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ive for 6月, 2017

这周的周记要趁早

星期六, 6月 17th, 2017

上周,把事情都压到星期天,结果不仅熬到凌晨两三点,而且还没完工,搞得自己很不满意,结果反映到星期一的汇报,领导也不满意,总之大家都不满意。所以这周还是得周末在家加班,但是我决定把时间控制好,免得被动啊。

这周继续对上周做的原型进行修正和完善。设计工作啊,真的是本来是一团迷雾,然后拨开迷雾见天日,本以为柳暗花明见到村了,结果突然岔出一座山挡在前面(要不是这座山我这个周末就轻松了= =)。反复折腾。尽管我好像可以装着看不见这座山,但是摸了摸自己的良心,好像过不去,还是在这个周末里好好想想清楚吧。

刚刚关掉奇葩说决赛的视频。因为怕剧透,先不说结果。就说第一个辩题,“生活被工作占满,要不要辞职”,我上周一听,就觉得小兴奋,因为我这几年对这个话题,态度虽然不说180度,也算有160度大转变了。这份工作之前,我是绝对的,“不能让工作占用生活的时间”党人,像我这种人,是不可能等到“占满”这种程度我就开溜了,我就是胡建彪说的那种,觉得生活被工作占满的那种人真是可怜,我绝对不要做那种可怜的人。而我现在,不死抠有没有“满”这个字的话,我可不就是被工作占满了吗?你让我这个周末完全没工作的话,我除了看美剧,我还真不知道有啥事可干。

可怜吗?目前我没觉得可怜,我心里有一个宏大愿景,我希望赶快把我手上的产品设计完然后实现出来,我希望赶快把我想的更炫酷的PPT实现出来,我觉得时间不够。我再次被蔡康永说的观点打动,我们不想生活被工作填满,那生活应该被什么填满呢?爱情吗?休息玩乐吗?生活是无法被填满了,这才是生活迷人的地方,生活如果被填满了就太无聊了,如果觉得生活被填满了,不是在现在的生活中挤出一个小的空间不给别人用,而是去开拓一块新的土地出来。我想想觉得很对。我以前生活完全没被工作填满,但好像也没被其他的东西填充,嘴上说着“我有我自己的生活”,现在回想起来,好像也记不得我到底有什么值得拿出来说的生活。现在看上去好像被工作填满,但是我也开拓了去学钢琴,去买课学各种知识这些新的领域。从这个角度看,人的时间和空间好像真的不是一个固定的值,是可以有弹性的。

既然说起奇葩说,多说两句。自从上一周奇葩说完,四强产生后,因为思达落选,粉丝撕B,引来选手撕B,奇葩说好像是遭遇了有史以来最大的选手黑料危机吧。就算我这个根本不太关心奇葩说以外选手事情的人,也不会去看所谓黑料,也被阵阵余波烧得烫手。所以在准备迎接今天这集决赛之前,我心情还是挺复杂的。在沐浴更衣时,我想(笑着想到今天陈铭说他最有灵感的时候,是每天洗澡的时候,不知道有没有人跟他一样,我想举手,我很多想法都是洗澡时冒出来的),人人都在讲不忘初心,我喜欢奇葩说的初心是什么?我想到我看了第一季后,震撼巨大,原来还可以这样说话?!各种风格,很讲人话,又好笑,又有逻辑,关键是他们的观点真的能让人听进去,并且被打动。奇葩说对我售前宣讲的说话风格的奠定起了决定性的影响,我没有刻意去学习模仿谁,我只是把这种想自然说话,不亢不卑的说人话的风格铭记于心,光是这点就足够我喜欢奇葩说的,更别说还有那么多暖心的人和不同的观点。

好了,不能熬太晚了,明天睡懒觉又会荒废的。但是我还是在最后乱跑题一句,这段时间不是618年终大促么……我必须承认这两周到处追打折抢券信息,浪费了太多时间,害我工作效率低下,周末加班,要反省啊……

绝不因为做的好而返工

星期日, 6月 11th, 2017

又是一个准备(在家)加班的星期天,趁没开工之前写点感受。

这周都在客户单位蹲着,像一个真正的产品经理+UE一样画模块原型。如果不是客户单位离得远,我上下班都要多花不少时间外,我真想在客户单位上班。舒心。这边基本就是小王同志长期蹲守,这周除了我还有大领导和美工小裳。小王同志就是我之前说过,脾气特别好能把客户哄得特别舒心的大领导要我向之学习的人。他和我曾经都供职过Z公司,只不过他在南京。闲时他会讲一些他曾经在印度出差的一些囧事,曾经创业的一些艰难,有一次还跟我们讲他研究的一些各个教派的事,当然平时生活的俗事小事也有,总的来说,让我觉得是跟一个特别正常的人在交流,既有鸡毛蒜皮的生活琐事,又有因为各自阅历不同而聊的一些很有意思的事。但是如果我坐在办公室,整天听到的就是没钱,借钱,妹子……时间长了我还以为是我不正常了呢。

画产品原型,我又遇到了之前做PPT的问题,因为画得太好而被要求不要画这么好。要不是我心中反复默念嘎嘎说的不能因为做的好而返工这句话,我真是要纠结死了。大领导本来要招一个UE,跟我说他们能做出高仿真的可交互的拿出去演示的原型。最后他没有招那个人,说觉得我也可以干这事。那么我默认我就应该完全顶起一个UE的工作,做出高仿真的可交互的拿出去演示的原型。

老实说,我现在只是边做边学,我以前有做网站的底子,我能很快的上手AXURE软件里面的布局和交互,我还会一些PS,所以一些图可以弄得比较漂亮,但是要我做到专业UE的水平,我远远不够。就这样,我被不停的说,你不用弄这么好,花了时间,最后美工拿着我的原型要重新设计,所以有什么用呢?

啊。我真是讨厌死了“没什么用”这句话。我曾经第一次开始做我们售前用的PPT时,我参考了GOOGLE一个PPT的设计,做了一版非常有创意(自以为)还融入了我看的美剧的一点小心思的PPT,非常得意。然后我拿给美工帮我将图片进行美化。过了两天,他还给我的,是一个完完全全改头换面的科技感的模板,完完全全没有一丁点儿相似!!!我第一秒反应是想咦你什么意思?第二秒想这个好像也不错,比较符合我们的产品哦!这个模板就一直沿用至今。我曾经花整天的时间查教程找素材处理图片精心设计了一页PPT后,发现好像不是太符合整体风格,然后毫不犹豫的移走。所以这些功夫,都是白浪费的,都是“没什么用”的,是吗?难道我思考的过程,我追求好的东西,不是我进步路上像这样一点一滴积累下来的吗?难道我在中间学到的一些小技巧,搜集到的一些素材,能保证以后都用不到吗?难道我不是因为试过一些错的,才比较明确什么样的才是对的,从而节省了以后处理同类问题的时间吗?

以及我就是对自己高要求啊——这句话对正常人我也不好意思说出口,可是对屌丝我很好意思说啊。所以你要我随便交一个只画了几个方框框示意图,然后旁边用一些文字描述这里该放什么,该有些什么效果,这玩意我拿不出手啊。如果想要这种货色,不要找我啊。

想到一件事情。去年一次赶一个重要项目的效果图,和美工们一起加班到凌晨3点多才到家。最后,还剩最后一个小伙子,把表格调整齐就收工了。然后我过去看那个小伙子,他在调表格,看了几秒钟,我根本看不出调不调有什么区别!熬到那个点我觉得有点撑不住了,我看那小伙子脸上渗着汗珠,眼神飘忽,也是有点挺不住的感觉了,但他还在进行微调。我真的真的好想说:行了就这样了,没什么区别,别人看不出来的!但是我硬是憋住了,我让他调到他满意的样子。我不知道他是本人对自己有要求,还是作为美工这个职业而对自己有要求——身为美工就是要细节,要精细,在常人乍看看不到的地方下功夫——我尊重这份细致,所以让他能达到他心中的要求。因为我多少有点儿PS基础,所以现在一般简单的图片处理,特别是我边想边画这种有思维联系性的事我不会找美工,我都自己做。我希望我永远不要对美工说,“你随便弄一下”“差不多就行了”“不需要搞那么漂亮”“你画这么漂亮有什么用呢反正程序员也懒得做”这种话,我希望他们对自己,对职业都有所要求。

一整年的钢琴课

星期日, 6月 4th, 2017

熬了整个端午节以及一些小drama后,这个周末只想好好放松。于是星期五跟钢琴老师说,晚上公司要团建哦,所以上不了课啦。结果她回,好的,那星期天早上9点来补课。9点!!早上9点!!!星期天!!!!我内心都要崩溃了。。可是自己扯得谎流着泪也要圆下去啊 T__T

所以现在,就是我刚上完课回来。而今天这节课,是我整一年课时的最后一节。

学钢琴,是我过去一年里做的最有价值的投资。关于是不是“值得”这件事虽然是关乎于个人感受,仁者见仁的,但这里我可以给出一个定量的分析,就是它有没有改变你的生活方式——不管是思维方式还是行为方式——改变旧有的定式,形成新的习惯。

学钢琴至少是改变了我的行为方式。看看我这大半年里风雨无阻节假日不休的赶场练习就知道了。现在虽然是买了钢琴,但我毫不懈怠,平时依然按照去钢琴教室的作息,只要不加班,就保证7点~8点半之间的练习时间,周末更是能整个下午泡进去。练习钢琴对我来说,实在是太解压了。我原来以为,如果不开心了,郁闷了,就应该去大吃一顿,去和朋友胡扯一晚上,或者出去旅游一趟,哭也是很健康的方式,如果有钱呢可以出去享受一下高档服务等等——自从我练了钢琴后,我觉得任何解压方式都比不上这个。并不是我特别热爱这门艺术,特别能从指尖流泻出的优美旋律里获得解脱什么的,就我一直说的,能全神贯注的集中精力的心无旁骛的去做一件简单的甚至机械的事, 本身就是非常非常解压的。对于这珍贵的集中力,我小心谨慎,生怕哪天就失去了这样的能力,现在找到了一样,就好好珍惜。

我好像也说过,我第一个花钱订阅的专栏,是得到APP上的雪枫音乐会,是一档古典音乐欣赏的节目。订阅不知道有没有半年,反正在这段时间里,我基本就没听过任何流行歌曲了(除了我自己在弹的外),现在如果要我再去K歌,我不仅不知道新歌,估计也老歌都生疏了,而且也彻底不想去那种地方了。下一个付费专栏,我在一门经济学课,和老罗的创业课里面左右摇摆不定了很长时间,最后,我却订了它们刚推出来的“西方艺术史”!不知道这是不是学钢琴带给我的思维上的改变呢?就是觉得艺术类的甚至哲学类的对现在的我来说,特别有吸引力,就是不用多思考就想去了解的领域。

不过我也不是现在变得特别有逼格这样。就是我订的“西方艺术史”课的老师,不是什么大师,是一个小伙子,美国布朗大学的物理学博士,却因为极其喜欢艺术,现在在从事艺术方面的工作。他擅长用通俗易懂的故事来讲这些看似很高深的艺术。我之所以花钱订古典音乐的专栏,就是听了他一次节目,让我觉得太有意思了。他认为,千万不要听到说那些著名的音乐家作的古典音乐就吓退了,实际上这个翻译不是很好,classic music,与其翻译成古典,其实更应该说是经典音乐,就好像我们八十年代的什么宝丽金,今天的周杰伦一样,classic music就是当年的经典流行音乐——妈呀,一听到这个,顿时乐了,觉得那些音乐再也不是高不可攀的了。然后为什么现在的流行歌曲就四五分钟,而那时候的流行音乐那么长呢?因为那时候没有留声机,小姐夫人们每次出门娱乐,都要打扮好久好久(我们都在电影里看了欧洲中世界那种大裙子),你说可不能在家准备几个小时,出门就听个10分钟的歌就回来吧,明显不划算啊,所以古时候的音乐都特别长,有好多章节。他还讲了音乐家的很多故事,使他们不再是历史课本上简单粗暴的冠以著名音乐家的脸谱,而是活生生的和我们一样有七情六欲的人了。所以我特别喜欢听。我觉得家里有小朋友的,家长自己可以学学这些,以后讲给孩子听,也蛮有趣的。

而关于学钢琴本身,我也发现了我以前对弹奏认识上的两个大误区:

第一,我以为弹音阶很简单,就是顺着的do re mi fa so等等各种调调的音阶。难道把这个弹好不是最简单的事吗??恩,慢慢弹是很简单,一旦把这段放入快节奏的乐曲里,难死了好吗!开始弹奏鸣曲就知道,就是规整的谱子,很多爬音阶,只要速度一上去,要想把音阶弹的速度均匀,轻重均匀(往上走渐强,往下走渐弱),难度很高。很容易手指软了,塌了,不听使唤了,音裹在一起了。现在我练这一部分,会刻意提醒自己要高抬指。刚开始学琴,老师一定会要你每个音都高抬指弹。那时候虽然按照要求做,但不是很明白,每个音都把指头抬高落下,很傻啊。到现在我就知道了,必须高抬指,才能保证均匀。哎,基本功这时候就显现出来了。

第二,弹慢曲子很简单——这好像是根本不用思考就可以得出的结论。但是实际上弹慢曲子很难啊!那些你能听到的美妙的浪漫派曲子,或者只是流行歌曲,触键的方式又是另外一套,非常讲究轻重快慢,所以对每一根手指的控制力要求特别高。我今年春节开始练的那首曲子,圣桑的天鹅,是首慢曲,我到现在没有间断过练习,依然弹得不咋地(然后现在才知道,它是湖北省考级9级的曲目,我居然不小心挑到这么高难度的- -)。以及我已经练过的几首流行,其实都没有古典表现得好,我老师总说,你要去听原唱,要有感情,要弹出旋律的感觉——我其实领悟得不是很彻底。就慢慢来吧。

说了这么多,比较惭愧的是,我现在还没有一首曲子,是你要我表演一下,我就能立即上琴弹的——每一首都会NG啊!!!希望现在我自己有琴后,能慢慢攒一些能出来炫炫的曲子,哈哈。

以上。然后我要滚去公司加班了,领导说接下来两个月时间,你准备每天加班吧! T^T

六一六一

星期四, 6月 1st, 2017

6月了,差点想写个半年总结,仔细一想,6月底才算是半年,现在还差一个月呢。

可是这半年(未到)过得好充实(并不是褒义)啊。回想起来,每一天都塞得满满的,完全没有浪费和虚度。三十多年里第一次,从什么三八到清明到五一到端午,每一次假期都提前一周大家说起来我才想起,也搞不清具体哪一天。我可曾经是个头一年年底就把第二年假期摸得清清楚楚然后定出游计划的人啊!!

所以真的到6月底了,我应该也不会生出“天哪2017年都过了一半”的无力感吧。我倒真希望过得更快一点。

好了,这是我六一的愿望。

PS,晚上从前线传来捷报,我的PPT获得了客户的赞扬,特别是我自己颇为得意的手写签批那一部分的动画效果,我们售前同事说是个女孩子做的,客户说难怪呢。哎也不枉费我端午节都泡在里面了。立即停下手上在练的钢琴,决定今晚要好好看美剧庆祝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