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ive for 3月, 2011

算是第一个Offer么

星期日, 3月 13th, 2011

晚上意外的收到现居杭州的芬兰老大尤里同学的短信,大概是听到某个姑娘说我正在找工作,他在短信里说他现在有了一个新的Team,做的工作是什么什么,如果我有兴趣回杭州的话可以再回到他那里去工作。看到那长达几屏的英文,我非常感动和感激,花了点时间想该怎样传达我这样的心情,尽管结果显然是不会回去杭州。

前两天为了准备培训师的面试,查了好些东西,又想结合自己的实际,便想到除了技术交流外,我也就是初到深圳Z公司时受过了很系统正规的入职培训。翻出那时的博客日志,06年7月,看得囧死我了,语气太欢乐太欢乐了,不比较不知道,现在自己的语言沉重了好多。有空把那时的日志也搬过来。

回想一下,我所呆的两个城市,深圳和杭州。我在深圳度过了最快乐的一段时光,但同时离开的时候也异常悲凉,工作上闹得如此难堪,更别说感情方面。现在我最好的几个朋友也不在深圳了,以前我觉得算掏心掏肺对待的一些人,比如师兄阿小熊师父啊刘爸啊等等,也几乎没有联系过我,都是我比如过节发个短信之类的。但是如今,我还愿意回去深圳。

而我在杭州度过的,却是人生中最最郁闷的一段日子,特别是前大半年我几乎是挣扎着在崩溃边缘过的,但终究我慢慢走出来了,而且回头看自己感觉成熟很多。最后和平离职,公司的环境待遇什么的其实比深圳要好很多,老板也不赖。我一直说我在杭州没有朋友,不喜欢同事也不太亲近他们,当然现在也说不上喜欢,但我走了这么久,几个小MM经常电话啊或者邮件啊互通情况或者聊聊天。我并不是觉得这样怎么好,但是至少让我感觉到了一丝人情味。但如今我是很坚决的不会回去杭州。

这样的心态不得不让我想到一个类比,深圳就仿佛初恋,有美好的时光但最后也伤人很深,却一直让我留恋;杭州就像之后遇到的任何一个可以发展的恋人,其实各方面都还不错,我也能从中学到很多得到很多,却死都不肯选他。跳出这个圈子,明眼人都知道这种选择不妥哎。

回了封邮件取消掉了明天的面试。是个我不太想去的工作,也嫌太累了。开始重新投简历吧。

仿佛回到考试中的学生时代

星期五, 3月 11th, 2011

这两天参加了两个面试,都是培训类的,很累,特别是今天。武汉是如此的大和堵,每天来回都要耗五六个小时,几乎都站着。昨天是跟工作经验相关的培训助理,个人并没有太大兴趣,权当为面试热身,下周一还有个复试试讲;今天是某公司的培训师,比较专业,从笔试面试的情况估计我觉得希望不太大,但我十分感谢这家公司能够给我面试的机会,一般像我这样专业和经验不对口的简历都过不了关吧,我也很高兴能够有这次尝试(虽然真的很累阿!)

这两天常常有种回到大学时代当学生考试的感觉。昨天填好基本信息表格后,给了一张卷子给我。我一看,全部都是通信专业数模信号基础理论题,而且是给学生期末考试的那种,填空选择判断,各种定理公式符号。我想就随便猜几题吧,结果把卷子翻来覆去看了有十几分钟,硬是下不了手,连蒙对概率有一半的判断题也完全不懂——我既非通信专业出身,工作上也没接触到这么物理底层的东西。于是史上第一次交了个白卷。拿着卷子找了名工作人员,说了下情况,她看了下我的信息表,说跟我是一个学校的。于是便觉得亲近许多,她说等下会把情况反映给面试官,告诉我即使现在不会做,等下面试时也要表现出只要看一下书很快就能学会这些知识,还跟我交待了种种。感激。

今天的笔试更是有各种高数和概率题,考官先提示了几题他认为比较简单的可以先做的,有一道求极限的题他说这题可以往分子有理化方面考虑,当然如果你们不知道分子有理化是什么那就算了……我都想笑出来了,真真是十年前才听到的东西。

内衣节

星期二, 3月 8th, 2011

在淘宝上买了东西今天寄到,写评价的时候说了句“刚好在三八节收到”,结果淘宝不给发布,说“请勿在评论中使用三八等词语”,囧……

工作后每年三八就成了买内衣的日子,有钱的时候就多收几件,没钱的时候比如今年就意思意思一下。作为女性,我听过不少类似的箴言,比如“夏天的T恤可以穿地摊货,但冬季的外套一定要买质量上乘的”“衣服可以随便一点,但鞋一定要买好的”“穿着上可以省点,但一定要有一只上档次的皮包”,这些都有一定的道理,但排在最前面的必须是“其他都可以从简,内衣一定要重视”。

在看的一个真人秀,是时尚导师Tim Gunn指导普通女人如果穿衣的节目。无论那个女人的问题是什么风格是什么,需要做的第一件事都是去购买适合的内衣。而据我的观察,国内外卖内衣的专业人士对选购和保养内衣的标准是一致的,这我还挺满意的,至少去专柜让服务员帮忙挑选的时候她们没有乱说,而且我认为在尝试新的品牌新的款式的时候一定要去专柜亲身试,试到合适的牌子和款式就可以固定下来。我就只买黛安芬的某些款,虽然我妹一直让我去试华歌尔的,我觉得没那个必要。而且黛安芬还经常搞特卖会,我直接拿我的款和号,又方便又实惠。我穿过的每一款的货号牌都留着,虽然目前我没有在网上买过内衣,但谁知道以后呢?

关于内衣的寿命,有说法是六个月,有说法一年,有两年,我觉得完全没必要这么教条,内衣的寿命跟本身的材质、换洗的频率、洗和晒的方式都有关系,觉得钢圈变形了,肩带松了就可以换了。我觉得花点钱买几件好的,然后好好的洗护,每年再添一两件,滚车轮般的可以用很久。

有些内衣用的久了,虽然肉眼上见着没怎么变形,但还是该换了,这类内衣我也没急着扔。作为有固定旅行需求的人,这些都是带出去换洗扔掉的好东西。关于如何在行李箱里打包内衣一直是让我困扰的问题。我姐教了我一招,是把罩杯里面塞满内裤袜子等小物撑着,这样就不会压变形,打包那种不能压的帽子也可以用此法。但对我不太实用,我出行的行李里实在是没什么柔软的小物(内裤都是包装好的纸内裤)。后来我买了那种晾晒bra用的架子,简单说来就是两个硬质塑料球,台湾节目里有介绍,我买的自然是产自义务小商品市场的山寨货,晒不了,于是就用来放行李箱里收纳保护内衣用。无论什么方法,我觉得在行李箱里被挤压都是难免的,如果做一周的旅行的话,我会穿一件带两件,穿的一定是最好的,穿着去穿着回绝对不让它在箱子里受罪,而扔箱子里的就可能是处于被淘汰边缘的内衣了。

最后贴两个收藏的内衣科普贴:

http://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no11/1/405528.shtml

http://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no11/1/538215.shtml

天桥走了,超模来了

星期一, 3月 7th, 2011

终于看完了全部八季的Project Runway,自从该节目从第六季开始由Bravo台转战到Lifetime后质量急转直下,不过也不一定就跟换台有关,一个节目做久了总会遇到瓶颈,我们观众追久了也会疲劳。思变才是持久之道。比如说第八季PR就把每集从40分钟增加到了60分钟,多出的时间全部投入到人情交流上去了,所以Heidi说这一季之所以很成功是因为大家很真实,任由情绪流露,敢想敢说。而最后评选冠军的评论中,第一次听到评委们如此详尽全面专业的观点陈述,Micheal Kors、Nina Garcia、Heidi Klum,Jessica Simpson分别从设计师、时尚杂志编辑、模特和普通消费者、明星和时尚ICON的角度给出了很精彩的评论。

说到变化,刚开始的第16季全美超模也去掉了传统的CUT试镜环节,由泰妈拍了一个绝对吸引眼球的开场,我看了两分钟就关不掉了。而这个开篇也成功的把阿水拖下水了,她在一周内竟然猛补了9~15季,还到处搜刮八卦orz。我也借机补了第9季,主要是听说最后跑到中国来决赛,但看完后觉得这绝对是为了08奥运宣传作势的,但这一季有不少美女——这不是啥废话,超模不一定是美女,即使被时尚界评论为美,也跟我们常人觉得的美不一样,他们强调脸部的骨骼框架轮廓。

记得上次讲PR的Heidi时,跟超模的泰妈比较过。之前觉得Heidi多半就是主持人节目组织者的角色,但越往后看越看到她作为评委专业的一面,评论非常直白甚至有点刻薄,Nina也说终于不再由她一个人来当黑脸了。这也算是Heidi在这个节目中的成长吧,觉得她已经驾驭自如了。而泰妈,我一直认为可以说超模就是她的节目,她策划评论拍照,她当女神当老师当知心朋友当前辈导师,阿水说她当泰妈是演员,的确她的表演为节目添色太多。

所以看到网上不少评论说,全美超模至今其实并没有捧出一个真正国际顶尖的模特,这只是一个选秀节目,最终受益者只有泰妈一个人,姑娘们只是泰妈作秀的工具而已。对此我听一半信一半,节目只是给一些普通而有些资质的姑娘们一个起步,而以后就得靠自己了,毕竟模特是个水很深的职业,而这些姑娘们的背景又是如此普通。相对来说Project Runway就好多了,比如S4的冠军已经持续在时尚周发布自己的系列,越来越出色;S1的Austin被某知名婚纱设计师聘用并已经升为总监;S3的Micheal发布了自己的香水,Laura也有自己的品牌在另一个节目中见过;还有的被聘为设计学院的导师,更多的借由这个节目打出了知名度,有客户上门,或者自己经营自己品牌的店,生意越来越好。毕竟设计师是个寿命很长的职业。

不过作为观众,只要节目好看就行了。

三月

星期四, 3月 3rd, 2011

过了不长不短的一段低潮期,又想出逃了。同一时候关注着来自不同地方不同季节的游记,好想再次行走在陌生的天空下。

但不想浪费钱= =|||

好死要找工作了,有钱了才能出去玩= =

想到FF同学已经结束了泰柬之旅回来了吧,不知道有没有报告可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