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作息又成了凌晨两三点入睡(我会推到是因为追绝命毒师身上),上午十一二点起床了。想强制调整一下,虽然我并不喜欢白天,但随着这日子白天越来越短黑夜越来越长,见阳光太少容易抑郁。昨晚睡觉的时候手机没有调震,想着早上总有几条短信至少有手机报把我闹醒,我的短信音是音量大而高亢的。结果好家伙,今天睡到了12点过了!尼妹哦!
起来的时候还是全身乏力头脑昏沉,不过我有醒脑良药——洗眼药水。这瓶国产的清凉洗眼液,各方面都比不上之前买的日本乐敦小红花,但就这一个算是歪打正着的优点。我本不喜欢清凉度高的眼药水,买的时候也不知道这么清凉,第一次是夏天的时候睡得闷头闷脑粘粘糊糊的时候洗完脸用的,那一刻简直有种醍醐灌顶的感觉,从此就有点依赖上了。这天儿眼见着往冷了走,也不知道能用到什么时候,目前还是受用的。
一个月前开始啃The Economist,之前先完结了一本Newsweek。在考口译之前,一般就看点时尚杂志来断断续续的维持阅读量,我基本只看过三大本,比较喜欢Marie Claire,如果有多余时间会看Harper’s Bazaar,ELLE则不太喜欢。考完口译后,觉得功力该有点提升了,想找点社会经济等方面的杂志看。新闻周刊比较好读,经济学人信息量太大了,所以我啃了这么久呗,觉得一个周刊杂志每期都有这么多篇东西还得保持水准,真心不容易啊。
原本以为很枯燥晦涩的,结果读来发现还挺有趣的。这些内容如果是中文的我连标题都不会仔细读更别说内容了完全偏离我的兴趣点,但弄成英文就可以一字一句读得津津有味,这本身就是很有趣的事情。在科技板看到印象比较深的几段。比如说我们常常在电视上看到的车或者飞机什么的燃油箱被子弹打孔了,然后燃料和空气混合,一点小火星就引起了大爆炸了;但实际上现在很多装燃料的容器表面加进了新的材料,当被打出一个小孔时,这种材料会和即将溢出的燃料发生化学作用然后迅速扩展开来补上那个孔。这种技术已经在美国广泛使用,这个材料很贵,后来出现了便宜1000倍的铝取代物,这个技术竟然是由中国江苏提出的。文章最后说那种燃油罐爆炸的戏毫无疑问仍然会在好莱坞片子中大量出现,但在实际生活中这种情况越来越少了。有没有觉得生活更美好了呀>< 还有专题讲到3D打印技术的应用,发展真是快,在一些领域比如医疗健康、汽车航空制造方面已经商用了,不仅是国外中国也建了不少生产线。想起正在进行中的这季Project Runway,Justin系列就是用自己的3D打印机制作了项链腰带等配件,相当时髦。 看经济学人的时候严重觉得中国备受关注。比如时事部分,有单独的中国篇(这期主要讲薄等几个高官大案、李某某案,居然还有一篇关于减轻学生负担取消家庭作业的报道…),受此同等待遇的只有美国和英国篇,其他的都是欧洲、中东、亚洲等以洲来分的。看的几篇技术文章中,如果涉及到中国的,都单独新开一段出来讲,绝不是等等等这种可忽略的部分。难怪我们的领导人总是到处表态俺们中国只是想发展自己不会去威胁别国,但不管怎么表态人家都不信吧都蹬着眼监视着你的吧。差点就要升起一股得意感了,但一想到我们的护照还是那么难用屎,就又瘪下去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