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个人找我问微信,我没有这玩意。微信所具备的主要功能几乎都是我厌恶的,却没有一个我特别需要的功能。从早几年插个麦克风对着电脑语音聊天,到在手机上插个耳机对着空气讲电话,都是让我觉得蠢爆了的行为,所以我就不大可能接受这个以语音为主的聊天工具;而对一个block了所有QQ群的人来说,要朋友圈有什么意义呢?更何况听说圈里都是转载的心灵鸡汤和育儿经;而对于公众账号平台这个功能,的确现在有一两个我关注的人转而只在微信平台发文章,但他们的影响力还不足以让我专门去申请个微信账号,不给看就不看呗!而让我自己开一个公众平台,每天还限制我只能发一篇东西,太不爽了吧!
(好吧是的劳资的键盘手机也跟不上时代潮流刷不了二维码可以了吧=。=)
在最新的The Economist(2014.1.18~24期)上,中国版块的文章就是报道From Weibo to Wechat,讲的是大众对于比较敏感问题的讨论和激烈的言论,阵地悄悄由微薄转向了微信,转折点大概就是13年之初,上头决定下大力整治微薄言论的秩序(比如我们后来知道的一些大V被不相关的罪行,比如转发500条谣言要判刑),之后不少微薄的活跃用户活跃度明显下降,部分或者完全转向了微信平台。
微薄是一个公开的平台,不管我们关不关注对方,都基本可以看到任何人的任何微薄,并进行转发,这样转播速度就非常惊人了。而微信并不是公开的平台,一个人发的东西只有账号的订阅者才能看到(订阅者数量也看不到),转发的话也只有朋友圈的人可以看到,传播速度要慢得多,而且大多数账号每天只能发一篇文章,所以上头的认为比较好控制,所以审查方面比微薄宽松多了。但是正是比较缺乏透明性,反而可能给上头带来不同的挑战。比如说在微薄上如果有流言在传播,可以通过公共后台去阻断,但是微信就没有什么公共平台,它是独立的,当流言静悄悄的流传到甚广时,已经不知道怎么去删了,反而危险性更大。不过这文章也说了个蛮好笑的点,说腾讯是个有信誉的公司,它们和党有着深厚的联系,马化腾是国家立法机关的一个代表,而且习大大还参观过公司,腾讯说它们只想赚钱,可没有想过鼓动危险话题的全民大讨论搞得公司倒闭啊<——难道看到这里不觉得好笑吗?
说到商业谋利方面,我觉得微信还是牛的。报道说Facebook和Twitter刚开始几年都狠砸钱不赚钱的,但微信从一开始已经赚钱了,主要归功于它整合了在线支付理财服务,而且大多数的互联网公司的收入主要来自线上广告,而腾讯主要靠卖虚拟物品(你知道的,Q点Q币什么的…)以及游戏。微信现在想大力吸引海外用户,今天还在微薄上看到消息,说成功邀请5个google账户加入微信可以得到25美元礼品卡。但是文章分析认为,微信国内用户之所以增长如此迅速,是因为它自身有个庞大的QQ用户群这个优势,而海外用Q的并不多。微信已经进入了东南亚、印度、俄罗斯,但在日韩欧美市场已经有本土的类似应用,要打进去很难,而且——又一个笑点——那些言论自由国家的人民用着可以毫无顾忌发言的应用,为啥还要用你这个还要受国内审查过滤敏感字滴系统呢?
如果你还是做IT就太浪费了~!
你是跑调调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