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ive for 1月, 2011

冬游九寨沟.小玩自拍

星期一, 1月 17th, 2011

一般来说,我一个人旅行,看到令人激动的美景,特别想旁边有一位同伴一起感叹一下。但在九寨沟没这个欲望,只想一个人静静的享受沿途的风景,耳机里依旧是KOKIA的天籁之音。

因为徒步选择的是环保车相反的行程,所以所到之处了无人烟,突发兴致的玩起了自拍。自拍就是充分利用10s自动快门的功能,以及身边环境中适当高度的平面,然后自己凹造型了。自拍是项很累且需要耐心的活儿,要不停的调整位置,来回跑动,几张下来我就气喘吁吁了,但跑起来的感觉真愉快阿。

手套是第一天早晨去沟里的路上买的。尽管一碗酸辣面条吃得浑身暖暖的,可是也挡不住山里的寒气,一个卖手套帽子的阿姨走过来问我要不要买手套,本来我是不不会理会路上卖东西的人的,可时下手冻得根本无法抽出大衣口袋,便买了双手套。阿姨还劝我买顶帽子,我死抱着“白天是有10度的大太阳天”的心理没买,结果第二天早晨去买车票的路上,耳朵吹得快掉了。总之冬天就是一切户外装备都上场就对了。这双手套后来被我扔掉了,因为弄丢了我的粉晶手链。

(更多…)

爆了糊了……

星期一, 1月 17th, 2011

没想到总共用了两个插电热水袋子,两个都被我遇到出事了,太悲催了。今天拿着插头插进去的瞬间,崩的一声炸料,虽然不是惊天地泣鬼神的声音,但也绝对不是小闷响一下,对我来说已经是中级程度的爆炸。摊开手掌一看,黑了,想是不是炸糊了呢?但是身上没感觉阿,可能是什么金属粉之类的,去冲了下手,一下子还冲不干净。有没有火花已经完全忘了,当时吓得有点傻,还是那回事,万一触电倒地家里也没人阿- -当然电都没了,总闸断了,打了电话给物业来开闸。

我上一次用电热水袋,那还是依稀几年前,抱在手里搁腿上充电,袋子越来越大越来越大最后鼓得像个球,但灯依然显示还没充好,突然砰的一声袋子破了黑水横流——真的是黑水啊我现在还没想通,这灌进去的不是自来水么??幸亏我动作很敏捷的把袋子抛了出去才没有让不知道有没有毒的水流身上,也没有触电(充电插头还插着呢- -)

劳资以后再不用这种热水袋了!!不过总结下其实是可以预防的。比如说第一个袋子已经有一段时间充好电后的袋子体积,像怀孕的肚子一样,越变越大越变越圆了,那时只觉得有趣,没有想到再有韧性的胶皮也是有极限的;这次的热水袋呢,插头那里已经露出了里面的电线,也是觉得没什么,可能是平时拉扯把外皮拉掉了,但这次就从这里炸断了。典型的“没关系,不会有事儿”的思想作祟,多少事儿就这么出的啊。我认为这玩意,不管是超市还是地摊买的,质量差不多,用一季就基本各方面老化了,可以扔掉了,不要觉得看上去好好的还可以继续用就留着。

以下犯罪现场,插头和电线被炸开了:

冬游九寨沟.DAY2再续

星期日, 1月 16th, 2011

中午回到诺日朗中心站,在那里可以请求调度车。坐车到了日则沟的箭竹海。昨天从五花海走到了镜海完成了下半段,今天下午就打算从箭竹海走到五花海完成上半段,距离大概是四公里吧。

箭竹海——箭竹海瀑布——熊猫海——孔雀河道——五花海

箭竹海,湖畔箭竹葱茏,杉木挺立,湖水波光粼粼。昨天完全令人毫无印象的海子,今天在午后的阳光下也展现出纯净的色彩。

(更多…)

吐个气

星期六, 1月 15th, 2011

回来的一个多星期,每天都在整照片。人生中从来没有一次照过这么多照片,眼睛都快整瞎了,今天电脑还绿屏了一次,它从来只有黑屏没有别的颜色过,难道也是觉得九寨沟的绿化太好了阿哈哈。

还去过两次万达。第一次是约小媛媛一起去逛的。她跟我说学校院里有个学生跳楼了,以及她有个好朋友跳楼了。滴汗= =我们并没有就这个问题聊很多,只是她说后来知道她朋友是有抑郁症的,让我想起豪斯里的一集,就是印度医生自杀的那集,周围所有人都很自责,觉得如果平时有那么一下下注意到他有情况的话,也许就不会发生这么惨的事情了。但剧里也指出,实际上大多数抑郁患者是看不出来的,他们表现得跟平常人一样,有些甚至可以用性格开朗来形容,如果不是做出什么出格的事,你根本不知道他们竟然会抑郁。就我所知道的一些真实案例来说,这是真的。所以抑郁症绝对不是那种平时总是郁郁寡欢眉头紧锁心情不好这些简单症状所能判断得出的,我想要战胜这种病,更多得靠自救吧。那一集的结尾留了一个心理疾病救助的帮助电话和网站,呼吁那些想不开的人可以寻求这种方式自助。网站虽然是英文的,我也记下来了,以后也许可以看看。

NAMI:http://www.nami.org

然后我又联想到多年前在天涯上看到的一个南京碎尸案的帖子,里面有句话给我印象很深,就是很多听重金属,黑金,死亡这些摇滚的并不是大家印象里把头发弄成鸡冠,浑身刻着纹身打满洞的“不正经”的人,相反是文质彬彬仪表堂堂沉默不语甚至学校和成绩都不错的“好孩子”,而他们往往能够成为领导人物能够深思熟虑能够做出极端变态的行为。可见表象这种东西是多么的不可靠。而可笑的是,无论人们多么明白不可以貌取人,却在对人的第一印象里让貌这个指标占据了绝对的位置,就是说只要面前这个人长得好看或者把自己收拾得干净整洁或者有不错的学历或者工作背景,就会很大概率的被判断为“应该是个好人”,反之很可能就无缘无故的不喜欢那个人,即使他没有做什么不对的事。这是很有趣的现象,要不怎么说我现在对心理学这种东西很感冒呢。

扯好远阿……第二次去万达试了很多衣服,奔着烟灰色牛仔裤以及真假皮夹克去的,结果买了条短袖连衣裙。是的就是夏天穿的裙子,我夏天在买夏天的衣服,冬天也在买夏天的衣服,一年四季都在买夏天的衣服,我好想念夏天啊。

然后剪了个很恶心的刘海。自从我亲自操刀刘海的这一年多以来,虽然也有过不咋样的作品,但还没有剪成这么难看过。都是因为我的刘海明显的左边稀薄右边正常,发型师说这是没办法改变的因为我的发流就这么长的,于是我思考着如果把右边的打薄看起来不就能平衡了么?结果不知道是我理论错误还是技术太烂,剪成这么难看还说不出问题在哪里。总之不想出门了,老实的继续处理照片吧orz

冬游九寨沟.DAY2续

星期六, 1月 15th, 2011

老虎海以及后面有一片芦苇的不知名海子:

(更多…)

冬游九寨沟.DAY2

星期六, 1月 15th, 2011

经过第一天跟车对路线和景点的熟悉后,规划了第二天的徒步路线。算下来我这天应该走了总共十二三公里,而全程只吃了一根玉米肠两个迷你牛角和几口水,对这一纪录我自己相当得意。而且我选的是跟环保车完全相反的路线,所以一路上几乎都只有我一个人独霸美景,最多的时候不超过五个人,很爽。唯一不好的是下午差不多两点开始,经过身边的车都会停下来要带我,有的说前面的路比较险,有的说说现在已经没有车再上来了。我一律很礼貌的回应,谢谢,我自己走出去。这当然不可能,我既不可能真的自己走出去(这TMD就太远了),也不可能没有车来接(他们要清沟,是不可能让游客住在九寨沟的),所以顶住压力,按自己的计划走吧,呵呵。

花了整个上午的时间,走完了从盆景滩开始的树正沟,全长8.5公里,包括:
盆景滩——芦苇海——双龙海——火花海——卧龙海——树正瀑布——老虎海——犀牛海——诺日朗瀑布——诺日朗中心站

芦苇海,其形成主要是泥石流及坡洪淤积物质不断淤塞谷底,使之变浅,导致芦苇蔓生而成。海里芦苇丛生是九寨沟鸟的天堂,是鸟类觅食、繁衍、栖息的天然场所,海子中央有一条碧蓝的河道在芦苇丛中蜿蜒,状如玉带,随春夏秋冬及花落花开时令变化,芦苇青翠至褐黄,芦花曳荡。(这介绍词,啧啧)

(更多…)

冬游九寨沟.DAY1再续

星期五, 1月 14th, 2011

继续则查洼沟的五彩池,是长海末端一个大夹缝,钙和镁离子含量比长海高,环境深邃密闭,主色调呈鲜艳的碧蓝色,加上池底大量黄绿色藻类和灰白色钙华的映衬,更加变幻多姿,绚烂夺目。

(更多…)

冬游九寨沟.DAY1续

星期五, 1月 14th, 2011

五花海到镜海这一段我是自己走的,大概三公里的路程。

珍珠滩珍珠滩瀑布:如果没记错的话,西游记片尾曲里唐僧四人走过的瀑布就是在这里拍的

(更多…)

冬游九寨沟.DAY1

星期四, 1月 13th, 2011

九寨沟,我只能用很质朴的一句话形容:景色很美丽。

第一天下来,我就拍了三百张照片。三百对于我是什么概念呢?虽然我经常在这里贴照片,但其实我不是个照片达人,即使去旅游一天能拍下二三十已经是了不得了。所以我的卡用了一年多,去了不少地方,包括在北欧的两个月,还没有用完。来成都之前我算了下空间,还可以拍五百张左右,想着怎么乱拍都够了嘛。结果九寨第一天就耗了三百,这叫我后面怎么办呢?于是那天晚上窝在被窝里干了两件事:忍痛删了一百张照片,然后用手机到京东上看SD卡的价格,回成都当天就去买了一张。

即便如此,第一天跟车下来的感受也不过尔尔,觉得景色是不错,但也没有怎么惊艳,觉得玩一天就够了。等到第二天自己徒步,可以细细观察体会的时候,一路上都按捺不住发自内心的愉悦,很想大声喊这儿真TMD的漂亮阿!我是一个不喜欢看青山绿水的人,看我对杭州以及周边的江南城镇没兴趣就知道了,而且我是在景致最少的冬天去的,依然能感受到九寨的美丽,可见在旺季里,这儿就真的如童话世界般了。

环保车的路线是先跑完一条沟到终点,然后倒过来游览景点,最后回到三沟交汇的诺日朗中心站,再去另一条沟。我们的第一站是诺日朗中心站附近的诺日朗瀑布,有瀑布的地方便有大块的积雪和冰柱,也算是区别于其他季节的一大景致。虽然已经不算是清晨,但太阳还没有完全出来,靠近水觉得特别冷:

(更多…)

冬游九寨沟. on the way

星期三, 1月 12th, 2011

起早去茶店子客运站坐8点开往九寨沟的长途汽车。

茶店子开出的长途车有两条路,一条路直接开到九寨沟县,然后和人拼个车到九寨沟口住下,另一条路经过九寨沟口然后到九寨沟县,可以在沟口下车。行哪条路线要看当时的路况,比如是否在修路之类。按照买票时的告示,应该是第一条路线,结果实际上走的第二条线,没做好功课(其实主要是那一片出乎我意料的荒凉,我以为至少在景区附近会很热闹的),路过九寨沟口的时候没有下车,白白又行了40公里到县里,然后又麻烦一番找车回去沟里。

从成都到九寨沟要坐9~10个小时的车,具体时间也是看天气和路况,我去那几天天气都很好,基本上8个小时就到了。而同样是因为山路险峻的关系,只能白天行车,所以无论如何也要浪费两天时间在来回路上。说浪费其实不然,我还挺喜欢一路上的景色的。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便在这条山路上有所体现。陡峭的山崖,湍急的河流,杂乱的碎石,以及地震区的依然残乱的遗迹,和贴着各种建设标语的工地。除了去的路上断断续续的睡了几次外,回来时一路都望着窗外,或觉得美丽,或觉得壮阔,或觉得震撼,或觉得沉重,一点儿也不乏味。

路上停三次车给乘客上厕所和吃饭。厕所便是山里那种茅坑,不过天气很冷,啥味道也没有了。中午那顿饭可冻死了,风穿堂而过,我哆嗦着迅速吃完就躲到车上去了。车窗上结了很厚的霜,坐里面看不到外面,用手是擦不掉的,必须得车开了两三个小时后才化掉。

美女邓叮嘱我,差不多下午的时候让我睡一下,因为车会行过一面是悬崖一面是峭壁的盘山路,怕我心脏不好被吓着。我觉得还好,可能是学了车后大概知道有些地方是看起来通过困难实际上是没问题的吧。车一面颠簸着一面左拐右绕,我想到刚上车的时候售票员给大家发呕吐用的塑料带,我没拿,但很是感慨,因为我小时候坐车必晕,任何车我都晕,越高级越容易晕,一上车就严阵以待,晕车药塑料袋都是必备的,坐车半小时应该是我的极限;是从什么时候起呢,渐渐的到现在,坐上近十个小时,这样不平的盘山路,我也跟没事一样。

贴一点路上上厕所的时候拍的,没办法好好拍,因为太冷了。但就那么几分钟仰头看一下蓝天,以及呼吸一下新鲜空气,便明白好多人对西藏的向往了。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