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ive for 1月 7th, 2011

成都.三顾锦里

星期五, 1月 7th, 2011

锦里,西蜀最古老的商业街道,一条以川西民居风格建筑为主的老街道,洋溢着成都市井特有的喧嚣和随意。锦里兴于秦汉,两汉三国时期,“蜀锦”的生产作坊主要集中于此,被称为“锦官”,又叫“锦里”,唐宋时“锦里”成为成都的代称。在这条不足400米长的老街上,集中了近百家的各色店铺,有传统的饮食、小吃和客栈,也有时尚的商店和酒吧,更有成都本土的创意小店。总之,锦里是体验成都特有民俗风情的好去处。

——抄点网上的简介

锦里我一共去了三次,每次几乎都反复轧个三四趟。在我看来,它是一条以三国为主题的仿古建筑民俗街。杭州的同学可能会说,这不就跟河坊街差不多的么?我觉得河坊街只能算一条商业氛围太浓重的特色街(虽然现在又加进去了什么南宋御城?),而锦里更像一个大园子,有好几条小街小巷,有园林,有柳树,有小桥,有流水,有庭院,你可以逛小店买东西,也可以静静的坐在亭子里看水里的鱼儿。

(更多…)

成都.印象

星期五, 1月 7th, 2011

对于成都,第一眼的印象就是雾朦朦的。坐飞机的时候,广播里说飞机就要着陆了,我等啊等啊还没落地,便从窗子往下望了一眼,啥都看不见,于是想这还飞机还在云层里呢。结果不到半分钟,飞机轰的一声就着地了。不过成都多雾也没什么稀奇,毕竟处在盆地里,倒是我在杭州住的时候经常觉得视野不清晰,以致于某天下过大雨后,走在路上突然发现世界清晰得仿佛近视眼刚戴上眼镜的那一刻而有些不适应了,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公司和我家都在江边的缘故。

到成都后的第二件事以及以后每天都要做的事,就是乘公车。关于成都的公交,有很多话想说。首先,持卡乘车的话特别便宜。成都公车票价一般是1~2元,刷公交卡5折,而且2个小时内随便转乘什么车或者转乘多少趟车都是免费的——这一条在用的时候才发现是多么的省钱,2小时无论是几环也悠到了阿。美女邓给我一张公交卡让我去充值,我问最低要充多少,她说1块钱,我就笑了,说谁去充1块钱?无聊的吗??结果发现,好多人还真是1块2块3块的充。因为有2小时转乘免费的政策,一天下来可能刷卡只需要1~2块,而月底卡内钱都要清零,所以仔细算着的话,的确得零碎的充。我在成都两周,每天至少要坐4趟公车,一共充了20块钱还没用完,全国上下哪儿有比成都更便宜的阿?!

其二,成都的公交站,经常让我这边下了车却在对面找不到回去的站牌。刚到的那几天,我为找车站多走了好多路,都几站几站的走着去找。一部分站点是因为城市大修地铁取消了或者移远了,一部分是因为在单行道上,而另一部分呢,美女邓告诉我,往返的站牌有不少分布在一个路口的两边,而我一般只在路口的一边寻找,南辕北辙自然要多走一两站路了= =

成都人民给老人(我没见到弱病残孕的- -)让座非常积极。让座这种事本来也没什么特意需要提的,但是看见有人让座不难,难的是成都老人比较多,以我每天至少4趟车的量,我从来就没有看见不给老人让座的!而且成都人民的让座,不是说老人走到你面前了你想了下便起身来,他们是老人们刚上车就主动站起来,用亲切的四川话说,你坐这里嘛!有时到站下车空出了座位,但看到正在上车的人里面有老人,那座位也没有人去坐,反正也是要让出来的。不管是打扮时髦的年轻姑娘还是看着脏兮兮的民工,无一例外。对这一点我表示鸭梨很大,因为我的观念里老人并不都是孱弱到需要被让座的,反而我自己这样有时候走了很多路提了很重的东西或者需要坐一两个小时车的人,倒真的需要座位。不过到了成都,便入乡随俗了。就算是没有老人,成都人民似乎都不抢座位的,空出了座位,四处看看有没有需要的人,没有才缓缓的坐下。作为回武汉不久就在公车上听或者经历好几次抢座位呛声吵架的我,对此表示相当的敬佩。

如果提升到人的素质问题怕是太片面了,但是从公车让座的习惯上还是可以管窥一豹的。有时候我想,同样是火炉城市,而且成都人更是以吃辣而闻名,怎么他们就挺温和的,武汉人民脾气就这么火爆呢?估着这跟方言也有关,我觉得四川话调调挺多三声的,咋骂得出狠话阿?武汉话骂人那个气势啊~啊哈~

其他的,比如小吃,以后再写;美女,是不错了,不过话说现在也不比以前,大城市的女孩子用好穿好看着都挺不错的。再其他的,记得再补充,列一下行程,游记照片慢慢弄。

12.23 抵达成都,逛天府广场,盐市口,春熙路;
12.24 锦里,晚上吃串串;
12.25 金沙博物馆,晚上在一品天下大街的红杏吃饭;
12.26~29 九寨沟
12.30 武侯祠,看锦里夜景
12.31 乐山大佛
1.1 跟美女邓两口子逛街买火锅食材,情况很倒霉,还掉了样重要的东西= =
1.2 家里吃火锅,看让子弹飞;
1.3 都江堰,然后找回了掉的东西;
1.4 文殊院,宽窄巷子;
1.5 去锦里买张飞牛肉,回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