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数第二顿吃不腻的早餐~~
然后今天终于见到了Email预定的Neou Keo真身,今天是他开车带我们游外圈。吴哥旅游按照景点远近分为小圈、大圈、外圈。经过这么几天,我觉得小圈就是寺和寺之间靠脚走过去的,大圈就是要坐tutu过去的,而外圈得坐小汽车才能到的。
Banteay Samre 班提色玛寺
Banteay Samre稍微有点偏远,但坐Tuk Tuk欣赏路边乡村风光还是不错的 这里的特征是周围高高的围墙,在吴哥其他景点并不常见,这里游客很少,保存也还是不错的,尤其是回廊结构,也有一些有意思的浮雕~~喜欢清静的人们,来这里是不错的选择~~~
生殖崇拜的代表物Linga在这里体现得特别多,屋顶上都是~~~
阿珍早早就转出去了,我一个人悠闲的逛着,还可以玩下自拍~~
然后是今日意外——这个坑里的五座Linga就算在生殖崇拜遍地的吴哥寺庙里都算少见,不知道是不是被这阵势给威慑住了,我左脚踩进来,没站位,整个左半身轰的倒地了(但在倒下过程中拿着相机的右手一直很敬业的悬空举起以保护相机未磕碰到任何地方)。因为Banteay Samre游客很少,实在静谧,摔倒声惊吓到了前面的一个中国女孩和两位外国友人。我挣扎着抓住一只Linga爬起来,向她们示意我没事,然后坐在Yoni坑旁休息。这一跤摔得真不轻(虽然我本能最先担心的是我裤子破了没),瘸了我半晌,回去后发现淤黑了一片。回国后我遇人就掀起来给她们看,看到她们瞪大双眼被吓到的反应我就很得意活活活~~
阿珍的得意行头,这一身都是她前一晚在夜市斩获,上衣7刀裤子7.5刀,在夜市上来说算是贵的,但贵自有贵的价值,据说料子很舒服,上衣的设计很独特~~
Banteay Srei 女王宫
虽然游吴哥按照远近顺序一般由小圈游到大圈再到外圈,但这个顺序在历史时间的排列却是倒叙。从历史时间轴上看,按照宗教和建筑材料我觉得大致可以划分三个时期:建国之初的红砖材料建筑期(基本就外圈)——鼎盛时期由红砖建筑完全转为石头材质(主要在大圈)——由印度教转为佛教(主要在小圈)。所以这日的行程看到的建筑大半都是红砖建筑,而这座Banteay Srei就是红砖中的精华。
Banteay Srei建于967年,被喻为吴哥文明里的珍珠。它虽然被翻译成女王宫,但是跟妃嫔、女性这些毫无无关,它是罗真陀罗跋摩(Rajendra varman)给他的国师、对他思考整个哲学信仰最有帮助的大高僧,赐给他一块土地盖的寺庙。之所以叫女王宫,因为寺庙中雕刻太过精美,喻为东方的蒙娜丽莎。这个时期的建筑虽然开始以石头为主,但没有完全放弃红砖,雕刻在质地很细的红砂岩上做出,极尽繁复细密,当年发现吴哥的法国人也偷走了这里的不少雕像。
女王宫的引道旁的柱子全部是Linga生殖器,用以纪念印度教里最大的神湿婆神,他同时操控着两股力量:创造和毁灭
此时阿珍走在我前面一段,但我觉得有义务让她知道这些柱子的含义,但游人这么多我又不能直白的喊出来,于是我边指着柱子边大声的喊,“Jewel,你懂的!” 阿珍听到,立即一副“哦收到!我懂的”的神情,极其迅速的整理好衣服头发,又极其自然的往某根Linga上一靠,摆好姿势。我顿时石化,但还是勉强按下快门……我翻了个白眼跑过去问,你在搞毛啊我让你看这些柱子是XXX;她说啊我以为你叫我趁现在没人赶快照相呢- -囧,一点默契都没有!
女王宫建筑实体其实不大,但空间感惊人。雕刻精美繁复,好像刺绣一般。在周达官的《真腊风土记》中,雕像上应该全是宝石金箔,推测后来真腊被暹罗灭绝时被带走,只留下现在的彩绘。博客边框大小有限,放不了清晰大图,只有努力调高对比度和选择一些细部图,希望你能感受到女王宫的美丽~
Beng Mealea 崩密列
崩密列是吴哥最神秘的寺庙之一,它完全陷落于荒野之中,被丛林严密包裹着。崩密列的规模和设计风格几乎与小吴哥一样,在这里可以看到吴哥窟未被发现之前在丛林中沉睡的模样。
满地乱石是崩密列的特征也是其最好玩的地方,就是为了攀爬石头路今天才穿了裤子。但毕竟攀爬还是比较危险容易磕碰的,所以门口的告示牌上第一条就是,这里永远会有工作人员执勤,请遵照他们的指示游览。但是据我们这几天的经验,真心觉得寺庙里没有官方人员只要提供帮助的到后来都是要收钱的,所以当一男一女两位工作人员一路看护我们这条队伍,鼓励我们走些比较好玩的路线,我们都心存警惕,尽量不遵照他们的来……汗,其实人家是真滴官方滴= =
午餐,继续我滴腰果炒鸡片,阿珍的汤水饭……
似乎每个饭店都用同样的颜色图案的桌布碗垫杯垫,我实在太喜欢了,看了几天了,终于顺了一个回来-。-
最后的景点是Rolous Group 罗洛斯群。罗洛斯群是早期在建都巴肯山之前真腊王朝所在地,由因陀罗跋摩一世变成了建国的盛世,建了Preah Ko、Bakong、Lolei三个寺庙,都是红砖建造。后来因为一直无法解决的水患问题,所以需要向北寻找更高的地势,最后迁都巴肯山。罗洛斯群变成遗址。
Lolei 洛雷寺
由于东南亚长达半年的雨季,水库永远是建国里最重要的工程,因陀罗一世建了一个tataka大水库,去世后,他儿子耶输跋摩一世Yaso varman继位,为纪念父亲,在水库里盖了一个岛庙Lolei,用来镇压水神,可是还是无法解决水患问题,故决定找地势更高的都城。
现在的洛雷寺差不多是废墟。几座寺顶都是毛茸茸的稻草,四周围着护栏在维修中,没有太多看头~
这段时期的女神像肉体非常饱满健康,周达观书中记载女子不穿上衣,男男女女在护城河沐浴,柬埔寨女子权利很大,女子是把男子娶进门。
貌似是一颗榴莲树?
旁边有很美丽的三角梅花架><
洛雷寺附近敲锣打鼓的很热闹,人们聚在一起庆祝新年(是的新年如果我没听错的话= =)
Bakong 巴孔寺
作为当时国家的国庙Bakong修建于880年,是第一个用曼陀罗的形式盖出对山的崇拜——每一圈缩小的范围都有加高,一直到中间有一个最高的塔,代表menu须弥山,即印度教的大神湿婆神所在处。寺庙好像坛台的感觉,开始出现一层层攀升的形式,需要从很陡的楼梯攀爬上去。现在的Bakong已经过翻修,很多地方用的材料是石块而不是红砖了。
我在上面转了很久,到后来太阳的威力弱了不少,站在阴面吹着风特别舒畅,要不是阿珍在下面等,好想在这儿坐到太阳下山。
Preah Ko
Preah Ko于公元800年建造,建筑同样构成山的形式,两排共六座舍利塔,是王者骨灰供奉之所。塔门口的石牛,代表印度教里的圣牛难迪Nandi,是湿婆神的坐骑。Preah Ko由因陀罗跋摩一世修建,中间最高的是开国之君阇耶跋摩二世,两边分别是自己的祖父和父亲,后排三座是相应的妻子的庙。
门楣石头雕同样也有因陀罗掌握狮子的头,下面两个头的蛇(代表善与恶),搅动乳海激起浪花产生新生命的雕刻,只是Preah Ko里的蛇头做成的不是蛇头Nag,而是马头,表明印度教在艺术上充满了幻想。
吴哥的红砖建筑中,红砖外面有灰泥做的保护层,灰泥由泥土+糯米混合而成,可在上面做很细的雕刻,但不易保存,年代久远会剥落~
玩自拍自拍~~
裤子最后的留影,此时裆部已经裂了很大的口子了,可惜还想带回来当家居裤穿的,大红+大金真适合我嘻嘻~~~
至此吴哥的行程全部结束,和Keo先生合影:)
第一张那衣服是咋回事?
在里面穿个背心是国内穿法,国外直接BRA上阵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