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ive for 4月, 2017

主要还是说去演了个出

星期三, 4月 26th, 2017

在客户单位蹲了快一周写方案。连熬了两个夜,三点半,一点半,白天没休息,居然精神也还蛮好,可能是不用在公司坐着见牛鬼蛇神心情舒畅,也可能是前段我叫苦的学霸作息把我给锻炼出来了?

和一个虽然算不上新来但是也算新一批的同事(男)一起。他真的是人际关系搞得很好,把客户那里每个我们公认难搞或者懒得理的人,都哄得很好——这里是褒义,不是那种阿谀奉承跪舔的好,对我们内部人也一样的哄得很舒服的好。有一客户大姐跟大领导说,这人太好了你一定要重用啊,大领导说在客户那蹲了几年都没听过这样的评价。前两天这人居然说,觉得自己三商都挺低,智商低情商低还有一个忘了什么商也低,是个随时都可以掀桌的人;我说什么?你是在讽刺我吗?

其实我看着他,觉得他这种能力好像是我一辈子也无法企及的。不过话说回来,我也并不为此而自卑吧,阿水以前也说过,世界之大什么人都有,也是有人喜欢我这一款的=_=#

今天去体了个检,N多问题。其实我自己都觉得没什么,不过有几项还是交钱做了深入检查。身边的同事朋友提到体检,总会觉得害怕,怕检查出来什么病。我好像完全没有这方面的想法。我也讨厌去医院,但主要是讨厌一帮陌生人坐在一起排队,在嘈杂的环境里很无聊,要憋尿,还要查体重(我才不会查呢签名放弃!)。对于检查出的问题吧,因为天生的构造或者是基因突变生的病,我无能为力;其他的问题,我觉得基本都是生活习惯引起的。我的大部分生活习惯都还不错,我自己也很注意,所以这部分不会有大问题,而另一小部分不健康的,我在做的时候知道其后果,并且也享受了其带来的利益(比如钱,领导或者客户的好感,做成一件事的成就感,或者就是单纯的爽),所以没啥好纠结的。总之就是全程坦然的心态。

啊,其实这篇主要想说,星期天我去演了个出。星期天钢琴教室上公开课,头一天老师电话我想要我去和她表演四手联弹。我十分犹豫,一来曲子两周没练了根本不熟,二来我要全天加班写方案啊……但我还是答应了,纯粹就是内心里无理由的觉得,我应该参加,我总是要在众人面前弹奏的,不要逃避。

其实还是挺开心的经历。早上去练了几把,很差,但我心情很平静,就死马当活马医的想法。结果走上台坐到凳子上后,作为一个久经沙场的售前宣讲人员,我的心脏居然都快要跳出来了,弹完后身体还在抖。弹错了好多,但是没有关键性错误必须要停下来的(这对四首连弹配合来说特别重要),都被老师压下去了。不过逼自己走出了第一步,特别开心呀。附照片——看到我弹琴的表情都想笑了,明明紧张的要死,怎么好像看起来很漠视啊……

(更多…)

环境

星期日, 4月 9th, 2017

反正这段时间都觉得诸事不顺。

星期四晚上去上钢琴课,结果没练熟,不予上课,要我多练一下,课改在星期六上。

就觉得挺无奈。我发现一个现象,就是我私下已经练得还不错了,一首曲子中间可能打一两次小梗,结果一到老师那里,就只能弹出练习50%的水平,几乎可以每一句都打梗,无法连续弹出10秒钟的流畅旋律。作为一个目前擅长售前宣讲的人,我当然知道台上和台下是有差别的,台上一般只能发挥练习的八成水平,所以台下更是要付出120%~200%的努力。但是现在是台上只能发挥50%的水平,我就有点无解了。

不过归根到底还是不熟练造成的,这种不熟练也不是粗犷的对于曲子本身弹得熟不熟的问题,还包括,当连续练了一段时间形成一些身体本能记忆的时候,换到另一架琴,高低不同,坐的位置不同,触感不同,发出的声音不同,都有可能影响最后的结果,而且这种影响对我来说还挺大的。

所以只能更加精致熟练,才能抵消一些其他因素带来的影响。

而且我目前这首《草原小姐妹》是要和老师四手联弹的,配合度要求很高,更是不能出一点儿错。老师说,现在开始想给学生准备一些真正可以拿出去演奏的曲子,特别是小朋友们万一要真的出去演奏,不至于临时准备。为此她准备入一台三角钢琴,让大家都体验一下走台的感觉,也不用太大排,场,就叫一排小朋友坐在下面听你弹奏。她还想每年搞一次汇报演出,想定在9月,需要准备的场地,乐器,音响,录像,宣传等等各种现在已经开始着手准备,现在有空就跑联系上的钢琴工厂,看琴,并开始学会调音,拆琴,上弦,换配件这件修琴的技术。()

每次听她兴奋的讲着这些事情,作为一个外行我几乎插不上话,但是觉得特别特别好。尽管她在其他生活方面有些还是挺雷的,比如在俺们乡下小区新开的美发店一次充了2W块会员并敢在里面做超声刀这种很有技术含量的美容,比如用些一看就是不靠谱的方法减肥,比如给我墙裂推荐完微微一笑后又墙裂推荐三生三世,也不像一个传统的妈妈以孩子为大,在她跟我列举了一长串最近很忙的事项中,只在倒数第二项轻描淡写的提了下最近儿子病了还要带去打针,但是一旦谈到自己的钢琴事业,真的既专业又激情,既敢说执行力又特别高。

我想看到我身边的这些人更多一些。我想跟他们在一起。

为什么这么说呢?这也是我现在心情一直很郁闷的一个重要原因。我每天所处的工作环境,我的同事,层次太低太屌丝。这句话很那什么,但我也行不到更合适的词。你能不能想象一个高科技IT公司里,旁边的同事说的每一句话里面都带一个B字或者BIAO字或者TMD?不是偶尔的情绪发泄,而是每天常态化的用语?经过大半年的浸淫我越来越受不了了,时常会觉得我是在一个民工工地上班吗?三个男将,可以为去成都出差的机票和酒店讨论一个星期,“你在哪里订票啊”“要600多啊,要不过两天看有没有便宜的?”“你买保险吗?什么保险”等等,就是这样的问题,在200块钱或者20块钱上下不断的讨论不能定夺,一个星期都在讨论!!拿这个时间去提高点工作效率那点子钱不就回来了吗?!他们不懂规矩,不遵守规则,心又是极其的玻璃敏感。我每一次被领导叫去谈话沟通他都要跟我强调,要对同事好一点。原因在于我一年以前喜欢在群里骂人,不给人面子,后来反省了之后我只是在小范围内,十分中立的提出我的建议,这也不行,被解读为“就你知道,你又要在我们面前发指导意见了”。我明明在讲我或者我们应该怎样,聚集在我们身上,他们就非要聚焦在“你又……”上,最后结果,他们觉得没面子,我觉得莫名其妙。

唯一能欣慰的,就是可以跟着大领导。最近我在招人,由于以前没有经验,所以也会到处请教,发现人和人的层次真是天差地别。我的屌丝同事面试,会从网上搜很多技术题目,把人家考倒;大领导先根据我们的技术构架分为几个层次(底层框架,数据库,UI),每个层次里设计场景,就是我们工作中实际会遇到的问题,去问对方看怎么解决,一方面考察对方的技术,一方面考虑思维的逻辑性(是先框架后具体条理清晰,还是揪住一个小细节不放)等等。在觉得一个人还不错,可以叫来谈待遇的时候,我们会填一张表给HR让他们有依据去谈钱,我的屌丝同事告诉我,要多写缺点,比如只会开发不会项目管理,这个技术里只会XX不会YY,专业不对口等等,我觉得这些理由很牵强(比如我就招个写代码的需要什么项目管理经验?),而且试想如果公司给我说的话都是这种鸡蛋里挑骨头的感觉,我会判定为无理取闹而充满愤怒;我又去请教大领导,他说不要提人家能力不足,就提他的能力需要提高,我们这里能有平台,愿意给他这个机会这个角度来谈。同时大领导还建议我们面试的时候给人家介绍清楚我们公司、部门和产品情况,要让人家了解我们,双向选择。所以尽管我现在要招程序员主要考察技术,根本不需要我去面试,我现在也加上了这一环节,专门准备了我们自己的情况去和人家沟通。

不过目前一个人也没招到,面试放鸽子率很高啊,噗……这个以后再说。

昨天晚上边看奇葩说边在想,那个我已经多年不看的央视,有时候被黑得特别惨的央视,其实还真是特别厉害啊。眼前的一排人,马东罗振宇张泉灵都是央视出身,包括还有一些我们熟知的央视主持人,他们现在都跳出体制外自己创业,就算是仍在体制内的,比如说最近又特别火的董卿,这些人的知识存量、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和我们这些普通人比起来,简直就在上面N个层次!尽管也许他们本身就很优秀,但是央视这个平台绝对功不可没,手握最好的资源,可以结交最优秀的人脉,优秀的人思维发散碰撞。环境是如此重要,所以为什么要去好的学校,为什么要去好的公司,为什么想要和优秀的人混在一起?这就是为什么。

never go

星期二, 4月 4th, 2017

堂弟,周五下午在公司组织的东湖绿道快走活动中,心梗猝死。

无法用语言形容我们所有人的震惊。这种在新闻里面才能看到的事情,居然发生在我的亲人身上。

前天大早去送他。说实话,我非常怕,我回忆这几年里都找不到任何一件令我这么害怕的事情。一方面,我害怕见到遗像和遗体,如果亲眼所见那么不愿相信的事也真的就成了事实。另一方面,我害怕看到他亲人的惨状,他妈我小娘娘,对儿子是种有点神经病的爱,小时候有一次我弟早上去上学,出门前随便说了一句下巴有点儿疼,于是白天上课上得好好的小娘娘就把他拖出去看医生,这样的事情不胜枚举;他老婆是他中学同学,应该也是初恋,后来分开一段时间,再后来他结婚了,发来的照片我一看,说怎么好像你大学里谈的那个啊?他说就是她,兜兜转转还是同一个人,呵呵。很辛苦的怀孕,生下双胞胎一对,不到一岁。

虽然说是去送他,虽然也数度落泪,但我现在感觉非常奇妙。我觉得他并未离开——并不是电视剧里演的那种骗自己的感觉,我也说不清了。可能是一周前和爹爹的遗体告别时,看到的是苍白的脸,明显是逝去迹象的;而见了堂弟,好像和平时无异,只是睡着了一样;遗像是彩色,就好像他的工作照一样。给平辈们发了气球,说在上面写一些纪念哀思的话,放飞到天空,我拿着笔,脑子里一片空白,鼻子一酸,把笔递回去,说我写不出来,因为我觉得他没离开。

反正每次和他见面,我们也并没有多少话聊,我可以当他又去日本工作了。

我妈问,你有跟同事讲这件事吗?我问为啥要讲?她说提醒他们注意健康啊。好吧,我就遵妈嘱。堂弟小我一岁,小时候就非常肥胖,后来去日本工作后,作息规律,坚持跑步锻炼,回来时见到的是身材正常的帅小伙儿了。不过听说这边找到工作后,和爸妈同住,饮食非常不健康,爱喝饮料,身材又像吹气球般胖起来。心脏并未听说有什么问题,但也可能自己有不舒服的感觉却掩耳盗铃。工作压力据推断其实还好。所以三四十岁的朋友,特别是男性,要特别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