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ive for the ‘鸡皮蒜毛的’ Category

关于贝多芬的两个小…

星期五, 11月 17th, 2017

冷风嗖嗖,冰雨绵绵,大武汉降温了。

到家停电。点上蜡烛,叫了份外卖,在跃动的烛光下弹琴。蜡烛是A假月光下的花瓣,倒也蛮搭配。

此时可以想到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嗯就是我们小学课本上学到的,有一天贝多芬经过一个穷人兄妹家,他们想去听贝多芬的演奏会但是没有钱,这时贝多芬推门进去,蜡烛被风吹灭,月光流泻在钢琴上,贝多芬即兴演奏了一曲优美动人的旋律,即后来著名的《月光奏鸣曲》——纯属胡扯哦,这首曲子是贝多芬写给当时他的一个学生,一位上流社会的贵族小姐,他为了追求别人写的。最后的结果嘛……当然是没追到咯……

以及我正在练习的大家耳熟能详的《献给爱丽丝》,其实现在有争议这个曲子到底是不是贝多芬的,因为作曲上来看太简单了。但是即使是他的作品,这个翻译也有问题,应该(又)是贝多芬写给当时追求的一位女学生叫特蕾莎,所以正确的翻译应该叫献给特蕾莎。

真的每个伟大的艺术家背后都有极为悲情的感情经历。

——————–被投诉的分割线———————

这星期被不知道哪家投诉了,说我弹钢琴扰民。其实那天还没到9点,而且我将钢琴降音了。物业来了两次,第二次的时候我没开门。那天心情不好,知道被投诉我异常生气,还故意把手机直播,电脑视频都开到最大声,我想吵么吵死你丫。

后来平静后我想,我怎么那么生气呢?一般来说这种事情我应该很不好意思才对阿。想来想去,应该是非常惧怕我被剥夺了弹钢琴的权利,我不能不弹,我想不出比这个更好的舒缓情绪的事情了。

其实我平时很注意的,一般晚上弹到8点半,如果过了这个点弹就会把钢琴降音,就是把中间那个踏板按下,这时候琴声减弱了一大半,不会比我在家看美剧的声音大(当然是我自己认为),周末的话中午都不会弹琴,怕有人要睡午觉。第二天我跟我这栋的物业管家协商了,不过他也站我这边,说目前为止也只有那一家反映过这个问题,他怀疑是那人属于对声音特别敏感的。我现在就每天练到8点半为止了。

开始收包裹了

星期一, 11月 13th, 2017

其实现在双十一的物流并不是瓶颈,取货才是瓶颈。像我这种几乎所有东西都不等着急用的人,恨不得全部推迟一周发货,以错开取货高峰。去年双十一的有某些场景记忆犹新,由于我们小区除了顺F和中T,其他所有快递都被一个承包商承包,所以取快递的长龙排到了外面老远,顺利取货还好,要是遇上错件漏件,队伍半天都不动一下,刚好那几天变天,刮风还下雨,冷得要死。当然我是幸运的,因为那个点就在我一这栋隔壁,我可以等到快关门的时候再下去取。

不过我昨天去取货的时候,发现快递点已经提前做了备战准备,挂上了大横幅“双十一期间压力大,包裹当天娶回家”,至少安排了四个存放点进行分流,哪些号去哪里排队都标示得很清楚。搬货的,卸货的,编号的,提取件的,各色人等出出进进,忙碌却也井然有序。

我忽然觉得有些感慨,因为当我们谈论双十一的时候,基本上都是从个人感受出发的,比如有没有真的优惠啦,发货很慢啦,花了好多钱啦,屯太多啦,但是很少从社会整体去考虑这个问题。我们行业里会讲战时工作和平时工作,我觉得双十一对很多行业来讲就是战时,而这些行业在这些年的战时工作中能力得到了飞跃的提升。从阿里的服务器,银行的付款接口,用预售改善商家备货效率,0点和1点付款分流,到商家的打包发货、物流效率,取货提货效率,在交易的数量逐年攀升的情况下,我的整体用户体验是越来越好的。

所以虽然是有些屎啦(比如规则越来越不友好商家常常变脸预售高过当天价什么的)但是双十一还是很伟大滴。

来自双十一早上的问候

星期六, 11月 11th, 2017

截止至11月11日01点11分为止,我下了25单……

作为一个抱怨和鄙视天猫复杂的规则的人我感到有些惭愧,但是然后我现在心情还是比较喜悦的。起先我完全不敢想象这一次得花多少钱,我觉得不是上万也要八九千,结果我付着付着,自我感觉并没付多少钱,好像就4、5K?已经躺下的我耐不住好奇,爬起来打开计算器一个个数字的累加,然后——4K5!?

到现在我还不太敢相信呢,毕竟我觉得还是买了一些硬货的,比如两件鄂尔多斯(当然是蓝标)羊绒衫HR小绿瓶阿迪和彪马的鞋蓝牙音箱进口日用品什么的阿。我还清楚的记得去年双十一17单花了8K(双十二又来个7K真是吃土吃的纯粹阿-_-),硬货就只记得北鼎养生壶而已。

所以到底今年物价有没有上涨啊?今年到底是不是最坑爹阿?我疑惑了……

anyway,买的货里面有武志红老师的心理学课,在天猫店买了30元优惠券买的。今天早上醒来趟床上把第一周的内容听了。听的过程中心里起伏有点大:怎么讲的这么很肤浅啊——咦好像有点道理——这什么啊感觉钱白花了——咦好像还不错……不过武老师最后说的很对,别急,这才是开始,认知自己是一个非常非常漫长的过程。

恩。晚上也许会写写双十一我买了些啥,凑篇数:P

give me a break

星期四, 11月 9th, 2017

虽然这几天我每天更新很勤,但是我也依然每天在练琴噢。只是这一周,我把练琴时间压缩了,我试着不让练琴占据我全部的业余时间。

大概差不多两个月了吧,我被两首曲子折磨得死去活来,周杰伦的告白气球和默克尔的蝴蝶。

终于能弹上周杰伦,还是我很喜欢的歌,当然很兴奋。谱面看上去并不复杂,然而开练第一天就给我来了个下马威。老师给我提点过,它难在左右手节奏完全是错开的,总是在最不习惯插入的地方插入另一只手。我在心里有数的情况下,没想到能有这么难,光前两个小结一共6个音,我硬是花了星期六五六个小时还没练熟,简直心灰意冷;一个星期才把不到三行的过门弹下来(仅仅只是能弹下来而已)。后来也一直磕磕碰碰,把整首曲子弹下来(仅仅只是弹下来而已),花了一个半月。我不知道怎么熬过来的,我只知道熬完了后我十分十分开心,前面有多苦逼后面就有多开心。

同时还在谈默克尔的蝴蝶。一首很优美的曲子——那是我现在能连贯的弹完所感受到的,然而在音都连不起来的情况下,你根本体会不到旋律带来的美感,只有痛苦的练习——一方面是精神上的,另一方面确确实实是肉体的。这曲子N多八度连弹,由于我手不够大这个硬件条件所限,要弹成是很有难度的。现在我弹之前都把手指撑开在琴边压半天,就好像人家学跳舞的先压腿压筋一个道理。由于很长时间我弹得都凑不成旋律,所以常常练着练着就犯困,跑到床上休息一会儿,再一睁眼就凌晨两三点了,这事儿搞过两三回。

我的练琴时间并没减少,却进步极其缓慢。我跟老师说,不知道是不是现在阶段难度提高了,所以我进度变慢了;老师说,虽然难了也是一方面原因,但更重要的是你肯定没有好好慢练;我又说,感觉我好像进入了一个平台期或者瓶颈期;老师说,并没有什么平台期,就是一条直线越练越好。妈的,就不能稍微安慰一下我吗??搞得我只好怀疑起自己——当然我从来就知道自己并没有什么天赋,但是现在看来好像连普通人的水平也够不上的感觉??

好在我是一个坚强得有点死脑筋的人,就这么硬熬硬挺过来了。现在这两首没什么大问题了,在研究怎么弹好听。今天在琴房弹告白气球,隔壁的小姑娘跑过来脸贴在门上,说是告白气球——才七岁耶。

上周的课,我跟老师扯了个理由,给自己放了个假。因为我觉得这段时间有点过头了。尽管我知道要弹好琴就得花大把大把的时间练习,我也并不想因为自己是业余爱好就放松要求,但是我希望在这个过程中愉悦始终能占据多数。而且我也想匀点时间做些别的事情,比如说上这里来写几句吧。

啊对了,这个过程中,帮助我度过难关的,还有我正在听的一个西方艺术史专栏,以后有空讲讲,挺有意思的。

早上的routine

星期三, 11月 8th, 2017

现在每天早上提前三刻钟第一个到公司,开窗通风透气,吃完早点,给烧水壶换一桶新鲜水,洗杯子,冲咖啡,听专栏,直到第二位同事来开灯,然后第三位第四位……

跟嘎嘎说,早些年怎么可能这样,都踩着点到公司,早到5分钟都觉得亏了,不明白为什么有人会提前十几分钟到公司,还不如在床上多眯几分钟。而现在居然成了早到派!她说,看来你是真的喜欢这份工作。

唔……其实应该不是。在公司还没有搬家之前一段时间,我就开始早到了。因为我发现早起10分钟,公车宽松,路上不堵,好好的吃个早点,上厕所或者用热水泡咖啡都不用和人挤,云淡风轻一样的早上;然而晚起10分钟,一切截然变样,所有的事情都为了一个主题:别迟到了。所以我毅然选择了早起10分钟,少睡10分钟的痛苦,毕竟有王记热干面给撑着呢。

公司搬家后,我延续了这一习惯,哪怕不管我几点起床路上都会一路畅通。我喜欢上了早上不紧不慢井井有条的开端,对我来说也许也是这个城市最清静的时刻。

为了利用好这些时间,花了些日子做调整。因为以前乘公车,路上一个多小时用来听专栏学习是再好不过。现在开车,起先我准备边开车边听音频,那天我听一个科技专栏,介绍恐龙生活的白垩纪什么的,两三句话我反复播放了三遍还是没记住老师讲的啥。所以对于需要动点脑子的知识性东西我还是一心不能二用,为了安全起见,开车路上就放放歌曲音乐或者广播好了,然后利用早到公司的时间来听专栏。目前适应得不错。

而对于不知道早起能干什么的盆友们,我想起奇葩说有一集,陈铭说艾力搞得那个6点钟早起微博签到的活动,他说,先不要管起来干嘛,你先起来再说呗。

保佑我

星期二, 11月 7th, 2017

复三,上午跑了一趟墓园。

所以今天大约开了100公里。我觉得好累,时常发怔。简直难以想象我在美国怎么每天开三四百公里峰值达到九百公里的。看来一路的风景和开车的心情太影响体力了。相同的就是开车都不开窗,在美国不开是因为我开太快,开了窗人都被吹懵了,而在这里,仅仅只是因为灰多和空气不好。

下班就冲出来赶回家,晚上有阿姨来做清洁。后来才知道,公司有一个电梯坏了,满满的塞了19个人被困了半小时。回想起来有些后怕,因为我差点上那个电梯,就在我上面一层,我正在等着它下来,结果它就停下了,我就只好去等别的电梯。

想想如果是夏天的话,感觉会出人命。

所以我倾向于认为是我爸在保佑我??

纠结的晚上

星期一, 11月 6th, 2017

一个很没精神的星期一。

下班回家的时候,天空的晚霞非常美。开着快车迎着晚霞走,只可惜心情很混乱,无暇欣赏。其实是很琐屑的事,明天上午要根据习俗再次和我妈去祭拜我爸,我早上开车第一次去墓地,然后准备中午返回公司估计找车位也好麻烦,如果停的位置不好晚上下班又要花时间找车子,然后耽误回家时间,然后耽误我找车位时间,然后晚上还有阿姨来做清洁…越想越烦。为什么对这些鸡毛蒜皮的事儿不能有船到桥头自然直的豁达呢?不过我烦躁到达一定的阈值的时候,倒也是会心下一横管他喵的。

结果停车好像还擦到一辆车。完全是自己作,本来停一个位置好好的,发现对面有一个更好的位置,就想转过去,但其实位置很难调整,然后应该就擦了人家的车。我上上下下跑了三趟,又照又摸来确认有没有把别人的车擦花,但真的看不出来有花;但是万一是我没看清呢?还是要通知一下别人吧?但是又要跑去找物业,一大串联系,我的恐惧症又犯了。但我又在家坐立不安,最后一趟跑下去时想如果车上放了联系方式我就立马联系,结果没有,我又照又摸了一轮,好像真的没有花阿,所以就又跑上来了。

我都被我自己的纠结折服了。然而现在坐在这里打字还是有些不安的,希望那车真的没被我擦出花儿来。

彩蛋:

前天开车回家在路上堵着的时候,广播里放了一首很老的歌,李宗盛的凡人歌。年轻时听,只觉得挺酷,好像一副看透世事万物本质一般,其实呢懂个屁;现在听,倒真是耐心寻味,如此直白的歌词,我却怔了半天。

总结起来也就七个字:太阳底下无新事。

周末

星期六, 11月 4th, 2017

武汉最近几周都是晴天,早晚温差很大,有人穿毛衣风衣厚外套三层衣服,而我,下面露着光腿穿开叉的长裙子,上面抱着热水袋子。因为不想这么早就把上下都裹起来。

这周我又搞了两样东西,一是换了个净化软水的花洒(还有什么维C过滤球可以养护皮肤blablabal),洗了快一周,还是挺舒服的,水密实有力,但是打在脸上又很舒服。其实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过滤了或者净化了,反正性价比还是很高的。现在洗澡开暖风扇,拉浴帘,人舒服了许多,而且水不会打在柜子和门上,也没什么水汽,感觉真的是对家具比较好。

第二是一口气买了6个质量比较好的抽屉式衣柜整理箱。我的衣柜实在是太乱了,都是一件件东西往上堆,要找一件衣服真是好艰难,我就先拿内衣围巾这些小物区开头,先用不同的箱子把东西都分类,抽屉型的箱子也好拉出来。如果觉得不错,再慢慢把衣服也用箱子分类,这个工程量有点大。

跟给阿水写信,边听得到里武志红的直播。我很少专心的听直播——我的意思是我之前都是边弹琴边听音频……这次令我关上琴盖好好的听课,是因为武志红在讲一个我正在遭遇的无解问题。他讲的比较专业,关于动力啊生啊死的,用人话来说,就是成熟的人和脆弱的人,脆弱的人那里没有小问题,所有的问题都是严重的大问题,他们要硬碰硬这些问题,就是通俗里说的爱钻牛角尖吧,如果遇到阻碍就会暴怒或者沮丧,而成熟的人懂得用绕路迂回的方法来解决问题。他说有人可能要问,脆弱的人怎么样成为成熟的人,很遗憾的事,这样的能力,其实是靠馈赠来的;如果你小时候是在成熟的人的陪伴下成长,就会被馈赠这样的能力;如果你小时候比如父母也是脆弱的人,你很大可能就没有这样的能力。

但是——他话锋一转——脆弱的朋友你千万不要认为自己是个很差的人,想想现在的你,可不是已经好好的活了十几年或者几十年吗?你完全可以拍拍自己肩膀,鼓励自己说,你真的很不容易。听到这里的时候,我生生的哭出来了,也跟傻子一样,照他说的,拍拍自己的肩膀说,你的确是不容易。(这句话后面半段,成熟的人也不必沾沾自喜,你只不过是小时候被成熟的人馈赠了而已。)

我并没有订阅武志红的专栏,所以学术性的观点可能描述不太准确。其实我很早就关注他了,而且关注了很长时间,但是后来有声音说,他的研究偏向于把所有问题都往儿时的母亲方向推,对父亲角色却很少提及,所以我渐渐不再关注了。不过我想,作为这样一个学者,持有自己的观点在学术上面是没有什么问题的,而底层的基础知识应该是相通的,所以过了账单日我也许也会去订他的专栏。

不协作

星期四, 11月 2nd, 2017

现在已经很难得因为工作而心情愉悦了,一方面,目前能想到的该尝试的都尝试了,另一方面,我对本行业已经厌倦了,具体来说对客户的需求已经厌倦了。但这两天画一个大DEMO画得入神,主要是我对Axure的几个重要元件和交互有了新的认识。以前只是为了达到效果,把各种方块线条硬摞起来,在其中加入各种交互,演示时倒是可以达到想过,但是一旦要修改起来,omg…不知道要从哪个堆里把我要的方块块扒出来,维护性和可扩展性太差。现在知道了要达到某些效果,可以开头就进行全盘布局,对一些需要点代码意识的交互也理解得更深了。就好比以前我只是个程序员,现在有点架构师的意思。因为学到了新的技术,所以我心情很好,兴致很高。

我现在越来越不愿意去“团队协作”了。自从上一次被飙哥坑了以后,我不想跟部门任何人搭伙。不过倒也不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阴影,也不是憋着一口闷气,就是觉得沟通成本太高,太累。我坐在办公室放眼望去,一想到要跟眼前这些人沟通,脑海里就浮现出我唾沫横飞的陈述了半天对方做出来的效果差强人意的画面,我还得想怎么在不伤害人自尊的情况下要求人家修改,太太太累。就拿现在手上这个项目来讲,我是帮一个PM画DEMO,但是(我觉得)他根本未深入理解本行业业务内涵,我要跟他讨论做出的东西,十次估计得有十次被领导推翻了要大改。原本我只要设计出框架,可以要求美工来实现,但我们手上这个美工是新来的,so……

我们最早的一个美工离职之前,教会我在哪里去找小图标素材,以及如何用PS对图标上色。在这个以扁平化设计为导向的时代,只需要这一个技能,加上搜索引擎,我几乎可以一个人独自完成八九成工作,只有在专门要做复杂的效果图时,我才会求助美工。这让我可以很多天几乎不和人说话,专心工作。不求人的感觉,很爽的。

这也让我重新审视起“团队协作”这个概念。我回想起年轻时被教授“团队协作”的理由,是随着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化,一个复杂的系统或产品是不可能由一个人从头到尾亲自完成的,必须借助团队的力量共同完成,举的例子就是经典的WINDOWS操作系统。其实这种解释是宏观面上的,从微观面上看,即使再细分,在树枝的末几个节点,也是可能一个人包揽这个节点之下的所有事的。特别是当沟通协作的成本超过自己学做这件事本身时。在我看来,层次越往上走,能志同道合并持续保持志同道合的人越少,如果找不到这样的人,沟通成本会猛增,还不如自己单干。所谓技多不压身,在现在这个时代也是通行的。

离不了口红

星期二, 10月 31st, 2017

到公司吃完早点,准备掏口红补擦,结果翻遍了包没发现口红。记得是带了的,也许落到车里。一想到一整天没办法涂口红我就心慌意乱,不辞辛苦的拿了钥匙跑回车库去,果然发现口红落在副驾驶座位上,拿在了手上,气定神闲。

竟然现在都离不开口红了。臭美么?其实未必。我想确保每次看向手边的镜子,自拍的摄像头,从卫生间里出来,都是神采奕奕的。口红就能给我这样的信心和底气。

回想起来,进入社会这么多年,关于“每天脸上一定要画点什么”的主题好像是经历过几个典型的阶段。刚开始别人(一般是我妹或我姐)说什么就听什么,最早是我妹说每天就涂点睫毛膏就好了,还教我怎么涂才不丑,娥佩兰买了好多年;再来忘了是我姐还是我妹说,最后压一道散粉自然又控油,DODO又用了好多年;后来自己琢磨着觉得眼线才是提神的圣物,但是又不敢确定,直到某次和我妹聊起,她说当然一定是涂眼线了,我才仿佛有了理论后盾一样;而现在,我就自顾自的囤起了口红涂起了大红唇。这些年从一个懵懂的追风土肥圆,到现在可以自己找到适合自己的风格,不需要任何人的肯定或否定。最近几次和我妹聚,她总会说我前年送给她的CHICCA的06号太好看了,又知道她现在好像也入了口红的坑,我内心小得瑟了一番,想这一次我终于跑到你前面去了呀。

入秋后,无需刻意,心情自然就转换到没那么想涂大红唇了。最近最常用的是CHARLOTTE TILBURY的姨妈色LOVE LIBERTY,也很少正式的厚涂,只是在唇上沾沾点点,上些色而已。大概是夏天用力太猛,现在略微想休息一下。

然而拿“如果只能选一带口红到什么无人岛之类的鸟地方你会选什么口红”这个问题来问我,我的答案很依然会是Givenchy小羊皮306号色,带橘调的正红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