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ive for 2月, 2017

如果我去面试招人

星期二, 2月 28th, 2017

前几天听了个关于产品经理做什么的分享,有一点我很认同,他说网上说人人都是产品经理,这肯定是假的,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当产品经理,而你适不适合当产品经理,基本上在你前二三十年的人生中已经决定了。你可以问一下身边比较熟悉你的的朋友,当然你不是直接问“我适不适合当产品经理”,你可以问,你觉得我是个有趣的人吗?

所以如果我去面试招人(不一定是产品经理,包括好的售前,项目经理,UI设计等都适用),我绝对要问以下两个问题:

1.你看美剧吗?喜欢看犯罪刑侦类型的吗?喜欢看谍战片吗?或者侦探推理小说?(好这口的人会很容易理解我们业务,一点就通,而且极有画面感,随便说啥脑子里都可以立即闪出某部剧的某个场景)

2.你觉得自己是个有趣的人吗?或者你周围的朋友会用“有趣”来形容你吗?(这种人的特质是时刻保持对世界的好奇心,想过点有品质的生活,希望做点有趣的东西,不会满足于有就行了差不多就行了)

想了想,好像我很难招到人的- –

开年第一场脾气,今天忍不住发了。

我的总管产品技术的同事飙哥,发版的问题从上周五拖到今天,还在到处晃管别人闲事,我就怒了。我怒并不是因为这件事本身,而是这位同志的态度。飙哥人很聪明,理解业务很快,技术也没什么问题,就是人太不靠谱,对一件事的态度常常是“这没什么啊”“很简单啊”“马上就好了”“只要XX一下就好了啊”,实际上哪有这么简单?大家做过产品的都知道,任何一件看上去很简单的小事,都有许多繁琐的细节需要处理,根本不是你以为的“只要那样就好了”就真的好了的。反正现在他一打包票,我就有不详的预感。

后来又想糊弄我,说这套发版流程太麻烦,要耗费研发和测试人员大半天工夫,以后有时间要对这个流程处理一下。我一听到说“有时间”那就是“没时间”了,尽管我不懂技术细节,但是隐约觉得并不麻烦,不知道他到底是故意推诿还是程序员本能的懒惰。我说有哪些麻烦,你给我一一列出来,结果一列,发现根本不麻烦。

差一点开启坐他后面监工的模式,还好在下班之前搞定了。

在变美的路上越跑越远

星期日, 2月 26th, 2017

这段时间怎么觉得自己超美呢?随便自拍一张状态都很好啊,几乎无废片啊,好困扰啊哈哈哈!!!

好了,开完玩笑,说正经的= =

前两天看了下竞争对手的产品,这一家不仅是竞争对手,而且还是俺们行业里的嫡系部队,类似依附于行业的研究所吧。没怎么用,第一感觉就是——真丑,界面设计好像是我们前两代产品的感觉,当然据项目经理说,系统本身性能也很差。继续点了几个页面后,忍不住笑了,跟项目经理说,怎么感觉咱们行业的产品颜值普遍不高啊;他想了想,也笑了,说是啊。

想起以前我妈用的报税的软件,丑就不用说了,体验巨差,尽管我不懂财务业务,但以我计算机专业出生的人,按照操作说明一步步的来,居然玩不通,不得不跟着我妈去税局请教人,回来再自己不停的试。

很多国内的公司,包括我们公司,通过做关系,得到政府的庇护,可以牢牢占据行业,得到几乎行业内全部份额的市场业务。所以他们才不在乎什么用户体验呢,尽管表面上我们毕恭毕敬点头哈腰的伺候着客户,但是……反正你们领导说只能买我们的东西呗。我想,如果现在把这些企业直接丢到市场上去纯评产品和服务竞争,估计都得死光光吧。

不过所幸这样的庇护还是可以持续一段时间的,反正我们行业是的。这对企业来说肯定是好事,但对个人成长来说却不是,除非你觉得你可以一辈子跟这个企业绑定在一起,同时这个企业永远蒸蒸日上——你觉得几率高吗?

所以回看我们的产品,我有一丝的欣慰感。我们确实在变美的路上越跑越远。2015年的时候,我们对产品进行了改头换面般的改进,UI交互设计换成互联网扁平风格,相应的PPT和宣传材料全部更换,当时做好后,我们每个人都觉得美极了,比以前上不了台面的软件专业多了。只过了一年,2016年,我们又把UI彻底换成了另一幅模样,原因就是之前那个我们当初觉得美极了的设计后来觉得越来越丑……去年客户纷纷要求我们设计门户首页,我们之前有一个某项目的门户模板,无论是颜色还是版式都觉得相当不错,所以我们每一个项目的门户都以这个模板为基础进行简单修改(比如把BANNER图换成地方特色的图);于是今年,我也要求美工以这个模板为基础进行修改,作为我们新产品的门面皮子,结果几乎所有的人都认为,这个太丑了。我简直有点想不通这是咋回事,但是我也决定完全抛弃从前,从头来做,花了大量时间研究门户设计,指导美工做出了我很有底气认为挺漂亮的界面,也得到其他同事的认可。

之所以我们能在变美的路上跑的如此之快,不得不说归功于我们大领导。早前一直都在说,他是个极其重视用户体验的人,每时每刻都在琢磨客户到底要什么,无论是想点子,写方案,做DEMO,讲PPT,全部都围绕客户想要的东西来。光说做效果图和DEMO来说,别觉得美很肤浅,在项目前期,打动人家领导的,不是美丽的DEMO是什么?你觉得你拿张纸随便画几张草图对方就会投几百上千万给你做?或者你要人家日理万机的领导花时间解读你的一大堆解决方案WORD然后发现亮点?当然是要看直观而美丽的DEMO啊。

想起去年我和美工妹纸加的那些到凌晨的班,全都是为了他的这些点子。不过我最抓狂的还不是加班到凌晨这种有心理准备的,而是某一次,眼看着快下班了,美工妹子做了一版图,并不怎么好看,但是也还凑合,第二天拿去汇报也是可以的。交给了领导,我觉得他也很痛苦,一方面也不想我们加班,另一方面的确没达到他的期望……最后,估计他还是无法拿着他自己都没底气的作品去汇报,他将效果图整体结构都修改了。不知道美工妹子感觉如何,我反正心都暗淡了。

今天想来,真的多亏了这样的领导,带着我们一路大步流星,在变美的路上越跑越远。要知道这在我们部门很不容易,我们是一个屌丝汇聚的部门,大家都抱着差不多就行了的想法,只有他一个人坚持要美美美。在他的影响下,我觉得我也潜移默化的开始重视起来。新的门户是我完全自主设计的第一个作品,而在前几周不太忙的时间里,我在重新做新的产品PPT,又开始广泛看各类模板,取其精华,很费时间,一天只能做一两页,有几个路过的同事问,已经有了为啥还要做?我说因为我觉得不美呗。

以上我说的美,不单纯指表面上的好看,同时也指交互体验,但是诚实的说,与我们界面的变美比起来,功能体验上还显不足,有时候还要受制于技术,不过这是我的目标,我会慢慢改善。说了这么多,美这回事真的很重要吗?最近听过几次关于未来行业未来产品的发展趋势的课或者演讲后,还是挺认同这样的观点,除了几个行业技术寡头外,未来我们的生活会依赖一个个小而美的平台,大家拼的就是体验。所以我会按这条路去训练自己,我想也许某一天我们的庇护没了,把我们或者我直接抛到市场上去竞争,一样可以存活吧。

真正的年后

星期一, 2月 20th, 2017

十五也过了,情人节也过了,年彻底过去了。前天我的北鼎养生壶的玻璃炖盅在做完了香肠煲仔饭洗的干干净净后,被我不小心手一绊,摔到地上,碎成渣渣。我以为这么贵的壶的玻璃会耐摔,比如在地上憨实的滚一滚,结果它碎得如此之坚决,声音倒是比一般玻璃脆很多……那一刻我的心都黯淡了,不知道是因为才买的不到四个月的壶摔了还是我再也吃不到好吃的煲仔饭了,幸好它家有配件卖。昨天跟阿珍去宜家,也不知道是不是吃的那个米汤锅底的海鲜锅,糊哒哒的看不清,吃了半生不熟的肉,不得了了,开着车到鲁巷堵到受不了,车一横停在路边,跳下去找厕所。后来还在路上被公车蹭了,它跑了。回家继续拉个天翻地覆,蒙脱石和黄连素双双下肚,今天现在晚上才好点。

凤娇提醒也许可能是本命年的缘分。好吧,其实我都快忘了这一茬。

写点认真的。

圣桑的《天鹅》是我的寒假作业,一共就三页的样子,从节前休息起,除了除夕和初一,每天练习两小时,十几天后才勉强扒完一半,现在又过了近两周,才勉强扒完,完全不能说熟,更不要说加上踏板,各种轻重表情。弹好一首曲子有多难,自己试过才知道;因为知道难,所以对作曲家和演奏家都心存敬畏,恰好又在逻辑思维听了两场关于古典音乐的讲评,颇觉得有趣,就在得到APP上订阅了刘雪枫老师的古典音乐的栏目。

接下来又在一块听听上定了人工智能的课程,2月14号开讲的,主讲人霞姐是我在天天学英语里比较喜欢的老师,我本来还拿不定要听这个课,主要是当别的同学问她为啥在情人节开课那天大家都忙着脱单呢,她说:我听说双11才是脱单的日子啊,情人节应该是好好学习的日子吧。我想太酷了,就在情人节那天下班挤公车的时候给定了。

所以我在上篇里提到我对一些专栏感兴趣,想去订阅,结果实际上我却花比较多的钱先订了两个事先完全没有想到的课程……

上周四晚上去看了场电影。看电影并没什么了不起,只不过我第一次一个人那么晚看电影。我晚上上完了钢琴课后,订了11点的最后一场《爱乐之城》,驱车去光谷看个专场。我是个喜欢在人很少最好不超过10个人的影院里看电影的人,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以前常常在想看的电影上映期过半,选个周末早上赶前两场电影,简直比上班早起还勤奋,可是现在真的起不来了。不久前某一天我蹲马桶时突然一激灵(蹲马桶和洗澡真的是我两大才思泉涌的时候),想我可以选工作日10点后的场子去看啊!既可以保证练琴,又可以得到舒适的观影环境,买个车有啥用?可不就是为了这种深夜里方便回家的特殊场合用吗?而且黑乎乎的把车直接停路边都不要钱哦!真是天才啊!

所以我就实践了。专场,真真是专场,就我一个人!好想转圈圈哦!不过也是影院最后一个人,出来的时候大厅灯关了一半,我和最后三个工作人员小伙子一起走的。深夜看片,可能会影响第二天早起,有时候想着工作人员在等我可能也不好意思蹲到最后片尾曲播放完,但是一年里值得我进电影院的片子并不多,我觉得这个体验还是不错的。

嘎嘎拿着一份她翻译的一段美国奥数教材的材料,说想拿下这本教材书的翻译合同,所以先试着翻译一段,让我帮忙提点意见。我花了点时间,很仔细的看了一遍,关于全等相似三角形,正弦余弦定理之类的证明,感觉把中学里学的知识又重新学了一遍,其实还挺好玩的,不过一开始看得津津有味,越到后来证明过程越复杂我就看不进去= =主要在英译汉的汉语表达上给出了一些意见,虽然嘎嘎说很感谢我,但是从中我也获得了不少乐趣啊。

过几天她说她拿到合同了,我觉得特别开心,主要是为她一直在各个领域不停的探索,然后某个领域终于有所突破而开心吧。我想做有趣的事情,我也想看到身边的朋友去做有趣的事情,恩,我早就不再执念于要不要做自己喜欢的事了,喜不喜欢,是不是真正喜欢,太难说,需要时间检验,以致于无法启动。就从觉得有趣的事开始做起吧。

节后上班综合症

星期日, 2月 5th, 2017

时差没有调整过来。中午也没睡,但是也不困。

拉肚子。

当然也不知道上班要干嘛@@

初六&初七

星期五, 2月 3rd, 2017

我们初九才上班,不过昨天一觉醒来发现12点半了,觉得赖床的行为必须要遏制了。我不是什么早起派,但是如果自然醒到11点以后,其实一点儿幸福感都没有,因为白天一晃就过去,有种一天无所事事浪费生命的不安。昨天调整了安排,定了闹钟,尽管睡得很晚,但是今天早上勉强把自己在11点前拉起来了。

买了iPhone一年半,昨天第一次把耳机拿出来用。因为我在外面从来不用手机听歌,也不看视频,更不会用耳机接电话(个人觉得特别傻),所以没觉得耳机有啥用。现在为啥开始用了呢?因为我开始听课了哈。废话不多说,不如和大家(HELLO有大家这回事吗?祝大家新年快乐!)交流下我现在用的知识服务应用。

一个就是“得到”APP,罗振宇办的,对了说句相关的,我关注了他的微信公众号“逻辑思维”,每天早上7点不到都会推送1分钟的语音,我基本上这段时间都是伴随着这段语音从暖和的被子里爬出来的,怎么说呢,大冷天穿衣服太冷,有一个人在旁边激情演讲做一天的开始总觉得不那么冷了。回来说得到APP,里面有书可以看,课可以听,专栏可以订阅。下图里我圈出的一块红的就是每天选出的五条语音新闻,我一般跳操或者做饭会当背景音听。

我觉得专栏是核心,价格都是每年199元,唯有罗胖自己的专栏逻辑思维,象征性的四年收1元钱,当然定了。所以现在开始,就准备上下班外面走路这些碎片时间用来补他的专栏,并不是想系统的学些什么,或者认为他说的都是对的,就是当做好玩的知识或者观点意见听听。

可以根据自己感兴趣的订阅专栏,请的老师都是不错的。199这个价格,对于我们以往在网上找免费学习资源的习惯来说,好像是有点贵。恩的确是的,只要会搜索,什么样的资源网上找不到?以前自己的时间不值钱,可以花很多时间找各种资源,水平参差不齐,肉眼一个个分辨,有的还要尝试才能做判断。现在觉得自己的时间有点儿值钱了,就要花点小钱(其实就是我一只口红不到的钱)让可靠的人直接给我筛选好了跟我讲精华。以前信息少,要花钱买信息;现在海量信息,要花钱找人给我精简。这也是我之前说的今年要多为知识付费的意思。在这些专栏的,我很想订且基本决定要订的是圈出的李笑来老师的“通往财富自由之路”,不为什么,就因为我关注了他十几年……现在没订的原因是我现在日程排的有点满,想先消化手上的课程。

除了专栏,还有些零散的课,就比较便宜了,几块钱,比如我买了一个制作PPT的课程,购物车里还放着一堆产品经理的相关课程等,都是和我的工作相关的。

另一个应用是微信里的公众号“一块听听”,应该就是李笑来老师创建的。如下图,我现在说的我每天听的英语课,就是这里的“天天用英语”。“天天用英语”这个课程聚集了一批背景各异的优秀讲师,他们每天选出一篇文章(来自欧美一流杂志或者网站或者演讲等),题材各异,有政治经济科学天文地理饮食演讲等,我们阅读后,第二天晚上9点听他们讲课。“天天用英语”并不是传统的英语阅读课,而是强调用,就好像我们每天在公众号在微博读了很多文章然后聚在一起学习里面的知识,讨论观点理念等内容一样,只不过内容是英文的,而里面的词汇语法只是顺带着讲讲。

以下都是我买的课,听过的和还没开讲的,包括上图里老罗的演讲技能,除了英语外,全部都是为我的工作服务的哎。

初五

星期三, 2月 1st, 2017

妈呀,今天真是太冷了,看看实际温度也没那么低啊,为什么这么冷呢?所以赖床起来,吃了点东西后立刻就出门去练琴了,以免在屋里蹲久了不想出去了。

今天初五,应该是迎财神,怎么个迎法也不知道,记得好像要打扫灶台?天气这么冷,还是算了吧。

晚上在看一本大数据的书。我们领导自费买了5本,放在公司里让我们去看,我拿了一本回来。我想每个人读这书的目的有所不同吧,我除了想系统的了解一下大数据在相关行业的应用情况外,最重要的是想积累几个行业案例,你知道的,我们做售前的,要讲故事举例子,故事就来源于真实案例。

然后从书里的注释的链接爬到某网站(点击此处)看了几个好玩的统计数据,比如离婚诉讼中,45岁以下人群女的提出离婚的是男的的两倍,咦,不是说出轨了最后回家就好了吗o(╯□╰)o 再来一个是某年某省女性最容易犯的前三个罪名分别是盗窃罪、开设赌场罪(excuse me?)和毒品相关罪。

蛮好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