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心扑在工作上的一个月。
这个月里我再次理清了我的思绪:如果这个产品能够成功,它一定是从内部管理到市场的成功,而不是营销的成功,也不是领导发话的成功。 开发和产品运营的协同至关重要,但是经过接触发现思维,工作方式,工具,都有很大差别。一个演习流程会开几个小时,第二天真演习起来发现昨天都白干了,全部推翻。开会的时候我内心就只翻白眼,幸亏周慧敏顶着。不过回来我思考了一晚上,去理解他们为什么有那样的想法和反应,如果让沟通更顺畅我应该如果改进?
新产品运营这一条线,外表已经成型,每天对着官网盘点,该有的基础设施差不多都有了,而且看上去相当不错。但是滚起来呢,依然觉得心里很没底。
按照我以前的习惯,早就掀桌埋怨懒得推进了。这一次,我也许可以push自己改进一下,在最不擅长最没耐心的环节,有耐心推进下去。z
对部门内部,则是加深对产品和程序员用户的理解。我连续两周分享会都做了分享。第一次是对着首页,跟大家重新一起从头审视我们理出的关于产品的特点——一个奇怪的点,大家明明都是每天对着这个页面在看在完善,但是做着做着就和上面的内容脱离了关系,觉得它不过是一种好看的营销话术,而不是来自对产品真正的提取。
第二次分享则是早就想做的“与程序员相关的设计元素”。这个话题我需要收集一些材料,包括黑色命令行界面vs图形化界面,前端vs后端的一些历史,一些结合她们工作的案例。本来开了个头就搁浅了,但得亏部门两条线的具体工作有港大妹和周慧敏去负责落地,我可以有时间把这个分享完成。也算是精心准备,写了文字材料,但是为了讲述效果我自己也想了解说词,应该来说是挺成功的——谁能想到我基本是没写过代码,还在这里绘声绘色的跟她们讲命令行,画了一个模块前端后端分别处理的部分呢?!这也给了我极大的动力,想今年完成一套对部门新员工关于公司数据库产品的入门教程。



而PPT那条线,整个一个大无语。时隔两年多,公司第一次举办发布会级别的大会,我们给总经理做了发布会级别的PPT,从内容组织,到视觉设计,到一遍遍精修的演讲稿。结果因为议程离谱的安排,总经理最后不讲了!不管那些转发品牌部通稿的人,我是肯定要代表我们部门的作品发声的:

至于生活上,一头埋进灌高的世界。重新看TV版,日语配音的。理解了井上为什么如此不喜欢TV版,这节奏,边看边乐,但是沉迷啊!倍速是不可能的!虽慢但精彩啊,好像是第一次在这么仔细的在日语配音中听到流川枫的少年音,或许我当年就没有怎么看日语配音,真的感觉很不一样。以及流川枫真的帅爆……呵呵呵😄😄😄
对灌篮的投入真的慢热,一开始本来只想作为中年人,年轻时的挚爱已经风轻云淡,就尽自己力量冲点票房,参加应援罢了。结果还是投入进去了,买周边啊……哎呀。