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何时听到SD都会被唤起

9月 10th, 2023

上周某天无意间听了大内密谈最新一期讲NBA时代的,讲到了乔丹复出那段历史。本来是睡前准备听一听就睡着了的,没想到主播们过于幽默(杨凯老师真是宝藏主播),笑死我了,丹哥!丹子!还有罗德曼,越听越精神,听到快2点才睡。

就仿佛打开了黑匣子,又把之前大内、日谈那几期谈灌篮、谈井上、谈大电影的都重听了一遍。就觉得特别带劲,边泪目边嬉笑怒骂真他妈太好了。此处插入一条遗憾感受,就一直没听到很懂的女主播女嘉宾畅聊一期播客的(范湉湉的算一个,但是太短了),全都是不熟悉作品的,明明线下的活动和团长90%都是女生!

就像流川面对泽北按耐不住内心的兴奋的想:太好了,他不是徒有其表的天才。我也想说,太好了,井上他不是想靠一部作品吃一辈子的商人,他是一位艺术家。人生中最喜欢的作品,出自这样的人,真是太好了太好了!(本周工作任务还蛮重的,晚上睡的又晚,全靠SD撑着啊!)

一些必备的经验

8月 28th, 2023

昨天一整个下午整理灌高物料,晚上腰特别酸,但是屋子里的空间并没有显著誊出来,看来还要加油收纳了 🥲🥲🥲

离最后一灌已经一周了。空气谷子陆续收货,新谷子的购买也没有停。

四个月的灌,我不仅重新找回灌时代的感动,还融入了当下的二次元圈子。有一天我在微店和店主来回了两条消息后,盯着聊天记录觉得特别搞,截了图发给gaga问你看得懂我在说什么吗?她说完全就是暗语 🤪🤪🤪

盘点一下通过灌学到/接触到的一些混二次元必备的经验:

1、“谷子”很久才意识到是 goods,“吧唧”则是看小🍠解释才知道是 badge!“

2、“痛包”,顾名思义,在包上别上各种吧唧,挂各种挂件娃娃等,丁零当啷,包包负担很重很痛,故叫“痛包” —— 呃……想多了,就是日语音译过来的 🥲🥲

3、谷子的各种形式:PVC,亚克力,立牌,砖,PP夹,摇摇乐,光栅卡,透卡,温感卡,流麻……那个光栅卡不就是我小学时流行的尺子的那种变幻效果吗??(大概现在的工艺应该是做的更清晰了?……)流麻不是不是我小学时送礼界就流行的工艺品效果吗??摇摇乐是不是也是我小学时玩儿的啊?🤣🤣🤣 真是没想到啊,这些这么有历史的形式,叠加上大家的创意,就真的很令人惊叹呢!

4、一些现在工作都能用得上的工艺名词:镭射,逆镭射,覆膜,色纸,血线???

5、一些有口碑的印刷或者谷子店,先赶紧收藏:🍑店“沉墨”;线下连锁店,美丽华,紧急滑铲可以直接在点评搜最近的店;昨天还刚刚知道一个小程序“柔造”,slogan是一件起定的柔性供应链,这概念惊了!

6、谷子发货可以找代发,从工厂寄到代发的地方,代发打包快递。我有好几个物料都是来自金华胡紫薇的代发。谷子也可以寄售,🍑宝三大寄售组:萝卜组、哲学组、心塞组,寄售的话作者连售后都可以不操心,专注创作。对了谷子圈售后要拍开箱视频,从快递盒密封状态拍起,否则扯不清是快递原因还是工厂原因,很难售后。

7、娃娃则是另一个圈子,vd买娃,pxx买娃衣,娃的周期很长,几个月到半年很正常……

8、一些能用于个人群收钱的小程序:小萝卜,拼团呀。也有直接在群里接龙完了,用群收款的。

9、称作者都是“老师”“太太”;截团了可以蹲“掉落”,应该是指下单的时候多做了 一些用于售后换货的,最后剩下的谷子;活动时间安排很紧张的情况下做无聊叫“滑铲”,提前一天才做物料叫“极限滑铲”。

另外也见识了团长组团能力,特别是在819海报策划出来那两天的紧急组团上,要不怎么说招人要招粉头子呢。阴差阳错的居然跟到一个未成年妹子的团 😲😲😲 一开始在工具选择上,她让我们在 excel 里登记,但是统计的时候发现用的极不熟,最后是手动数然后统计的。但是这个妹子很有耐心,所以群里的大家都帮她,反而是好几个群里最早成团的。提交审核后她说她要消失两天,去考雅思(妈呀妹子心可真大 😯 )考完了回归群里,然后让大家投票征求云观影寄物料的包装方式。有人提议她去用拼团呀,她捣鼓了几分钟,回来说“家人们这个小程序未成年人 用不了,我看看能不能用我爸的”,我喷了………

但是想来这妹子真的特别了不起,这么小年纪要对接电影院经理,还连包三场;然后拉群组团,统计信息,这中间要不厌其烦一遍遍的在群里答疑解惑;然后收款,交给电影院,出票;拿着出票的照片去灌运营方的小程序去申请官方物料,等待审核;后续就是接收物料,准备现场签到,分发物料,邮寄物料。特别多细碎的事。真的特别了不起!下一次我还是得跟更有经验的团长 🙈🙈🙈 比如另一个团长,早中晚场各开了一个小萝卜链接,报名统计和款项一起搞定。

以上这些必备的经验总有一天会派上用场 🙏🙏🙏

韭菜的我们

8月 13th, 2023

上个星期灌圈真是震荡了。

本来83过后,大家常规的建设周末应援,建设819告别场。周一官突然放消息,说819早中晚三灌,对应的送朝练、昼练、夜练海报。那天早上我在认真上班中,等到中午去看一堆群消息,脑子瞬间要炸。一边和大家一起去微博留言咒骂路画,一边到处蹲消息。真的敬佩团长们反应迅速,极限组团,一灌三连,云灌可寄。灌人们谁那天不像无头苍蝇一样,人手至少进三四个群里蹲着。

发现还是有挺多人价格敏感的。还好有工作的我,几十块钱还是可以豪爽的花起。我猜灌人基本当天3场打底,6场保险,而我买了9场,也就是3套海报,算上了云寄路途折损概率。而我本人只会去一场杜比安静告别 😮‍💨😮‍💨😮‍💨

先记录一下吧,哎。怎么说也是最后一周了。幸好收到了很多好谷子,收到了很精美的书。

过去的40年完全不懂篮球

7月 30th, 2023

最近通过b站补了点课,发现我从来未曾懂过篮球。我一直以为篮球是一项主要靠个人能力的运动,我也不喜欢看NBA,觉得过于依赖球员的个人身体条件和炫技。看完了对灌篮大电影中的战术解析后,我整个惊呆了。原来篮球是这么一项精密计算的运动,下半场山王狂潮后湘北做出的第一个调整,是把在底线发球的人从三井换成了赤木。也就是几厘米的差别,泽北就不用跳起来防三井,但需要跳起来防赤木;就因为跳起落地耽误的可能不到1秒的时间,泽北就赶不过去和深津一起夹击宫城,宫城就可以突破,真正秒级响应🤣🤣🤣

也更加理解了篮球对体能的超高要求。要在40分钟内持续保持清醒的头脑贯彻战术,时刻观察场上队员的站位和瞬息万变的跑动,补位协防的敏捷判断和动作准确度,这些都需要体力体力体力!!因为一切都是秒级的!!!(而与此同时,我觉得这项运动和乒乓球有一些相似呢,在业余观众没反应过来的时间里就完成了战术的实施)

也“小看”了三井的能力,真的是很全面很有经验的球员,这方面可能甚至是超过赤木的。但是听完东川老师的播客,我也很遗憾的认同:安西教练没有看上赤木和三井的能力,他们只是很爱篮球刻苦练习积累了很多经验的“普通优秀”的众多孩子之一,但是并没有十分天赋(哎);是樱木和流川枫激发了安西,让他燃起来,在全国大赛里重新成为一个真正的教练去指导球队,不管是在战术上还是在精神上。

现在看湘北山王战漫画,可以仔细的看每个球员,站位,动线。再次感叹井上的牛逼。篮球真好,热血真好。

三延……

7月 18th, 2023

10次观影,其中6场应援,含两次最高级别的杜比纯享,贡献电影票15张。

花钱超过5k,里面包含两套东映手办3k,记不清多少交了钱还在空中飘的空气谷。

各种煽情的事和话也说了,最后的ending也做了。

结果告诉我三延??手机里十几二十个群都炸开了锅,看消息看得我眼睛累。

我心里五味杂陈。最后的一个月,我觉得还是多干点忠于原著的事吧。

先记录一下之前所有的场次:

  • 420 首映,光谷华谊iMax
  • 🎏 422 应援(林酱团),恒隆激麦
  • 503 光谷K11,国语
  • 514 中影天河,获得cinity海报
  • 601 群星城博纳
  • 🎏 610 应援(林酱团告别场),恒隆激麦
  • 🎏 701 应援(超胖穷灌团),梦时代
  • 🎏 708 应援(湘北山王对抗场,站山王),国金
  • 🎏 709 杜比安静纯享(杜比官方观影团),万象城
  • 🎏 715 杜比安静纯享(luoxiaoxue告别场,抽中场刊),万象城

没有一招通天下的用户体验

7月 16th, 2023

715完成了我的最后一贯,杜比,位置很好,中奖了一本场刊,还空买了一张票凑齐了淘票票的所有纪念票面。但是现在还不想好好的告别呀,还有很多谷(也是本轮学的新词)在空中飘着……

最近参加各种应援和团购谷,加了十几个群,TB、微信小程序、小红书、微店、咸鱼、快团团、QQ纯熟的轮番切换,每天看消息看得眼睛累(但乐此不疲)。参团接触了两个新小程序:”小萝卜报名”和”拼团呀”。作为一个常年致力于用户体验设计,特别是在“让用户一次性顺滑的完成一件事的全部流程”方面非常在意的产品经理,“拼团呀”的用户体验设计真是惊掉我下巴!

从上面流程图可以看出两个在用户体验方面的大忌:

1、操作中断不顺滑:我下单后需要中断在小程序的操作,退出在微信/支付宝里付款截图,然后再进入小程序传凭证

2、人工备注很多内容:由于整个支付和确认几乎是人工操作,小程序就起了一个记录功能,为了团长能够把人和账对上,就需要我们团员再各个环节各种备注(如上图黄色框)。我有一次就在过程中记岔了,付款的时候把订单号错记成钱款打过去了……

However!这个小程序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团使用,而且大家的操作也是越来越顺滑,哪怕是第一次使用,也会看团长发的冗长的团购操作说明,完全没有大惊小怪和抱怨(当然还是有很少的人用不好,团长需要不停的提醒上传凭证)。

这是一个非常非常细分的市场,我好好的思考了一下这里面的逻辑。

需求

常规的社区团购或者电商服务,团长和团员是卖家和买家的关系,买家是上帝,卖家要提供好服务,平台要提供简单便捷的操作,以促成下单转化。

但是我们这种粉丝向的团,团长才是上帝,我们是求着人家让我们付钱参加的,所以平台主要是要服务团长而不是服务我们买家。

团长大部分是有自己工作的普通人(即无商家账号,收的团费不上税),开团只是兼顾自己的爱好(里面不乏有团是盈利的,但是粉丝都认这个辛苦钱),所以选的APP需要解决好团长的便利性需求。团长的需求或痛点有以下几点:

1、团长是个人,不是商家,不能用商家收款账号,也不能产生上税的行为。

2、收款:微信点对点的转账,超过一定的频率会被判为可疑账号,导致账号被锁,而这种转钱的频率在参团期间是一定会发生的。所以APP要解决这个问题。我猜测拼团呀跟微信/支付宝有协议,通过这个小程序获取的团长付款码带有一定的标识,向它转账不会被判可疑。

3、提现:微信、快快团等大平台对钱方面的规定很严格,不能随意提现,且提现有手续费。故需要寻找能简单无损提现的工具。拼团呀只要团长实名认证,绑定银行卡就能申请提现,实时到达团长账户。它在协议里说了要收技术服务费,不知道现在是不是免费或者团长将此部分费用平摊到了商品里,暂时没听到有团长说到这一块。

以上三点关于“钱”的痛点是团长的核心需求,其它的比如团员操作的复杂性,团长人工审核的复杂性,双方都可以忍受,谁叫我们都是为爱发电呢!

购买715的杜比电影票是我第一次用拼团呀,到现在跟团一通操作简直如流水般顺滑。这些年互联网用研把人的行为和心理都摸得透透的,提升用户最短操作路径就是提升付费转化率。这个时代难得再一次用到这么复杂的APP,证明我们很多人还是有耐性和学习能力,爱能胜过经过严谨科学和实践验证的用研理论,真好呀。

如果在青春期遇到这么一部剧……

7月 2nd, 2023

上周五中午,设计师阿昭和周慧敏港大妹三个人嘀嘀咕嘀嘀咕了一中午。晚上和阿昭一起下班坐车回家,我问你们在聊什么,她说最近连连看到中考高考分数线高的吓人,于是联想到她两个女儿(最大的也就下半年升小学三年级而已……)就特别焦虑。她说女儿学习一般,资质也不算好,如果考不上大学考个大专也能接受,但是如果连高中都考不上,去了职校,接触一些乱七八糟的人遇到一些乱七八糟的事,那可就完了啊!!所以她中午和两位95后年轻人聊天,想着她们没有走偏并且还挺优秀,想知道她们学生时代是如何度过的,以及和家长的关系。

令我们都非常惊讶的是,周慧敏学生时代居然是个性格很差的叛逆少女——虽然我们觉得所有的根源应该是家里有重男轻女的长辈,让她妈生了小她五岁的弟弟。她是家里的长孙女,所以老人很疼爱她,说她听话,她就想难道是因为自己听话你们才对我好?那我就不听话了!常常跟妈妈吵架,一生气就离家出走到朋友家,不回电话;可以一个月不跟妈妈讲话;直接跟外婆说就是你让我妈生了弟弟;家长不在的时候会把弟弟锁家里她自己出去玩儿等等。

沉默了一会儿,我说,还好她出去混儿玩儿的朋友,应该都还是挺正常的同学朋友,没有认识违法乱纪乱七八糟的朋友,所以还是能身心健康的走到现在,成为我们工作上很得力很积极的帮手。

这个周末我又开启了SD应援场。看了这么多场,依然很爱很爱,比赛激烈之时依然能屏住呼吸跟着一起紧张。我突然想到周慧敏的叛逆,然后想到我自己……高中的时候我也内心也特别讨厌父母啊。如今虽然我没有当父母,但是我的年纪已经很能够理解父母其实都是特别普通的人,有很多缺点,他们也有他们人生中随时要解决的问题,他们可能没有做到90、100分,但是也做到了7、80。而我也可以理解,青春期的女孩就是会讨厌父母,哪怕他们没有做什么错事。最近刷《重启人生》,女主重启几次长到十几岁青春期,每次对爸爸就是生理性厌恶,油腻,无聊,窝囊等(在重启第三世的时候,她终于边恶心边和解了,看着太感慨了💟💟💟)

所以,那个时候的我,是怎么去疏导自己的情绪的呢。灌篮高手啊!✊✊✊ 在现实世界中内心压抑却没有最后崩溃,学习考试压力巨大却依然能够坚韧面对,没有暗黑,没有畏惧,因为灌篮高手啊!✊✊✊ 抬头可见的流川枫的那张半身像,也不知道是不是他的名言 “I hate lose”下签上“so do I”;偷偷的看全国大赛篇漫画,平静的表面下热血沸腾心潮澎湃,没有对生活失去希望,因为灌篮高手啊!✊✊✊

我很幸运在我的青春叛逆期迷茫期里遇到了这么一部作品,让我以后的人生基本是没有走歪。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灌篮高手确实是我的青春。尽管我特别不屑与喊80后爷青回的这些人混为一谈,因为它对我来说不只是一部动漫,而是青春本春。

😅 没想到第一次正儿八经提笔写是因为这个缘由,毕竟现在还沉浸在“灌-应援-买谷”的情绪中。接下来两周都会去参加应援,直到下映。珍惜!

五月总结

6月 4th, 2023

又是一心扑在工作上的一个月。

这个月里我再次理清了我的思绪:如果这个产品能够成功,它一定是从内部管理到市场的成功,而不是营销的成功,也不是领导发话的成功。 开发和产品运营的协同至关重要,但是经过接触发现思维,工作方式,工具,都有很大差别。一个演习流程会开几个小时,第二天真演习起来发现昨天都白干了,全部推翻。开会的时候我内心就只翻白眼,幸亏周慧敏顶着。不过回来我思考了一晚上,去理解他们为什么有那样的想法和反应,如果让沟通更顺畅我应该如果改进?

新产品运营这一条线,外表已经成型,每天对着官网盘点,该有的基础设施差不多都有了,而且看上去相当不错。但是滚起来呢,依然觉得心里很没底。

按照我以前的习惯,早就掀桌埋怨懒得推进了。这一次,我也许可以push自己改进一下,在最不擅长最没耐心的环节,有耐心推进下去。z

对部门内部,则是加深对产品和程序员用户的理解。我连续两周分享会都做了分享。第一次是对着首页,跟大家重新一起从头审视我们理出的关于产品的特点——一个奇怪的点,大家明明都是每天对着这个页面在看在完善,但是做着做着就和上面的内容脱离了关系,觉得它不过是一种好看的营销话术,而不是来自对产品真正的提取。

第二次分享则是早就想做的“与程序员相关的设计元素”。这个话题我需要收集一些材料,包括黑色命令行界面vs图形化界面,前端vs后端的一些历史,一些结合她们工作的案例。本来开了个头就搁浅了,但得亏部门两条线的具体工作有港大妹和周慧敏去负责落地,我可以有时间把这个分享完成。也算是精心准备,写了文字材料,但是为了讲述效果我自己也想了解说词,应该来说是挺成功的——谁能想到我基本是没写过代码,还在这里绘声绘色的跟她们讲命令行,画了一个模块前端后端分别处理的部分呢?!这也给了我极大的动力,想今年完成一套对部门新员工关于公司数据库产品的入门教程。

而PPT那条线,整个一个大无语。时隔两年多,公司第一次举办发布会级别的大会,我们给总经理做了发布会级别的PPT,从内容组织,到视觉设计,到一遍遍精修的演讲稿。结果因为议程离谱的安排,总经理最后不讲了!不管那些转发品牌部通稿的人,我是肯定要代表我们部门的作品发声的:

至于生活上,一头埋进灌高的世界。重新看TV版,日语配音的。理解了井上为什么如此不喜欢TV版,这节奏,边看边乐,但是沉迷啊!倍速是不可能的!虽慢但精彩啊,好像是第一次在这么仔细的在日语配音中听到流川枫的少年音,或许我当年就没有怎么看日语配音,真的感觉很不一样。以及流川枫真的帅爆……呵呵呵😄😄😄

对灌篮的投入真的慢热,一开始本来只想作为中年人,年轻时的挚爱已经风轻云淡,就尽自己力量冲点票房,参加应援罢了。结果还是投入进去了,买周边啊……哎呀。

Tony的职业偏执

5月 28th, 2023

周末又去找Tony杨子做两年三次常规的剪短烫卷了。

洗头、修剪、软化、上杠、开烫、上定型水,虽然步骤多,但是每一个步骤的时间都是可预期的。当你觉得终于烫好了吹干就可以结束的时候,就开始漫长毫无上限的Tony造型时间。

Tony真的不管你是弄完头发出去后立即钻进油烟小馆子吃得满头大汗,或是直接回家洗澡睡觉,她一律当你出了这个门就立即要上红毯,把你当明星一样特别专注的吹,拨,涂抹,揉搓,吹……在这段时间里我不再是一个付钱的客人,我的头不由我做主,而成为她的作品(心里苦:早前咱不是说不要刘海了吗😳😳😳 )

我的Tony每次完了还要对作品拍 “定妆照“。我看她朋友圈里会贴一些作品,但从来没有出现过我的,不知道会不会出现在她某次出去学习交流和教学的案例中。每次拍照我都很紧张,怕脸上肉多,双下巴,耸肩齁背。但是Tony不care你,她只关心她的作品那个花烫出来的形状,波浪的纹路走向等等。

今次似乎是唯一一次她全程亲自给我上杠,因为需要演示给助理新人看。插一句,店里有一位烫染师者这些年陆续给我烫过至少三次,我是眼见着他从还是学徒的精神小伙儿,现在成了一个痴肥的大叔,不过好像技术还不错最近还得奖了。说回来,Tony这次对成品特别满意,真的拍了好久,一手拿着手机找角度找机位,一手拿着梳子不停的轻拨调整,中途还重新回去吹、拨、涂抹、揉搓、吹了一次,我真的又僵又饿又想上厕所。我不知道为什么每次都配合她,可能是出于对她对职业认真的尊敬吧 🙉😖😩

用产品思维解决把吃饭速度降下来的问题

5月 21st, 2023

4月中旬的时候,我立了一个flag:要把吃饭速度降下来,并主动宣告给了gaga等几个朋友。

为什么突然立这个flag呢?因为4月中旬的某天我突然被要求去负责一个需要挂图作战的项目。持续了一年多平稳有序的工作节奏突然陡然提速,并在接下来的一个半月内都要保持高速运转。开头两天情况还比较混乱,我和项目组的大家都在调整适应,那两天我中午吃盒饭吃得巨快——我原本吃饭的速度就很快,那两天更快了,吃完我撑得直翻白眼……随即一道闪电划过我的脑子:我为什么要吃这么快?虽然这个项目时间要求很高,但并不意味着中午的午休没了啊?中午照旧有一个半小时休息时间,我也不会利用这个时间干任何工作,我为什么要比平时的吃饭速度还要快呢?

显然是紧张的情绪影响了我的行为。我开始回想过去很长时间里,我频繁的处于“怎么突然这么饿啊必须马上吃点东西要不然要晕——飞速狂吃海塞——吃撑——过了几个小时怎么突然这么饿啊…”的循环中,aka血糖不稳,升糖太快。我心想我可得认真降一降这个吃饭速度了。

我从小吃饭就特别快,被家长要求的;以及可能小时候物资匮乏吧,为了能在多个人分一份食物的情况下里能抢多一些分量,我很能忍烫。比如小时候周末家长会给我们小孩儿做牙签肉,一出锅我可以立即一根接一根往嘴里送,一口一串流畅不打哏,我妹肯定就嫌烫了吃得慢。

我当然知道吃饭快的弊端,也试图想改掉这个坏习惯。比如看到科普文章说,一口饭要咀嚼20~30次是比较合适的,于是我吃第一口饭就开始数数,这个行为基本没有坚持过第三口的;看到科普文章还说,一顿饭吃个七八分饱是最好的,于是呃……应该没坚持过第二顿;这些理论都很对很对,但是做法特别反人性。反人性的事是无法坚持的!😈 👿 👿

这些年我好像养成了产品思维的本能反应,对很多日常的事情或者非产品的决策也会用产品思维去解释。所以在决定要彻底解决吃饭速度的问题后,我突然也想用产品的思维去考虑解决方法:即从用户入口开始,梳理用户旅程,看看整个旅程中有哪些环节,以及每个环节是不是都可以做一些事情,来让整个问题推向解决的目标。

于是我仔细回想并梳理了一口饭从入口到吞下去全过程中,我自己遇到的场景和行为,制定了以下几条规则:(每个人情况不同,我只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分析)

1、往嘴巴里送食物时,不能塞满嘴巴,一次送入的食物量是能让咀嚼肌舒适咀嚼的量。(塞多了只会象征性咀嚼两下然后全盘吞掉!)

2、烫的热的不要进嘴巴,很容易吱溜下肚;等到温的时候吃,哪怕会损失口感;

3、咀嚼时,米饭面条要咀嚼烂到能尝到淀粉的甜味;其它食物也要咀嚼到烂,没有结块;不能囫囵吞枣!

4、当肚子有饱的感觉时立即停止进食,不管需要扔掉多少食物;如果觉得浪费,就打包,放到下顿吃。(我对口感毫无追求,不存在要趁热吃凉了不好吃的情况,只要有营养我都吃!)

5、当感觉肚子有一点饿的时候,尽快找点东西吃(慢吃),避免饿得血糖降低要快速猛吃来提升血糖。

我自己“内测”了两天,发现以上条款完全可以落地,一整天都没有饿肚子的感觉,于是我向朋友宣布了这个flag。前面说了不人性的设计是不持久的,所以在落地执行时我决定:

一)只做“降速”这一个目标,不改变吃的东西和份量。绝不干“既然都是为了健康,那干脆咱们把吃的也一并改成健康食品吧”的事,该点盒饭点盒饭,该吃螺蛳粉吃螺蛳粉,打工人没有那么多时间放在吃的上!

二)“差不多就行了”,即不必用卡尺去百分百严格定量判断每一步是否达标,做到八九十分就行,慢慢来。

我以为要“慢慢来”个个把月才会适应,并逐渐养成好习惯,结果一经修正绝无再犯,第二天之后就基本没再高速进食了。这主要是因为正反馈来得太迅速了:

1、每天的状态很舒服,肚子不饿也不撑得难受,顺应人性自然而然的就能“坚持”;

2、以前经常胀气,特别是我塞满了一肚子东西去健身(怕练到一半饿得低血糖),教练帮我拉伸臀部的时候我特别想放屁。自从吃饭慢了后基本没胀气过了。查了一下原因,原来大口快速吃饭的时候,也会让很多空气一同进入胃里,造成胀气。

3、开始实施的第二天去健身,已经一年多没提体重放弃劝我减肥的教练,突然问我怎么好像瘦了,作息正常吗?是不是在调整饮食?你还干了啥别的吗?(更搞笑的还问是不是在备孕🤣🤣🤣)。其实她不问,我自己也能感受到啊,哪怕就一天,胃部那一块就没那么凸了,穿的衣服也松了。

4、以前老害怕一天在外中途饿了会低血糖,现在全天都不饿,血糖平缓,形成了良性循环。

flag立到现在才过了一个月,在这一个月里还附带收获了其他的改善:

1、以前起床后满脑子想的都是煎包,千层饼,热干面这些够味儿的早点,最近起床一想到这些东西在嘴巴里经过仔细咀嚼后留下满口腔地沟油的油齁味,就有点恶心。最近这个星期,居然开始自己早上煎鸡蛋然后带个欧包上路了。

2、中午在公司点盒饭,便宜但味道重,当吃得快囫囵吞枣的时候觉得挺下饭的,一旦开始仔细咀嚼就觉得咸了,一盒米饭吃完往往菜才干了一半。于是加入了周慧敏的拿水涮菜的行列,涮过之后咸淡刚刚好,可以把菜都干完,饭看肚子情况。

3、今天去健身,教练强烈建议我去称称体重,说感觉我这段时间瘦了挺多的。

写这篇的时候,我察觉到近期在规则执行上有些松懈:吃饭还是会咀嚼仔细,但是速度是越来越快了,不舍得放弃吃不掉的食物,有点撑,造成血糖波动,有时候明明肚子不饿也要吃些零嘴。趁复盘的时候,提醒自己下周把规则紧一紧。看来“产品理念”也是得常常review,要不然会渐渐走偏。

最后贴一篇正好在此期间看到的顾中一老师的科普文章:

https://mp.weixin.qq.com/s/gxZT7EVNjndm2yLnvUZf9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