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点儿文艺

我去年双十一买了三本老罗推荐的二十世纪工业设计系列书:深泽直人,索尼设计塑造现代,和博朗设计。三本我觉得有十斤重的大书,加起来也四五百块了,我打算看完后搬到公司去,当作共享资源,给几个美工看看,提高下审美。

年后一次跟阿珍约吃饭,我先到了就在MUJI逛。我逛过无数次MUJI,但是第一次认真的看它店里的商品介绍。怎么说呢,职业使然吧,我工作职责中有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制作产品宣讲PPT,设计演讲思路,这让我在看别的产品介绍,或者听别人在介绍他们的产品时,注重的不仅是产品本身,更是他们宣传的方式。MUJI的几张图让我受益很多,比如说适合左手使用的剪刀;卷尺上面直接可以用铅笔标注测量长度;晾衣架考虑到了在太阳下直射的高温影响,所以采用了飞机材质;不仅设计垃圾桶本身,还考虑垃圾桶盖子打开后占用的空间情况。这不仅是场景式的设计,而且是十分十分细微的场景,完全凸显了MUJI的文化,你用那些东西,也是对自己温柔的敏感的细致的人性化的照顾。

所以我准备先看深泽直人这本书,他是MUJI的灵魂人物,设计了非常经典的挂壁式CD机。另外说一句,北京和深圳有MUJI的酒店,我看了下价格,不贵。我的理解,它不是以盈利为目的,就是一个体验中心。苹果,小米这些都有体验店,用户可以去店里体验各种产品。但是MUJI的酒店,才真正算作一个沉浸式的体验中心吧,你去住一晚,以最居家的状态,手边用的看的坐的躺的都是MUJI,不匆不忙,没有人打扰,连续一天,体验它的产品带来的感受。我觉得太genius了,我一定要去试一试。

好了今天在家翻了一章,天知道看这种大书对我肩颈是多大的负担啊= =看完感受就是,我可不要拿去共享了,他们看不懂。其实这书里讲的东西并不玄乎,但是需要你平时细心观察,然后又各种联想,才能感同身受。是的,这位大师他主要是工业产品设计,我是做web系统设计的,差别很大么?思维上来说都是融会贯通的。比如他设计一款打印机,一个电饭煲,思考的维度不仅仅是这台机器本身的外形,更要考虑人在用这台设备的时候,有什么前续的想法,有什么后续的操作,以此在设计细节部分的位置。这跟我也是一样的,当我思考在一个页面上,这个板块该布局在哪里,这个按钮该放在什么位置,要不要颜色区分的时候,我想的也是用户一般是在什么前提下会看到这里,操作完这一块后一般会有什么后续工作。可是我美工都达不到这个层次,给他们看可惜了。

我在练舒曼的梦幻曲,这是我自告奋勇想练的。上次课我弹给老师听,以为会被表扬,结果她说先不说熟练度的问题,你弹的完全听不出任何旋律啊!我很囧。对了,自从我弹琴后我另一个深刻的自我怀疑就是,我根本不擅长音乐五音不全吧?在此之前,抛却音色本身这个先天条件不提,我对自己的音准和节奏感以及对感情的把握都很自信,K歌的时候,我常常不理解那些唱的挨不着调不是快半拍就是慢半拍的人是怎么回事,自认为那是很natural的能力。结果弹琴后,经常被老师质疑,弹的没有歌唱性,要像唱歌一样,你会唱歌吗?你是不是五音不全啊?

反正就是很奇怪的,一到了弹琴,我就搞不清哪里该轻哪里该重,哪里该快哪里该慢,哪里该连哪里该断。当然谱子上会有符号标识,我说的是在弹会的基础上,怎么演绎的好听。

回到梦幻曲,我就翻出来李云迪版本,一句一句的听,就跟练习英语听力精听一样,有时一句还要拆成三四个小句子反复听。发现人家的轻重快慢果然跟我自己弹的完全不一样,我弹出来就像练习曲,他调整后的节奏,就像世界名曲。哎搞不清楚规律,先按照他的练吧><

刷微博看到曹方又要tour了,武汉又是VOX。我又激动又忧虑,VOX意味着又要从7点站到10点,这是年轻人的玩法,我的腰腿真的不行了啊55555(还是要去~~~)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