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麻人生

半麻的手,在声情并茂的弹了一曲船歌后,变全麻了。想起CODE BLUE第三部里,贯穿整剧的case是一位17岁的天才钢琴少女,因为做脑部肿瘤手术而影响到手,很难控制再弹出美妙的旋律。当时看的时候觉得这女的神烦,有必要这么痛苦吗,好好复健练习不就行了?现在想来觉得自己也是无知者狭隘。好好学下弹琴的人,就知道那不是简单的靠花同样的时间能再来一次的事情。水平越高的钢琴家,对手指的控制,十分十分十分的精确精准。从四岁到十四岁练成的这一套,在未来任何十年二十年的区间都无法企及。拥有过这种能力却失去的人,一定是非常痛苦的;像我这样明知道有那玩意却永远无法拥有的,自己喜欢的曲子永远弹不到满意的程度,也是只能叹气的。

一双手就是生命的人,除了钢琴家,还有外科医生,一流的寿司师傅。

这周又去医院开了一个疗程理疗。换了一个医生,他在谈笑中把我脖子左右掰了两下,我惊出一身热汗,感觉好了大半(其实并没有= =)

家里暖气装好了,尽管最冷的天已经过去了,但是开了后家里确实挺暖的,是那种舒展的在家里待着也不冷的感觉,不需要紧缩身子,这点很重要。ps,任何施工项目都不可信,要盯着,要费心,mmd。

不过我可能需要一段时间才能真的“享受”了,因为为了为两处暖气片腾出位置,我家现在格局很局促,障碍物很多,需要扔些东西,再买些东西,把物品规整。

工作上有件事真是令我耗神,就是我下面的新人阿靓。其实也不是他,我见过几乎所有的新人都有这毛病,总喜欢过早的掺入自己的元素、想法。比如我交给他一个网页设计初稿,左边放信息展示,右边放聊天框,用户可以自由交流,然后让他去细化设计。第一版完后一看,他把聊天框放左边,信息展示放右边。我就解释说,因为大部分人都是右手用鼠标,平时浏览网页的时候,大概率光标是放在页面偏右的区域,所以把互动的聊天放右边,用户操作起来比较顺手。他说右边顺手这只是你自己的感觉吧,也没有数据证明多数人就习惯右边,当然你说放右边我也是可以改,但是并不说明这就是对的,或者我那种就是错的吧。我???(尼玛劳资是真的没数据怎么办)。反正他答应去改了,第二版交上来,聊天框的位置是改了,但其他部分给我乾坤大挪移,总之一定不会按照你的规划去做。这件事我最后思考了很久,从整体上给出了设计逻辑的解释,才算告终。但是怎么说,好累啊,感觉跟准备辩论一样,要严密的把每个漏洞都堵死,防止敌方挑你漏洞。这样做不是不对,是太浪费时间和精力,那我请个助手是要干嘛?

新人——不仅仅是毕业没多久的小年轻,还有刚刚从别的行业转行的人,真的很容易过早的凸显自己是有思想的。重点词是——“过早”。新人因为缺乏经验,很容易陷入单维度思考,而设计这个工作,本来就没有绝对的对错,每一个决策都需要从多个维度去考虑去权衡。何不先沉下心来,先观察多参悟,等真正吃透了业务和“行规”,自己有能力也有信心去放入自己的小心思了。

以及阿靓杠我的,说你也只是自己感觉并没有数据证明。想到一两年前,我也遇到过他这样的情况。当时我们有个页面是在网上填表,比如填个人资料,姓名,年龄,出生等等一溜儿下来。领导觉得一排就摆一个空儿页面太空了太丑了,非要改成一排摆两个空儿,几乎所有的同事都觉得应该这么改(我特么觉得就是拍马屁),但是我心存很大疑惑。对于一个陌生的表格要你填,你由上往下一格格的填这种信息处理方式是比较高效的,因为你只用处理“往下往下往下……”这样的信息;而左右填,你填的时候脑子里需要处理的信息是“左边右边—往下—左边右边—往下……”,无论是眼睛还是脑子,都会比较疲劳。这里的疲劳,当然是一个相对的感觉,一种很细微的感觉,但就是令我放不下但感觉。可是我没有数据证明,所以也没有去反驳我的领导。但我之后真的去网上搜了,我也不知道该搜些什么关键字,应该类似于“眼睛在网页上停留的位置”之类奇怪的title吧。然后各种辗转的给我找到一本google工程师写的web design的书,里面确实讲到他们做过trace test,人眼在网页上聚焦的点的分布就是位于中间这一段。我找到这些“证据”,并没有跟任何人说,因为产品也更新换代了。但我自己也是开了不少眼界,也奠定了我现在偏向研究和“抄”大公司网页设计风格的想法——因为人家有能力去研究用户行为,去得到真实数据,我相当于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

所以想要反驳,就去自己找数据阿,少杠。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