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哥.说走就走的旅行(文化篇)

难以置信订下机票只是一个星期前的事。这一星期前几天我都在研究怎么从A地到B地然后回到A地,各种交通工具的组合和价格时间的优劣,对于路痴来说搞清楚去和回的路永远是头等大事。其间阿珍时不时截来一篇小清新游记,我说你就看这些阳春白雪的东西吧,姐姐我还在解决下里巴人的问题。

一星期过半,觉得该制定在吴哥正经的四天多行程了,这时才意识到,我对吴哥一无所知,即使看过不少游记和照片,也分不清每个寺庙和雕像的区别,认不清寺庙的名字和位置,计划行程更是无从谈起。这时我才意识到,吴哥跟我以前去过的地方是不一样的,如果不了解它的历史宗教文化背景,这趟就真的只是去参观个古迹拍几张照片到此一游而已,没有太大意思。

找来蒋勋的《吴哥窟之美》讲座,八集十几个小时。开头几句话就把我吸引了,他说他当学生的时候,东南亚史是学得最差的,因为觉得东南亚就是些小部落小民族,没有什么帝国文化。这跟我的感觉一样,认为东南亚就是吃吃喝喝玩玩逛逛的地方,轻松自在又便宜,但柬埔寨却是不同与其他国家的一个,作为世界七大奇观之一,吴哥建筑雕刻艺术之精致,证明它当时形成了一股不可小觑的文明,对东南亚国家包括中国的文化产生过重大影响。他有一段也蛮好笑,说中国就喜欢把外族名字翻译成很难听的意思,比如高棉这个民族翻译成吉蔑,后来又翻译成柬埔寨听起来就是个破寨子一样。回忆下中国对古时外族和外国的称呼,还真是这么回事= =

蒋勋老师并不是那种神采飞扬口若悬河的老师,但让我觉得温儒真诚且有情怀。他将建筑雕刻艺术和历史,同宗教文化和哲学联系在一起讲,我第一遍看了大概,第二遍开始做笔记。说实话时间相当紧,但我觉得花这个功夫很有必要。

视频大概看到过半,结合一些游记中的行程安排,我基本把大小吴哥和外圈的几个寺庙和方位摸得差不多了,就开始联系本地司机了。网上有很多推荐,不过这方面我也没多花时间,直接用我滴难姐难妹MOSA去年去的时候找的司机Keo。我也在trip advisor上搜过对他的评论,优点真是很一致,专业性人品方面都很不错,其中还有一条真是深得我心,说他开车很安全,要知道我刚看过的游记中有两三篇都是被tutu车甩出来了,搞得我都在考虑要不要去买个旅行保险(带个娃啊没办法- -)

通了几封邮件后基本把行程商量定,3天tutu+1天car,120刀。完全没有砍价,因为这是非常合理的市场价格,如果Keo真的如评论所说的那样,我甚至会考虑给小费。包车司机非常重要,他在整个旅程中每天跟你在一起,不仅是司机而且是向导,他的服务表现直接影响着你旅游的心情。另外但凡英语还过得去的,就别找会中文的司机,理由么你懂滴(不懂我现在也没时间解释嗯~)

You need an English name

其实,这是我们什么都没定的时候,某天洗澡的时候我突然想到的。我问阿珍,你有英文名吗?如果我们出去玩的话,我跟人家说My name is Edie,然后指着你说This is my friend…我该叫你啥呢?

突然感到了两种不同的心态。在国内的时候,想方设法的把自己的私人信息包严实,不跟陌生人说话,少搭腔,当然对方多半也懒得知道你叫什么。出去后,很容易就放松下来,大家都是游客,很容易说到一起,又或者跟当地人,也无所谓。美剧里有不少这样的情景,一个人把朋友介绍给另一个人,只是说,This is XXX,然后就没了,每当这个时候我就觉得很纳闷,想就一个名字就算认得了吗?你知道他是干嘛的吗?而同时再想想我们国内的介绍,可能就是头衔先行:这是我们总经理,马XX;这是我XX亲戚,MBA哦;然后最后我们也记不住也不用记住人家名字,只要知道头衔就行了。

Anyway, when go abroad, you need an English name.

阿珍说她没有,让我给取一个。我就立即拿出洗澡时想好的,Jewel.

一来因为她名字中有个珍字,珠宝珍宝的意思;二来我们初中班有名风云人物就叫Jewel;三来,Boa的Jewel Song无论是歌曲歌词和MV都堪称经典令人感动至深。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