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神马我喜欢高水平滴英语考试呢?不是为了考过后那个证明——废话既然考试我当然是想拿高分或者拿到证书,我的意思是说,即使我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但于我今后的生活工作,至少现在我是没有看到有任何显性作用的。我承认当年考雅思是为了某件事的,但那只需要我拿到4分就行了。4分啊,啥概念?我不相信一个能过四级的人拿不到4分,相当容易的。喜欢这些考试,很大部分的原因是因为在复习过程中,我能接触到欧美一流报刊杂志的文章,俗话说的就是拓展视野。
这里我仅以阅读部分为例,其他的听力写作翻译只是考的方式不同,其选材和难度都是差不多的。以我这次考的口译为例,文章几乎都来自于半年内的欧美一流报刊杂志,包括纽约时报、时代周刊、新闻周刊、经济学家、泰晤士报等等等等,以及神级杂志卫报(据说里面充满了全篇每个字都认得就是连起来不懂什么意思的文章,因为许多关键词含有当地历史文化背景色彩意义在里面)。这些文章很牛逼,表现在:1)统计数据详实且有出处,话语有出处,包括人名机构职务等都清清楚楚,可信性高,不似我们小报经常只有一个“据统计”“据科学家称”,也不知道是自己乱编的还是度娘出来的;2)有观点,对于平时很少接触到的主题就可以以了解世界的态度来了解一下,对于经常遇到的话题则可以听听另外一种声音,要不怎么说多看书多长见识呢,大概就是指这个意思吧。
我第一次觉得考试复习不是一种痛苦麻烦而是变得很有意思,是我多年前复习雅思时看到的一篇文章,某本剑桥系列上的文章叫The Truth about the Environment(原文链接>>第三篇),讲的是环境问题,说了些啥事实呢?说我们都觉得啊这个环境是越来越差污染越来越重了,实际数据却显示并没有环境学家们鼓吹的那么糟糕,我们能源变得越来越充足而不是减少,我们的人均食品产量比任何一个时期都多,物种的确有频临灭绝的危险,但在未来50年预计会灭绝0.7%而不是25%~50%,最重要的是,大部分工业化而产生的污染被夸大了,或者其实是早期发展阶段的遗留产物,我们现在要做的不是限制经济发展,而是应该加速发展。至于为什么会让人觉得现在环境形势严峻呢?一是因为科学研究资金都是涌向最需要研究最有问题的地方,所以暴出的问题多;二是因为媒体需要坏的严重的消息来吸引眼球;三是环境学者们也需要大众关注需要资金,所以他们会夸大事实。最绝的是关于温室效应这个话题,文章用数据表明,与其斥巨资去防止全球变暖而收效甚微,还不如顺应温度升高的趋势来想想怎么造福于人类。比如说97/98年美国遭遇的厄尔尼诺现象造成了40亿美元的灾害损失,但随后却带来了190亿美元的益处(收益主要来自于冬天温度升高,死亡人数减少,热能使用减少,春季洪涝灾害消失)。再比如说科学家预计到2100年全球温度会升高2.1度,就算我们倾尽全力也只能做到升高1.9度,而如果我们利用这个升温,去研究更好的提供全球干净水资源,改善卫生施舍,预计每年可以减少200亿人死亡以及5亿人口严重患病,且投入的经费要小得多。
这篇文章,叫一个蹲在全部都是温室效应不好全球变暖不好大中小学生提起笔都可以长篇大论论上一番的舆论氛围里的人(具体来说就是我)来说,真是看得个目瞪口呆,然后十分兴奋,并不是折服于这篇文章的正确性,而是突然有种茅塞顿开豁然开朗的感觉,觉得果然每一个问题都不是那么简单,都是有两面性有争议性的。关于环保的问题永远是这些考试的重点,这次复习中看过的一篇,说如果是注重绿色环保人士,买T恤可能会选择那些100%有机棉的,因为大家都知道有机的东西对环境比较好,传统的棉花地里会用杀虫剂,对土壤生物不好。但大家又知不知道,每一件有机棉的T在制作过程中,光生成纤维的过程就要多耗掉10吨水,染色过程中也部分会用到刺激的化学染剂,会污染地下水,这些事情那块100%有机的标签上是不会说给你听的。这篇文章主旨是呼吁大家从整个生态链系统来看待环保这件事,不要仅仅只是关注其中一个环节。还有一个可能算是小知识吧,在多篇文章中都提到过,关于污染气体的排放管理限制问题,现在很多国家包括美国采取的政策是,感觉跟我们驾照似的,每个企业给一个初定的分数值,你排就扣分,排的少扣的少排的多扣的多,分扣完了可以找别的有多余分的企业去买,要想少花钱就想办法减少排污,某篇文章讨论了这个政策的弊端,同时提出用直接增加扣税的方法更合适。
前几天是911,我发现近些年每到这个时候,总可以看到某些公知跳出来,说当年听到这个消息就欢呼的那群人是多么愚昧多么恶心。我觉得呢,如果你一早就那么有国际主义精神独立思考能力是很值得恭喜的一件事,而对于很大部分数量的人来说,在网络环境不发达基本只有CCTV的当时,大家几乎就是浸泡在当局创造出来的美帝霸权大坏蛋主义的舆论环境中成长的,我接触的人中间没有欢呼庆祝的,但说起此事时明显脸上带着“哈哈你也有今天的”兴奋感,而我自己则觉得事不关己无所谓。想到这里,觉得我们社会还是在进步的,放在今天,大家会考虑政府和人民的区别,会多以人为本,为会生命牵挂。刚好那几天,我就看了篇描述英国讨厌美国的文章,里面作者举了个例子,说911发生时他在跟英国朋友打电话,当时就听见电话里朋友儿子看着电视直播拍手叫到yeah你们美国人终于遭报应了!以及在美国入侵伊拉克后,作者的一个美国朋友在伦敦街道上走路被听到口音,就被英国人谩骂和殴打,他说也难怪其他在英国的美国朋友不得不自称自己是加拿大人了(这不是跟俺们这里的反日情绪很像么)。可见全世界人民都是差不多滴。不过我可不是想表达说老外素质也就那样的,这篇文章的意思其实是批评英国的,不要因为被美国在各方面都超过了就厌恶别人。
最近国内要试点以房养老的政策引起了很大波澜。其实世界大国都差不多面临这样的问题,养老金赤字问题,失业率增加的问题,这类文章看得相当不少,解决方法也差不多都是延长退休年龄拉,以别的福利变相填补亏空拉,争议都挺多,反正觉得根本没有一剂良药,大家生活都不容易都越来越没有保障,不单是咱国家的问题。不过话又说回来,我们跟发达国家还是有本质区别,人家是原本福利很好很好,现在一点点削减,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我们么,是本来就没啥好福利,本来也就是匹马,现在是快瘦死了。
还有一些零碎的,就纯为复习过程中有趣的小段子了。比如说有一段听译是“非洲总是被描述成苦难的大陆,但其实这个事实被严重夸大了。目前来说沙哈拉以南地区国家都不存在饥饿问题,而且他们还有石油、金矿、钻石这些丰富的自然资源。在那些发达国家里总有这么一种观点,非洲如果没有那些国际援助就过不下去的感觉,但相信我,非洲在你们欧洲人来这里之前就已经存在了,我们做的并没那么差劲”。以及还有一段听译是如下图,是关于第三者滴,要知道这可是出现在国内考试的标准教材上啊,真是把我吓傻了,不看答案都以为耳朵听错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