一个页面上,这个板块该布局在哪里,这个按钮该放在什么位置,要不要颜色区分的时候,我想的也是用户一般是在什么前提下会看到这里,操作完这一块后一般会有什么后续工作。可是我美工都达不到这个层次,给他们看可惜了。

我在练舒曼的梦幻曲,这是我自告奋勇想练的。上次课我弹给老师听,以为会被表扬,结果她说先不说熟练度的问题,你弹的完全听不出任何旋律啊!我很囧。对了,自从我弹琴后我另一个深刻的自我怀疑就是,我根本不擅长音乐五音不全吧?在此之前,抛却音色本身这个先天条件不提,我对自己的音准和节奏感以及对感情的把握都很自信,K歌的时候,我常常不理解那些唱的挨不着调不是快半拍就是慢半拍的人是怎么回事,自认为那是很natural的能力。结果弹琴后,经常被老师质疑,弹的没有歌唱性,要像唱歌一样,你会唱歌吗?你是不是五音不全啊?

反正就是很奇怪的,一到了弹琴,我就搞不清哪里该轻哪里该重,哪里该快哪里该慢,哪里该连哪里该断。当然谱子上会有符号标识,我说的是在弹会的基础上,怎么演绎的好听。

回到梦幻曲,我就翻出来李云迪版本,一句一句的听,就跟练习英语听力精听一样,有时一句还要拆成三四个小句子反复听。发现人家的轻重快慢果然跟我自己弹的完全不一样,我弹出来就像练习曲,他调整后的节奏,就像世界名曲。哎搞不清楚规律,先按照他的练吧>< 刷微博看到曹方又要tour了,武汉又是VOX。我又激动又忧虑,VOX意味着又要从7点站到10点,这是年轻人的玩法,我的腰腿真的不行了啊55555(还是要去~~~)

日式搬家

星期六, 3月 9th, 2019

经人建议,我把家里冰箱移了个位置。以前冰箱是斜着占了一个角的位置,那是因为当时旁边要放一张长沙发,所以冰箱这样放是节省位置的。但是沙发已经gone很久了,被比较短的钢琴替代,所以把冰箱移正贴墙,才能省出更多位置。这个事情教育我,同样都是为了省空间,一个物体本身设计成如何摆放也许有些常规模式,但并没有固定模式,是要与周围的物体一起才能形成一套解决方案。

其他还有书桌衣架的问题要解决,但是我一次只能解决一个问题。搬移冰箱,做清洁,买插线板来重新安排电源位置,肩颈已经enough了。除了手还在麻痹外,我还给自己买了个乳胶腰枕。是的我的腰也很不行,睡觉的时候需要垫点儿东西。

恰好遇到关注的一个博主直播日式搬家。这是我第二次看到日式搬家了,第一次是小腻腻,有照片介绍,和视频少量画面带过,但是今天的博主就是直接直播。日式搬家,是一站式的不需要你动手的搬家服务,这个不需要你动手是到什么地步呢?就是头一天晚上照常生活,第二天起来被子都不用叠,就在家里等着他们上门就好了的“无需动手”,就连内衣裤也可以帮你叠好收纳好再搬,从打包到复原,12小时搞定。同时这种服务更是体现在每个细节上,比如不同类别物品的打包方式,耗材,不仅帮你搬走,到新家还给你复原等等(比如这个博主是个老师,有很大的书架和满满的书,要搬运和复原是非常要命的事)。

其实打包的专业性已经在腻腻的图片中感受到了,直播我就可以看到一些更细小的细节。比如刚开始的时候,工头带着他的小伙伴们在各个房间巡视了解情况后,就排成一排,估计在交代事情。完了后,这一排队伍就来到主人面前,首先问好,然后工头拎出一个箱子说,为了保护您的隐私,等下所有人的手机都会收进箱子,不会拍照,但是为了搬家后的复原,可能中途需要拍一些照片,到时候会跟您说的。然后就当着主人的面把每个搬家员工的手机都收起来。开始干活之前,每个人手上都要抹免洗酒精消毒,用之前,工头会向主人确认会不会酒精过敏。

整个打包过程就没什么多说了,各种纸箱,保鲜膜,软垫等等耗材。介绍说日式搬家这么贵的一个原因,也是因为这些耗材很多都是一次性的,比如博主的沙发就用了一个软软有厚度和弹性的罩子罩好,博主说笑道这个包装可能都比她的破沙发要贵。

值得注意的是,六七人的搬家小组中,还有两个女孩子,有一个还长得很娇小,但是干活毫不示弱。她说其实有很多衣物,小物件什么的,还是需要女生来打包。

下午就来到了新家,搬家小组的人开始复原,该上墙的还打孔上墙。只是博主刚好遇到了周末,小区里不允许打孔,只好重约时间。

和阿水讨论这个搬家,她说比较适合家里有很多贵重物品的情况,我觉得不一定。比如我看的这两个博主,家里虽然也是有些好包之类的,但总体需求是东西太多太细碎,自己打包简直要S。比如我虽然经历过跨省和市内多次搬家,但每一次都感觉非常不好,要焦虑好多天,不想麻烦亲友,但是自己又恐惧打包。如果有一些经济实力,选择这样的服务,真的太省心,人类之光阿。

这个博主在北京,用的是叫搬哪儿的服务,目前只有北京和上海,但看了下评论,据说武汉也安排上了。腻腻在上海,用的是叫big one的服务。这种搬家是根据打包后物品的平方米数(不是房子大小)和搬迁难度决定价格,提前会有工作人员上门评估。我上网简单搜了下,比如看到蚂蚁搬家旗下有个高端日式搬家叫熊猫搬家,写着每平米288元,应该可以估个大概价格吧。几千元肯定要的,就不知道要不要上万。

也是很巧,晚上又在微博上看到性感玉米老师贴出了油管上一个日本搬家公司的搬家视频,日式搬家原版哦。玉米老师说上次在日本也是用的这家,花了8万3日元,合人民币5K。啊,这个服务这个价钱,我愿意出!

妇女节

星期五, 3月 8th, 2019

今年据说我司好像和什么媒体合作,以三八为主题,拍摄一个视频展示女程序员的工作情况。居然选的主角是我下面的美工小裳。我看了下文案:在同事眼中的她却是雷厉风行,果敢决断的拍板者,在选择素材或者展示效果时,设计师最怕纠结,但她就没这个困扰,她最擅长但就是果断拍板。

我喷了。OH,NO,她最不擅长但就是果断拍板,完全不雷厉风行。这特么说的是我,是我,是我,杰出代表应该是我,是我,是我。我知道宣传的玩意本来就是虚假但,但这实在太扯了,我觉得会给人误解。

然而当我看了下视频,发现瘦得跟什么似的小裳同学,在镜头上的脸竟然看起来肉肉的时候,我……嗯,好吧……

还有位同事也是怪得很,也是我们组的,做测试的女生,叫小夕。她平时很少说话,而且面无表情,加上皮肤又惨白,领导问我过两次她能力如何,我说您这么管到她,他说每次在走廊见了都感觉欠她钱一样令人不爽。我之前以为就是一位性格很腼腆的小姑娘,后来知道她结婚了我挺惊讶的,会想,那你们在家说话交流吗?

三八公司搞了插花活动,当然按惯例我们是不会参加的,基本就是公司活动一概略过的人群吧。结果发现她默默的一个人跑去参加了,然后默默的拿回来一个花瓶一束花和礼盒;紧接着她又默默的跑去参加园区的烘焙活动,然后默默的提回来一盒蛋糕和礼盒(被我撞见了,要不然真的默默了)。

??难道是个活动咖?

至于我们公司,今年的礼物还可以。虽然礼盒包装得跟个艳俗的喜糖似的,但是里面两种糖都有挑过,俄罗斯的紫皮糖,日本悠哈的牛奶糖,既讨好大众口味又不贵又不至于烂大街。还送了两张电影兑换券,很实用。终于不再像以前一看就是为了省事,超市里采购的零食礼包了。用了心 ,是看的出来的。

以上这段话,正在编辑了准备发朋友圈,凤娇忽然愤愤的说,公司是越来越抠了,这点儿东西加起来都不过百吧,还不如之前送的一大提饼干,好歹一百多块呢。

我默默的删了要发的文字。人和人的要求真是太不同了 ><

荷尔蒙

星期二, 3月 5th, 2019

昨天很累,其实没干什么特别的,下班在班车上就很困顿,做理疗是又饿又困,差点支撑不下来,回家公车还坐过站,走路是歪的,到家赶快洗澡,以及大哭一场——并没有值得需要大哭的事哦。还连着两天做噩梦,潮热潮热的。

这⋯⋯难道就是传说中的荷尔蒙在作怪?果其不然的,今天大姨妈来了。第一次这么明晰的感觉到荷尔蒙激素的捣鬼让人生理和心理状态不稳。那么,几年后的更年期差不多就是这回事吧=_=#

看到微博上有挂出我们学校计算机学院招研究生,公然歧视女生,说女生精力不够不适合学计算机,我觉得很震惊,震惊现在倒退之厉害。当年我们年级成绩第一的是女生,保送北大中科院这些的都是女生。我是保送本校,自己去找的导师,导师啥都没说,实验室一半的女孩子。当时只担心自己能力不够,项目经验不够,研究成果不够,从来没想过男女。

不过当时也有几件事。比如有一个师姐读研的时候结婚,导师只要求她别怀孕,结果她怀了,又没精力做研究,然后一把泪一把泪的跟导师诉苦,毕业论文只有让她过了。还有位师姐,好像是很聪明,导师劝说她读博,她非要奔向她男友去。还有位同学,导师是介意手下学生出去找公司实习的,但她还是执意跑了,说如果不能毕业那就只能哭/下跪了。

我也不知道是一代代不成器的女生把后面真正想学习和做事的女生给害了,还是上头的政策指向,估计都有点。心中充满悲哀。

最近还有个傻吊客户。系统快上线了,要给领导汇报,需要我们配合做一张图,展示领导、职能部门、一般小罗罗是怎么使用系统的。我们的图中,给领导找了个男性形象,给行政这种职能部门和小罗罗找了女性形象。结果被退回来说,全部换成男性形象。这个傻吊客户坐标广西。

麻麻人生

星期日, 3月 3rd, 2019

半麻的手,在声情并茂的弹了一曲船歌后,变全麻了。想起CODE BLUE第三部里,贯穿整剧的case是一位17岁的天才钢琴少女,因为做脑部肿瘤手术而影响到手,很难控制再弹出美妙的旋律。当时看的时候觉得这女的神烦,有必要这么痛苦吗,好好复健练习不就行了?现在想来觉得自己也是无知者狭隘。好好学下弹琴的人,就知道那不是简单的靠花同样的时间能再来一次的事情。水平越高的钢琴家,对手指的控制,十分十分十分的精确精准。从四岁到十四岁练成的这一套,在未来任何十年二十年的区间都无法企及。拥有过这种能力却失去的人,一定是非常痛苦的;像我这样明知道有那玩意却永远无法拥有的,自己喜欢的曲子永远弹不到满意的程度,也是只能叹气的。

一双手就是生命的人,除了钢琴家,还有外科医生,一流的寿司师傅。

这周又去医院开了一个疗程理疗。换了一个医生,他在谈笑中把我脖子左右掰了两下,我惊出一身热汗,感觉好了大半(其实并没有= =)

家里暖气装好了,尽管最冷的天已经过去了,但是开了后家里确实挺暖的,是那种舒展的在家里待着也不冷的感觉,不需要紧缩身子,这点很重要。ps,任何施工项目都不可信,要盯着,要费心,mmd。

不过我可能需要一段时间才能真的“享受”了,因为为了为两处暖气片腾出位置,我家现在格局很局促,障碍物很多,需要扔些东西,再买些东西,把物品规整。

工作上有件事真是令我耗神,就是我下面的新人阿靓。其实也不是他,我见过几乎所有的新人都有这毛病,总喜欢过早的掺入自己的元素、想法。比如我交给他一个网页设计初稿,左边放信息展示,右边放聊天框,用户可以自由交流,然后让他去细化设计。第一版完后一看,他把聊天框放左边,信息展示放右边。我就解释说,因为大部分人都是右手用鼠标,平时浏览网页的时候,大概率光标是放在页面偏右的区域,所以把互动的聊天放右边,用户操作起来比较顺手。他说右边顺手这只是你自己的感觉吧,也没有数据证明多数人就习惯右边,当然你说放右边我也是可以改,但是并不说明这就是对的,或者我那种就是错的吧。我???(尼玛劳资是真的没数据怎么办)。反正他答应去改了,第二版交上来,聊天框的位置是改了,但其他部分给我乾坤大挪移,总之一定不会按照你的规划去做。这件事我最后思考了很久,从整体上给出了设计逻辑的解释,才算告终。但是怎么说,好累啊,感觉跟准备辩论一样,要严密的把每个漏洞都堵死,防止敌方挑你漏洞。这样做不是不对,是太浪费时间和精力,那我请个助手是要干嘛?

新人——不仅仅是毕业没多久的小年轻,还有刚刚从别的行业转行的人,真的很容易过早的凸显自己是有思想的。重点词是——“过早”。新人因为缺乏经验,很容易陷入单维度思考,而设计这个工作,本来就没有绝对的对错,每一个决策都需要从多个维度去考虑去权衡。何不先沉下心来,先观察多参悟,等真正吃透了业务和“行规”,自己有能力也有信心去放入自己的小心思了。

以及阿靓杠我的,说你也只是自己感觉并没有数据证明。想到一两年前,我也遇到过他这样的情况。当时我们有个页面是在网上填表,比如填个人资料,姓名,年龄,出生等等一溜儿下来。领导觉得一排就摆一个空儿页面太空了太丑了,非要改成一排摆两个空儿,几乎所有的同事都觉得应该这么改(我特么觉得就是拍马屁),但是我心存很大疑惑。对于一个陌生的表格要你填,你由上往下一格格的填这种信息处理方式是比较高效的,因为你只用处理“往下往下往下……”这样的信息;而左右填,你填的时候脑子里需要处理的信息是“左边右边—往下—左边右边—往下……”,无论是眼睛还是脑子,都会比较疲劳。这里的疲劳,当然是一个相对的感觉,一种很细微的感觉,但就是令我放不下但感觉。可是我没有数据证明,所以也没有去反驳我的领导。但我之后真的去网上搜了,我也不知道该搜些什么关键字,应该类似于“眼睛在网页上停留的位置”之类奇怪的title吧。然后各种辗转的给我找到一本google工程师写的web design的书,里面确实讲到他们做过trace test,人眼在网页上聚焦的点的分布就是位于中间这一段。我找到这些“证据”,并没有跟任何人说,因为产品也更新换代了。但我自己也是开了不少眼界,也奠定了我现在偏向研究和“抄”大公司网页设计风格的想法——因为人家有能力去研究用户行为,去得到真实数据,我相当于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

所以想要反驳,就去自己找数据阿,少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